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2002年4月 中国教育学刊 of the Chinose Socie ̄of Education No 2 Avr.2002 扬 芳 (信阳师范学院 摘要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教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培养学习动机.是教育一贯的追求.是素质教育赛践的 需要,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需要.是完善学习一 理机构、促进学习心理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学习动机的培养 和激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而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必烦对教学 内容进行加工组织.激活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要积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趣;要正确评竹学习行为・ 帮助肇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习动机激发 驱使下.学生努力获得学习成就,只是为了从教师、 家长等人那里获得赞许或认可。 我国学者认为.学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 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唤醒状态。学习动机、学习 目的、学习效果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在学习过程中有 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培养那些直接 能转化为学习动机的有关心理因素.如学习需要、学 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的责任感和好胜心等。 对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说 法,如强化理论、成就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归因理 论等。从系统分析的视角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包古了 促进学习的多种心理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认为这一动力系统主要由两种动力因素——内在动机 和外在动机构成。内在动机所推动的学习.其目标为 学习活动本身,喜欢学习探究的过程,如学习兴趣} 外在动机所推动的活动.其目标在于学习的结果和意 义。 奥苏伯尔则从对学业成绩的实际影响将学习动 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 力 认知内驱力属成长性动力,是在学习者要求理解 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受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所 支配。交往动机是指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许、认可和亲 近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它是一种源于外部原因的内在 推动力量;成就动机是为了维护个人自尊心和提高个 人地位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动机.这也是一种由外部 原因引起的内部推动力量;求知欲是一种获得知识为 目的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指向于学习任务本身,获 得知识就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因而求知欲是一种内部 动机。… 以上研究给我们以共同启示,那就是引发学习动 机的形成不外乎两太要素:一是内部条件,即学生的 学习需要;二是外部条件.即激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外 在诱因。二者缺一不可。 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根据,学习动 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是 社会和他人给予学生的学习要求、热切的愿望与期 待,以及学习目标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这类客观的 社会要求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应,成为推动学习的动 因:也可能引不起反应,成为与学习无关的因素。只 有当客观的社会要求为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 自身愿望或学生的“心理需要”时,才能产生学习动 和掌握知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指向学习活动本 身;自我提高内驱力与人的尊重感相联系,其诱因是 某种地位、荣誉,如努力学习以取得好名次;附属内 驱力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柞用最为明显.在这种动力的 ‘橱芳.河南信阳市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46400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杨芳: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 43 机,成为推动学习活动的强大的内在力量。 因 此,教育上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使学校教学的目的和 要求既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又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和愿望,从而为学习动机的产生奠定基础。 需要井不等同于动机。只有当内在的需要与能够 满足需要的外部条件联系起来井建立起行为所要达到 的目标时,才能产生动机作用。学习目标是学习行为 追求的终点.其结果能使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外界能 满足学习需要的条件包括教学手段、方法和情境等外 在诱因。诱因是指激起行为的外部原因。诱因按其性 质可分为两种: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者,称为正 诱因;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 教 师的各种表扬、奖励等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正诱因。 在教学中.正诱因能促使学生努力去追求学习目标.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强化作甩。从这个意义上讲, 诱因和强化物是相当的.它们的作用都是诱导学生的 行为达到目标。 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 制,培养学习动机.是教育一贯的追求。中外许多教 育家、心理学家都极为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 过程.注意调动和发展学习动力因素。如我国古代的 孔子、朱熹、张载等人,就十分强调学习者的志向、 兴趣的作用。孔子曾说过,学习欲获成功,必先 志 于学”;张载也认为“有志于学者…一只看志如何?”∞ 这里的志.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动机,意即学习活 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 中。必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 尔提出.教学必须促成学习者产生意义学习的心向 (指学习者将新概念、新命题和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 有的适当观念积极主动加以联系的倾向),形成良好 的学习准备状态。在布鲁纳的理论中,学习被视作一 个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他的“认知一发现”观 的核心就在于重视人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激发学 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思维(尤其是直觉思维)能 力。布鲁纳之所以提倡发现法、也是基于这种方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f如兴趣、积极性 和自信感等),以及能提高学生智慧潜力”的认识。凹 这些观点与主张,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 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现实意义上讲,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需要。毫无疑问, 生动、活 泼、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题。然而,目前基础 教育中普遍存在“家长、老师要我学习”、“我为家 长、老师学习 等被动学习的现象,学生缺乏学习的 责任感和主动性,学习行为十分消极。这严重影响到 素质教育舶全面实施。据调查,小学生中真正喜欢学 习的仅占45%,说不上喜欢的占25%。天津市一些 中学反映.厌学、怠学、休学的学生加在一起,太约 占60%左右。 一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根本意义就是要促进学生将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主动 学习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达到主动参 与、主动内化之境界。 重视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 需要。主体性教育把提高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视为教 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和强化主体性的关键在于改 善主体结构.不仅要发展主体操作系统,而且要发展 动力系统。