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脊椎动物比较

脊椎动物比较

来源:九壹网
脊椎动物比较

29、下列属于偶蹄目的动物是( B.D.F.G.J )

下列属于奇蹄目的动物是( A.C.E.H.I ) A.骆驼 B.骡子 C.羊 D.驴 E.水牛 F.犀牛 G.犀牛 H.麝 I.河马 J.野驴 30、在动物系统发育过程中

(1)首先具有多细胞结构的是 ( B ) (2)首先出现三个胚层的是 ( E ) (3)首先出现真体腔的是 ( D ) (4)首先具有脊柱的是 ( G ) (5)首先实现动脉血与静脉血分开的是( F )

(6)具有膈的动物是 ( H )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节肢动物 D.环节动物 E.扁形动物 F.鸟纲 G.鱼纲 H.哺乳纲

洞角:由真皮的骨质心和表皮角质鞘组成,无分叉,终生不脱换,雌雄均有,如牛羊角。 实角:真皮骨质角,分叉,多数为雄性具有,每年脱换一次。鹿科动物具有。

头骨小结

鱼 类 脑颅 咽颅 枕髁 鼻孔 外鼻孔 颞窝 硬骨 鱼 软骨鱼 两栖类 第1对颌弓(上颌腭方软单 骨和下颌麦氏软骨) 第2对舌弓 双 第3--7对鳃弓 颅骨数目减少,舌颌骨入中耳腔变为耳双 一部分还保留柱骨,咽弓消失或构成软骨状态 支持喉的软骨。 愈是高等种类,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单 骨块数目愈少。突、腭骨等愈合成次生各骨块之间的腭 连接由疏松而上下颌骨成鸟喙 单 紧密至彼此愈舌颌骨变为镫骨 合。 上颌的方骨入中耳成砧双 骨,下颌的关节骨成锤骨, 次生腭进一步完善 爬行类 内鼻孔后 移, 口腔和鼻腔分开 双颞 鸟类 哺乳类 双颞 合颞 二、脊椎动物颌颅连接类型

颌弓与脑颅的连接类型: 大致可分为:

两接型 腭方软骨本身的突起(腭突、耳突)借韧带与脑颅相连,同时舌颌骨借韧带连接于脑颅与上下颌。见于原始的软骨鱼类。

舌接型 有三种形式,腭方软骨借腭突和脑颅疏松联络,舌颌软骨借韧带上和脑颅相连,前和上下颌后端相连,多数鲨鱼属于这种类型,大多数鱼类属此类型。

自接型 舌颌骨不参与悬器作用,腭方软骨与脑颅愈合,下颌借镫骨间接与脑颅相连,舌

颌骨退化,见于全头类;上颌与脑颅愈合,下颌靠方骨间接与脑颅相连,见于两栖、爬行、鸟类;

颅接型 上颌与脑颅愈合,下颌的齿骨直接与脑颅关节,方骨和关节骨均不再起悬器作用,

见于哺乳动物。脊柱、胸骨小结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脊柱 无椎体 躯干椎、尾椎 颈椎、躯干椎、 荐椎、尾椎 颈椎(寰椎和枢 椎)、胸椎、腰 椎、荐椎、尾椎 椎体 双凹 胸骨 无 无

双凹、前凹、后胸骨出现,但无胸廓,无肋凹 骨 前凹 胸骨发达并形成胸廓 鸟纲 颈椎、胸椎、腰椎、 异凹 荐椎、尾椎。1胸椎、腰椎、荐椎、部分尾椎愈合成综荐骨 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双平 尾椎 除海牛、树懒外颈椎均为7枚 胸骨特发达,形成龙骨突 哺乳纲 胸椎、肋骨及胸骨等组成胸廓 消化系统比较

●消化腺 :脊椎动物的消化腺除了胃腺、肠腺外,还有口腔腺、肝脏、胰脏。

口腔腺---圆口类有特殊的口腔腺,其分泌物可以使寄主血液不凝。鱼类无口腔腺。两栖类开始出现口腔腺,为颌间腺。爬行类口腔腺发达,毒腺是口腔腺的变态。哺乳动物的口腔腺发达,包括耳 下腺、颔下腺、舌下腺(兔还有眶下腺),含有消化酶。 ●泄殖腔与泄殖窦

