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后的预防医学试题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一分,共40题) 1.下列哪项内容不是卫生统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B. 健康统计、疾病统计、生长发育统计 C. 卫生服务统计 D. 医学人口统计 E. 社区医疗
2.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和关系是
A. 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B. 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C. 等级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 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 E. 以上都不是 3.抽样误差指
A. 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 个体值和样本统计值之差 C. 样本统计值和总体参数之差 D. 样本统计值和总体测量值之差 E. 总体测量值和总体参数之差
4.标准差全面反映了每个变量值的变异情况,是因为它是 A. 每个变量值与均数之差 B. 每个变量值与均数之差的均数 C. 每个变量与均数之差的均数的平方
D. 每个变量值与均数之差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 E. 以上都不是
5.常用离散趋势指标不包括 A. 方差 B. 极差 C. 标准差 D. P50
E. 四分位间距
6.有关离散度指标意义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数值越大,说明个体差异越大 B. 数值越大,说明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大 C. 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D. 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E. 应与平均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7.数列8,-3,5,0,1,4,-1的中位数是 A. 2 B. 0 C. 2.5 D. 0.5 E. 1
8.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μ的范围是 A. -1.5~1.5 B. -∞~1.5 C. -∞~1.282 D. -1.282~1.282 E. -2.326~2.326
9.一组数据呈现正态,其中小于X+1.96S的变量值有
A. 5% B. 95% C. 97.5% D. 92.5% E. 95.5%
10.尿汞含量为偏态分布,过高有病理意义,估计其95%参考值范围 A. x±1.96S B. x+1.96S C. P2.5~P95 D. P95 E. P2.5
11.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9%的样本均数在 范围 A. x±2.58S B. X±2.58SX C. μ±2.58σ D. μ±2.58σx E. x±2.58σx
12.当υ=20,t=1.96时,样本均数与总体数之差来源于抽样误差的概率 A.P>0.05 B.P=0.05 C.P<0.05 D.P<0.01
F. P值不能确定,需查t界值表 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事实上确实无差异 B. 观察数目不多 C. 比较的事物来自同一总体
D. 检验假设被接受的可能性等于或小于5% E. 应接受检验假设(H0),拒绝备择假设(H1),同时考虑了可能犯II型错误的概率(β) 14.配对t检验的无效假设(双侧检验)一般可表示为 A. μ1=μ2 B. μ1≠μ2 C. μd=0 D. μd≠0
E. 两样本均无差别
15.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A. SS组内<SS组间 B. MS组间<MS组内 C. MS总=MS组间+MS组内 D. SS总=SS组间+SS组内 E. SS总>SS组间+SS组内
16.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 A. 把构成比作为相对比 B. 把构成比作为率 C. 把率作为相对比 D. 把率作为构成比 E. 把相对比作为构成比
17.率的标准化法的主要目的是
A. 消除内部构成的差异,使率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B. 把率变成实际水平 C. 使大的率变小,小的率变大
D. 使率能够在任意两组资料中对比 E. 以上都不对
18.行列表的χ2检验应注意
A. 任一格子理论数小于5,则要用校正公式 B. 任一格子理论数小于5,则要将相应组合并 C. 若1/5以上格子理论数小于5,则要用校正公式 D. 若1/5以上格子理论数小于5,则要考虑合理合并 E. 以上都不对
19.在作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已知n1、n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极度偏态的资料用 A. q检验 B. t检验 C. u检验 D. 秩和检验 E. F检验
20.制统计图时要求
A. 标题应说明图的主要内容,一般在图的上方 B. 纵横两轴应有标目,一般不注单位 C. 纵横尺度必须从零开始
D. 直条图和线图,其长宽比例一般取5:7 E. 以上都不对
21.下列哪项是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 行为生活方式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B. 生活环境、食物、生产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C.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D. 人群健康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E. 以上都是
22.生态平衡是指
A. 自然环境中各因素之间的平稳 B. 生物群落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C. 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平衡