事实上,学习者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意 识,才可能关注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控制和自 我评价荨主体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学习兴趣 激 发学习动机,是教学活动构建和完善主体结构的必要 措施 重视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是完善学习心理结 构、促进学习心理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教育 心理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学习有着完整的心理结构, 它由认知因素和动力因素组成。认知因素承担着信息 的加工、处理和控制括动,主要包括知识水平、认知 方式、学习能力、元认知监控等;由人的情感、态 度、需要、动机等非认知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对认知 操作因素的活动起着定向、始动、筛选、调节和维持 的功能。它们在学习活动中紧密结合.共同作用.保 持着学习活动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有效性,其活动水 乎是学生学习能动性和智能发展水平的标志。长期以 来,我们的教学实践一直存在着重外部控制轻内在动 困的调动和重认知因素轻动力因素的倾向。0究其根 源.在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传统教学论的理 论框架中.教学过程被理解为知识、技能的“授一 受”过程,教师关注的是单位时间内知识教学任务的 完成情况,并不正视和探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学生学 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更无意去完善学习心理结构,教 学中缺乏培养和开发学习动力的设计与措施。在这种 情况下,学生厌学是必然的结果。重视对学生动机的 培养和激发,就是为了改变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认 知和动机(情感)脱节的状况,从而完善学习心理结 构,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多种选径进行, 而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根据上述对学习动机的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注意 以下几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教育学刊 1必须对教学内窖进行加工组织,激活学生相关的 原有知识 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之前.要注意新知识与学生已 有知识之间的联系。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学生理解和 掌握知识.就是将所接受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编 码.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新知识与原有知 识进行比较是一种重要的联系方法.原有知识在新知 识的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有“人其 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 的说法。奥苏伯尔提出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极力强调学生原有知识在新的 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他说: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 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 蔽 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 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首 先.教师应设计或提供一条当前知识与先前经验相连 结的认知链。通过对教学材料的深A研究.努力从多 方面、多角度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性与连结点 f即认知环链).在温故中知新,帮助学生形成在学习 新知识时习惯于从头脑中寻找原有知识固定点的学习 心向,增强其学习兴趣和期望。其次,教师要采用 设计先行组织者”来激活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促 进新的学习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沟通对 接,使其认知结构中具有与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的认 知内窖,让学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从而激发其 求知欲,培养学习动机。 2要积极倒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对其学习起着重要作用,而 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强调学生原有的知识 结构.并不意味着贬低外部因素的作用 学生原有的 知识结构在没有受到外界刺激时是处于平衡和静止状 态的.只有受到外部教学条件的刺激.它才会由潜伏 状态转为积极的活跃状态。任何有效学习都蕴含着必 不可少的外部学习条件,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教材的呈 现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 学媒体的使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等。这里,仅讨论教 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剖设特定的教学情 境可以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激发其强烈的学习 冲动和兴趣。 在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时,首先.要优化 课堂内部环境,尽量控制无关刺激的影响,净化课堂 的外部环境。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技术 手段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根据教学要求适时地 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引起学生知觉好奇.激发其 探究心理,促使其对学习内容及过程产生强烈的兴趣 和需要,形成主动、兴奋的学习心向。其次,要创造 宽松的课堂心理气氛 教与学是师生在理性与情感两 方面动态的交流过程.富于情感的课堂心理气氛 有 助于学习者进^ 奋状态.并在 社会助 作用 的 影响下,形成学习心向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 持积极饱满的情绪.注重情感投A.善用情感诱导. 把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建乜在以情感人、以情诱学、 以知诱学的基础之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变厌学为乐学 只要教师善于刨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 氛.学生就会主动进^角色,不断产生 鸣 形成师 生间的融浩与戥契.从而焕发学习热情 3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研究表明 学l牛的成就动机与其过去成功与失败 的经验有关 成功经验能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而过 多的失败.则台大大削弱学生的成就动机 因此,教 师要注意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要指 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 价.使学牛树立自信心.提高成就动机 主动发展内 在的认识兴趣 评价学生学爿行为需要把握的一个基 本原则就是:评价必预订利于增加学生的自我教能 感.树立自我期望,自我期望星学习的龃动力.它不 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 敬果.调节其当前行 为.而且能为新的学习行为提供有效的方法。在某种 程度上,自我期望的形成与教师的期望和评价有关. 教师的言行可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因此,教师含 有期望的评语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 力量,从而大大增强学习动机 注释 ①参见刘瑞光:《动机与学习》.《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1999年第1期 ②参见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年版,第328页 ( 参见郭英:《学习动机教育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 化》,《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 3期 ④布鲁纳著、E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 《教育过程》.上海^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50页 ( 奥苏伯尔等蒋.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 识观点》.^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l3页 参考文献 1]唐红波.陈俊.刘学兰编著 中小学生学习心 理辅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59 :2j 乇丕 学校教育心理学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8 351 3]郑秉和.学生学习——怎样使学习获得成功 天津:天津^民出版社.198】.13 (责任编辑扬太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