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来源:九壹网
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作者:刘俏杰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4期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地小学 刘俏杰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大语文观的引领带动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悄然兴起。群文阅读是由师生共同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阅读文章,围绕中心主题开展阅读,它是由单一的文本教学走向多文本的教学策略,其应立足于教材,面向课外、面向生活,以点成线、以线成面,达到拓宽阅读面的目的,丰富阅读量。群文阅读教学既体现出一种教学方式,又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尤其是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灵活有趣的阅读方式,可以立足于教材精选的文本,做好单元整合,在此基础上突破教材,增加课内外的阅读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群文阅读组织是一项有逻辑性的活动,课堂中原本只需学习一篇课文,现在增加了阅读量,因此学习内容也随之增多,容易造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所以在课时上要增加,在组织上要有条理,要关注重点知识或者议题的发生过程,以点带面的引入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群文阅读教学实例——《窃读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园的第一课《窃读记》,其它三篇课文是《走遍天下书为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这几篇课文虽然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议题“我爱阅读,阅读带给我乐趣”。

议题:与书为友,其乐无穷。

选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

环节一:课前预习

师生课前自主阅读《窃读记》等四篇文章,完成预习单,初步感受阅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一)搜集你都读过哪些书籍?

(二)梳理出一篇或者几篇文章的事件情节,用读书笔记的形式简要写出事件。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借助想象和感受人物心理活动,写出对人物的理解。

(三)你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请你举例三个疑问。

1.你困惑的词或者句子。

2.你想了解事件的背景。

3.你对作者“窃读”心理的体会

……

(四)问题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教学中心前移,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借助文章的内容,提前感知人物;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课的实效性。

环节二:认识作家

(一)利用整理好的读书笔记,谈谈你对林海音的认识。

(二)教师补充林海音的资料,通过图片,课件,视频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作家的资料是性别、职业、获过什么奖等。对生平的事迹搜集较少,所以很难真正的走进作家、解作家,教师予以补充。

环节三:交流、碰撞——感悟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

(一)快速浏览文章《窃读记》,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单。如:文中的人物做了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窃读”的快乐的?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完成学习任务。

1.作者像一匹饿狼一样,贪婪的读着。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的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4.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二)以上四个问题,小组内讨论,分享、倾听、记录、评价。

(三)全班交流,丰富主题。

1.每组一名同学汇报。

2.其他学生记录、补充。

设计意图:从共性问题找到个性化的差异,寻找个性化的特征,加深阅读的难度,提升了阅读的品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大力引导学生间、小组内、小组间多交流,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上通过对作者的动作、心理,对比的描写方法的分析,感受作者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

环节四:感悟主题,带动阅读。

(一)师生共同感悟主题,引起共鸣。

(二)快速浏览其它三篇课文,可以扫读,边读边勾画、批注,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也可以把不懂的问题记录在课题旁边。

(三)结合阅读感受和心得,谈谈四篇文章和而不同之处?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整合课文知识和阅读心得是群文阅读的中心部分,大多数精华都是在此处生成的。探究问题的过程是系统的,学生是全程体验的,逻辑是清晰的,倡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中心议题,串联一线

提问有助于思考,中心议题则是深度的思考。群文阅读的基础是让学生在单篇文章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在指导学生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

(二)多文聚焦,整体联动

多文聚焦就是实现课文重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将同类文章进行整合,找出文章之间的联系,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能实现群文阅读的训练量和速度,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增加一些适当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感受课内外文章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三)不教课文,重教阅读

群文阅读不是教会学生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由一篇课文连接着多篇课文,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写、思考和交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捕捉阅读中有用的信息,这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是学习阅读方法的过程,也是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群文阅读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本文主要以一线课堂教学为研究的落脚点,在真实的实践中寻找突破口,希望能在日后教学中继续探索,从而达到内化阅读,建构阅读,幸福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