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华魂·纪念建党90周年”

中华魂·纪念建党90周年”

来源:九壹网


和平60年,党的阳光温暖人心

一提起,我想到的就是珠穆朗玛峰,草原,有着红红脸蛋儿的藏民,青藏铁路。不再是曾经那个神秘而遥远的国度,从1951年和平至今,由翻身农奴把歌唱到现在的没有党就没有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四通八达,边境贸易红红火火,生态旅游热热闹闹,古典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情系——

“ 民生阳光”温暖雪域高原

从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到98.7%的农牧民拥有自己的住宅;从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根本不能上学,到“两基”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人均预期寿命从35.5岁增加到67岁 和平60年来,和自治区在党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扶持,使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各族群众充分享受着温暖的“民生阳光”。

文献资料显示,和平前的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广大农奴的居住条件极差,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当时的拉萨城区仅有2万人,而城周围居住在破烂帐篷里的贫民和乞丐就有近千人。

而今,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43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2006年起,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截至目前,安居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70亿元,惠及全区27.5万户住房条件较差的家庭。

近年来,农牧民自有住房比例明显提高,98.7%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72.6平方米,平均每人拥有住宅面积24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4.72平方米。

60载沧桑巨变,60年华章奏响。和平60年来,雪域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平后,经过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彻底废除了统治近千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劳动人民永远摆脱了受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斐然。

拨开阴霾见光明——

和平,掀开历史画卷崭新的一页

日喀则地区江孜县,保存完好的帕拉庄园向人们讲述着当年农奴主穷奢极侈的生活:华丽、敞亮、高大、威严,喝有威士忌、玩有象

牙麻将、穿有鼠皮衣„„而为农奴主从事木工、裁缝等劳役的农奴们,却居住在阴暗、潮湿、低矮、狭小的房间内,这些房间面积最大的14.7平方米,最小的仅2.5平方米,一间房间住着一家三四口农奴。

强烈的反差,昭示着旧农奴和奴隶的悲惨命运。旧,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占有全部土地和绝大部分牲畜,主宰着农奴和奴隶的身家性命;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基本没有生产资料,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在政治上毫无地位。

“经过严寒的冬天,才知道太阳的温暖”。生活在黒暗、落后、比严冬还要寒冷的旧的劳动人民,终于迎来了中国党,迎来了太阳的光辉。

1951年5月23日,和原地方签订了《关于和平办法的协议》,宣告和平,的历史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和平使摆脱了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及其政治、经济羁绊,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了藏族与全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以及内部的团结,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民主改革以后,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享有了平等的政治

权利。1961年,各地开始实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翻身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了各级政权。1965年9月,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自治区自治机关及其领导人,宣告了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人民在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投身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的贫穷落后面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水平。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的伟大实践,使从一个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跨入了现代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其他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人民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实现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掌握了管理社会、主宰自己命运的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成为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受到充分尊重、保护和大力弘扬、发展,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加丰富、更加富于时代气息的内

涵。

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有目共睹。

如果说经过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彻底废除了统治数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劳动人民永远摆脱了受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那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民族群众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全区各族人民以主人翁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截至目前,自治区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50余部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我区各级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4%;全国中,有12名藏族代表和1名门巴族、1名珞巴族代表。

雨露滋润禾苗壮——

高度重视和培养,让少数民族人才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

人民当家作主,“人”是关键性因素。

是一个以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和平解

放以来,党和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高度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提拔和任用。一大批民族干部在党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在的发展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自治区现职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0.42%;县、乡两级主要领导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6%以上。

作为门巴族全国,山南地区错那县的白丹措姆说:“是党把我这个贫农的孩子培养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党员,上了大学,还当上了全国,这是我的父辈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是一名普通农民的孩子,是党把我培养成了对经济建设有用之人。我现在最关心的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百姓多做些事情。”第一位藏族工程院院士多吉如是说。他出生在加查县洛林沟一户偏远的农民家庭。在国家的培养下,多吉走出了父辈们从未离开的深山,远赴意大利和美国的高等学府深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地热专家。

和平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在党的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目前,我区专业技术人员中,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达4万多人,占我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5%以上,一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专业队伍在快速成长并发挥重要作用。全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2000多人,高层次专

业技术人才基本覆盖全区各个行业。

阳光普照雪域大地。在甘霖滋润下,汲取肥沃土壤茁壮成长的还有我区广大的妇女。

在旧社会,如果说农奴和奴隶是农奴制社会的底层,那么女农奴和女奴隶则处于底层的底层,其地位和遭遇处境更为低下更加悲惨。她们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家庭等诸多方面,承受着更沉重的歧视、剥削和压迫、受着政权、神权、夫权等等的多重束缚。

和平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区妇女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她们曾被禁锢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施展,正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新的建设事业,成为当代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起到了男子无法替代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

强壮根基供“营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让各族群众手拉手形成强大合力

1959年7月5日,克松村的443个农民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12月2日,克松村发展了5名党员,成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中国党的领导下,百万农奴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在高原大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凡事都要注重夯实基础,最终落实到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1993年,自治区颁布《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办法》,进行了第一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开创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新篇章。村民自治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结合,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地方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

实施村民自治制度后,我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以加强城乡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为内容,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基层、特别是在广大农牧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中的优势和特殊作用。经过不断完善,我区基层民主建设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干部廉政建设,促进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

目前,在广大农牧区,每个村都建立了《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党支部工作制度》、《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制度》、《调解制度》等,设立村务、财务公开栏,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我区基层民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真正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农牧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积极献言献策,形成群策群力、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与此同时,村委会组织能力和作风建设的加强,为反斗争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基层组织保障,打下了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让广大农牧民的反意识成为自觉行动。

2008年以来,我区紧密结合农牧区实际,采取符合我区自身特点的做法,从高校毕业生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到村任职,不断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使用工作,进一步充实农牧区基层有生力量。

在高原广袤的大地上,一批批大学生“村官”投身基层,发挥聪明才智,挥洒青春才华,撒播新的希望,在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舞台上不断成长,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着一曲曲新农村建设的“青春之

歌”。

据统计,2008年至今,我区共有500多名大学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到农村,当‘村官’”之路,我区7地(市)52个县市区168个乡镇586个村(居)委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啊,党来了,苦变甜哟。”在纪念和平60周年的时候,回望60年来我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雪域大地更加美好的前景,这首才旦卓玛的《党来了苦变甜》是我区各民族群众激动心情的最好写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的深切关怀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区300多万各族群众正阔步走在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康庄大道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祖国的西南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