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来源:九壹网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选择题

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通道 ②农业基地 ③人口集聚区 ④关隘要冲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太行八陉中,交通意义最为重要的是( ) A.飞狐陉 C.白陉

B.井陉 D.轵关陉

解析 第1题,阅读材料了解陉的含义,认识陉的主要作用,在交通运输当中连接主要城市的交通线路最为重要。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

称为“横谷”。“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这说明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是交通通道和关隘要冲。第2题,井陉横穿太行山脉,连接两个主要城市太原和石家庄,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意义最为重要。 答案 1 D 2 B

我国传统村落指以前建村,较好地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下图示意河南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3~4题。

(1)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C.气候

B.地形 D.文化

(2)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出少 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C.交通不方便 D.现代化农业水平高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例可以看出,不同海拔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差异较大,因此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

形。第4题,河南省中西部地区海拔较高,交通不方便,与外界联系较少,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 答案 3 B 4 C

“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它岩层松散,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它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读砒砂岩分布示意图(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陕西、山西三省区交界处),回答5~6题。

5.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B.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C.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 6.把砒砂岩分布区变“毒”为“宝”宜采取的措施有( ) A.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

B.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C.建立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 D.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

解析:第5题,黄土高原地区流水侵蚀严重,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因风力强劲而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由图可知该岩石主要分布在支流上游的高原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图中显示西北部侵蚀强、东南部侵蚀弱。第6题,材料中提示“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而“色泽斑斓绚烂”,极具观赏性,可发展旅游业。 答案:5.A 6.C

7、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聚落分布情况。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解析: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最主要原因是地势较高,可以防御洪水的威胁。

答案:D

读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回答8~9题。

8.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9.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黄土高原

)

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 )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解析:第8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多少。在各海拔段中,海拔小于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在各坡度段中,坡度小于2°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第9题,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大部分是在1 250 m以上的地区,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

答案:8.C 9.A

读某地城市略图,该市现在计划再修建甲乙两条市外快速通道,结合地形和河流,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11.交通线路的选择建设要注意成本,甲乙两条线路的交通造价相比较( )

A.乙线路造价低,是由于用到了林地和滩地 B.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 C.乙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 D.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主要沿河流的谷地延伸,因而地形和河流的分布是影响其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线路多次穿过河流与山脉,修建时工程难度大,因而造价高。

答案:10.D 11.C

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完成12~14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 C.乙岸河床较陡宜建河港 D.“新住处”多位于乙地

1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中桑落洲即指江心洲,多位于河流下游,一般是由于( )

A.河道凹岸流水侵蚀而成 B.河道变宽之处,泥沙淤积而成 C.河流涨水淹没沙洲而成 D.河流水位下降,河床露出而成

14、几条引水至小镇的线路中,方案设计较合理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 第12题,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河流的东岸(乙地)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是堆积岸,所以“新住处”多位于乙地;河流的侵蚀岸适合建设河港,即图中甲地;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规律可知,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第13题,由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在河道变宽之处,河流流速变慢,挟带泥沙的能力变弱,泥沙容易淤积而形成江心洲,B正确。第14题,图中四条引水线路中,只有线路①可以自流,而且线路①的水源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最好。 答案:12.D 13.B 14.A 二、非选择题

15、下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区域地形图,图中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描述图中河流的流向,并分析该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地区近期拟设立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个村落,并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2)先由西南流向东北,再由西流向东。河流水量丰富,流速较缓,河水含沙量小,无结冰期。(3)乙村。地处河谷低地,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位置适中(中心地),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居民点的联系。

解析:该题主要借助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第(1)题,描述区域地形特征既要说出区域地形的主要类型,还要指出区域地势特征。第(2)题,图中河流流向有变化,应分段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应结合区域气候、植被等特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第(3)题,甲、乙、丙、丁四村建镇的选择,应结合四村位置、地形、交通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

16、图甲为我国不同地区平均每年寒潮和台风出现频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地区简图,图丙为我国汉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读图丙中心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比较图丙中南河与图乙中黄河下游段河床差异。图丙中P河段河床沙洲、卵石滩陈列,但宽窄不定,分析其形成原因。

(3)“美丽天津,幸福人民”。天津要求天津这个传统化工基地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精细化方向发展,分析其社会经济条件。 (4)图乙中甲地煤炭资源丰富,将其运往上海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联运。有专家提出,变输煤为输电综合效益更高,试指出该做法对上海市的影响。

(5)读图甲,指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地形区有哪些?寒潮对农作物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各举一例。

答案:(1)盆地等高线四周密集、弯曲,中间稀疏,说明四周地势起伏大,中间平坦;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间低,向心状水系,说明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2)南河:呈“V”型;黄河下游:地上河。P地平坦水流缓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所以多沙洲卵石滩;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径流量变化大,沉积速度变化大,故宽窄不一。 (3)工业基础好;对环境标准的要求提高;科技进步;城市发展的需求;的支持。

(4)铁路—海运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5)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有利:低温杀灭有害病虫,减少来年虫害;带来降水,减轻旱情;不利:越冬作物受低温影响,造成减产;春季冻伤幼苗;秋季低温影响作物成熟。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地等高线四周密集、弯曲,中间稀疏,说明四周地势起伏大,中间平坦;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间低,向心状水系,说明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第(2)题,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从图中可知,南河地区地势起伏大,流水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V形谷。黄河下游河段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易形成地上河。P地平坦水流缓慢,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所以多沙洲卵石滩;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径流量变化大,沉积速度变化大,故宽窄不一。第(3)题,此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及工业转型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材料便可得出答

案。第(4)题,铁路和海运可以发挥其运量大的特点,适合煤炭运输。对上海来说,变输煤为输电可以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第(5)题,受高大山脉或地形的阻挡作用,我国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三个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对农业带来的影响有:有利:低温杀死有害病虫,减少来年虫害;带来降水,减轻旱情;不利:越冬作物受低温影响,造成减产;春季冻伤幼苗;秋季低温影响作物成熟。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10分)

解析 分布特点主要从交通线的分布位置方面总结分析。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主要是地形。

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