泄殖腔:肠末端膨大,输尿管和生殖管均开口于此,是粪、水和生殖细胞共同排出体外的地方。例如,软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单孔类。

泄殖窦:输尿管和生殖管汇合处,而消化道单独以肛门与体外相通。例如,圆口类、硬骨鱼类和哺乳类。

圆口纲全部动脉弓都同等发育,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保留5对动脉弓,多数硬骨鱼保留4对动脉弓。

两栖类在胚胎期1、2对动脉弓已经消失。在无尾类背动脉根位于第3、4对动脉弓之间的血管退化并消失,第3对动脉弓的血液供应头部,称颈动脉弓;沿腹大动脉前伸的血管称外颈动脉,沿背动脉根前伸的血管称内颈动脉。

鸟类的动脉弓是左体动脉弓完全消失,剩下2个动脉弓与心室相连,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右体动脉弓从左心室发出。

哺乳动物的动脉弓是从原始的古爬行动物发展而来,右体动脉弓消失,与鸟类相反,从左心室发出左体动脉弓。

A原始类型 B硬骨鱼类 C无尾两栖类 D爬行类 E鸟类

脊椎动物动脉弓的演化

第八章 脊椎动物排泄系统比较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其主要部分为一对发达的肾脏。文昌鱼无集中肾脏,由肾管来执行排泄功能。圆口类有集中的肾脏,胚胎期为前肾,成体为中肾。鱼类胚胎期为前肾,成体中肾。中肾是无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两栖类胚胎期为前肾,成体为中肾,吴氏管兼有输尿和输精之用,在雌性仅作输尿之用。羊膜类胚胎期为前肾和中肾,后肾形成后,后肾管为输尿管,雌性中肾管退化,雄性的吴氏管专作输精之用。后肾是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鸟类的排泄物以尿酸为主,随粪便排出;哺乳类的排泄物以尿素为主,通过肾小管排出。爬行类和鸟类以排尿酸为主;而硬骨鱼排泄物主要为氨;软骨鱼、两栖类和哺乳类以排尿素为主。

100.在个体发生过程中发生性逆转的动物是

A.泥鳅 B.黄鳝 C.鳗鲡 D.乌鱼

析:黄鳝合鳃目。黄鳝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也就是说,鳝鱼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性,可是从第二次性成熟开始时它又变成雄性了。这就是说,黄鳝在一生中既当妈又当爹。这种阴阳转变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 乌鱼属鳢形目,肉食性鱼。鳗鲡属鳗鲡目。二者都是经济鱼。泥鳅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可入药。 107.下列哪些特征为脊椎动物成体所具有的( )

A.脊索 B.脊柱 C.咽鳃裂 D.脑 E.脊髓 F.背神经管 108.下列腺体没有导管的是( )

A.哈氏腺 B.颌下腺 C.甲状旁腺 D.泪腺 E.胸腺

分析:哈氏腺是哺乳类动物眼窝腺的一种,可分泌脂质。内分泌腺属没有导管腺体。 110.对于脊椎动物形态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侧线器官是水生鱼类所特有的 B.内鼻孔出现于鱼类

C.跗间关节始见于爬行动物 D.槽生齿是哺乳类特有的

析:圆口类、鱼类、水生两栖类在身体两侧由头到尾存在一种称为侧线器的机械感受器。鱼的侧线器官最发达。内鼻孔作为脊椎动物由水上陆进化的关键结构之一,内鼻孔是陆生脊椎动物的鼻囊与口腔之间的开口,是呼吸空气的必经之道,其开口位置在口腔上腭部。爬行类的牙齿依着生位置分为端生齿(蛇)、侧生齿(蜥蜴)、槽生齿(鳄);两栖类的四肢骨愈合简化,从爬行类开始为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所以跗间关节始见于爬行动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