D. 人体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物质交换的平衡 E. 人体与自然环境的能量平衡 23.次生环境是指 A. 天然形成的环境 B. 某些元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环境 C. 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 D. 无生物所形成的环境 E. 以上都不是
24.红外线照射的生物学作用是 A. 抗佝偻病作用 B. 杀菌作用 C. 红斑作用 D. 热反应 E. 色素沉着
25.紫外线的作用不包括 A. 抗佝偻病作用 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 D.热效应作用 F. 色素沉着
26.下列均为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除外
A. 急性中毒 B. 机体免疫力下降 C. 儿童佝偻病 D. 变态反应 E. 致癌作用
27.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最简便指标是 A. 加氯量 B. 有效氯 C. 余氯量 D. 需氯量 E. 细菌学指标
28.医院污水处理的关键是 A. 沉卵 B. 发酵 C. 消毒 D. 堆肥 E. 污灌农田
29.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有以下几个原则,除了 A. 水量充足 B. 用水方便 C. 水质良好 D. 便于防护
E. 技术经济上合理
30.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的病因是
A. 严重环境污染,引起某地区化学成分改变,超过人本的适应能力 B. 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 C. 某种化学元素明显摄入不足 D. 某种化学元素明显摄入过多 E. 地质物理条件的地区性差异 31.合理营养的目的是 A. 保证食物的色香味 B. 食品无毒无害无污染 C. 食品含丰富的营养素和足够的热能
D. 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 E. 以上都不是
32.我国人民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为 A. 豆类及其制品 B. 禽畜肉类 C. 蛋类 D. 粮谷类 E. 奶及奶制品
33.粮谷类蛋白质的第一氨基酸是 A. 亮氨酸 B. 苏氨酸 C. 色氨酸 D. 赖氨酸 E. 蛋氨酸
34.应该给儿童补充的元素不包括 A. 钙 B. 铁 C. 铝
D. 碘 E. 锌
35.老年人的膳食特点不包括 A. 饮食要定时定量 B. 膳食宜清谈易消化 C. 应食用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D. 应控制食盐摄入量 E. 不宜食用过多食糖
36.肥胖症治疗中的饮食疗法原则是 A. 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 B. 低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 C. 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 D. 只需按推荐的供给量减少5% E. 只需按推荐的供给量减少10% 37.一般以哪一类食物中毒为最多见 A. 化学性食物中毒 B. 细菌性食物中毒 C. 真菌性食物中毒 D. 有毒动物中毒 E. 有毒植物中毒
38.人体尸检发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A. 心脏 B. 脾脏 C. 肝脏 D. 肾脏
E. 中枢神经系统
39.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造成的健康损害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A. 接触方式 B. 接触浓度 C. 接触强度 D. 接触时间 E. 作用时间
40.体温仍处于正常状态的中暑病是 A. 热射病 B. 日射病 C. 热痉挛 D. 热衰竭 E. 中暑先兆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统计学上所说的误差有 、 、 。
2.对一组计量资料,应从 、 两个方面描述其数据特征。 3.毒物以通过 、 、 等途径进入人体内。 4.生产性粉尘是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 空气中的 。 三、名词解释:(10分)
1.样本 2。抽样误差 3。二次污染 4。铅吸收 5。营养素 四、简答:(20分)
1. 使用紫外线消毒杀菌时要注意什么什么问题?(2分) 2.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5分) 3.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原则。(任选五条,5分) 4. 矽肺并发症。(4分) 5. 职业病的共同特点。(4分)
五、计算题:(25分)
1. 求数列0,48,49,50,51,52,100的标准差。(2分)
2. 某病患者8人潜伏期(天)分别为:6,4,3,3,30,2,3,5,求平均潜伏期。(3
分)
3. 有100名健康成年男子进行血钙值测定,得均数为10mg/100ml,标准差为2
mg/100ml,求健康成年男子血钙值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4分)
4.两组调查资料:A组:n=25,x=16.3,s=0.78;B组:n=36,x=17.2,s=0.62;据此资料,试评价何组资料均数可靠性大。(4分)
5.10名20岁男青年身高cm与前臂长cm如下:
身 高:170 173 160 155 173 188 178 183 180 165 前臂长: 45 42 44 41 47 50 47 46 49 43 ⑴求相关系数。(2分) ⑵求回归方程。(2分)
6.某医师有56例痰液标本分别接种在甲乙两种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见下表,
试比较两种培养基培养效果有无差异。(8分) 两种培养结果比较
甲培 乙培养基 养基 合计 + -
+ 22 18 40 - 2 14 16 合计 24 32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