-
《陈太丘与友期》习题    20141017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加点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期日中(             ) 3、过中不至(             ) .
4、太丘舍去(             )(             )(                            ) ..5、尊君在不(             )(             ) .
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 .7、君与家君期日中(             ) 8、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9、下车引之(             ) .10、元方入门不顾(             ) .
二、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待君久不至,已去。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
三、课文理解
1、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君:                                                                       尊君:                                                                                                                                        家君: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4、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5、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6、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
①                        ②                        错:
7、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8、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2
-
9、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10、本文出自                ,相传为         朝(时代)             (人名)所编。
四、拓展——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时间)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3
-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参
一、二 略 三
1、   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4、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5、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6、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7、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8、略
9、守时守信,以礼待人 10、《世说新语》   南北   刘义庆  四、 1、A ? 2、C
3、郭伋认为这样会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4、(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乙文译文: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