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 主题  1、欣赏《劳动最光荣》 歌曲《劳动最光荣》是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中荣获音乐作品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儿童情趣油然而生。  2、歌曲《理发师》 这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3、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此曲是一首管弦乐曲,它是由一个管弦乐队来演奏的曲目,这段曲子在教堂的钟言、管弦乐的烘托下,悠扬的主题采用波尔卡舞曲体裁。描绘了铁匠的打铁声和快乐的形象。 4、唱歌《种玉米》 歌曲《种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这首歌曲由印度尼西亚著名女作家伊朴苏特创作。歌曲为2/4拍、G大调,二段词的分节歌。是一首坚定有力充满热情的劳动歌曲。 5、歌表演《猴子蒸糕》 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助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小猴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猴的阻拦和“嘲笑”歌曲从侧面角度揭示了“劳动光荣、劳动者理应受到尊重”的道理。歌曲为六声徵调式,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劳动最光荣 单元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好动。本课在设置时学情分析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教学活动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艺术学科能力发展的需要,适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有表情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3、学唱歌曲《理发师》《种玉米》《猴子蒸糕》,并能用声势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4、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音乐情绪,并能随音乐参与表现。
单元重难点课时安排 1、学唱歌曲《理发师》《种玉米》《猴子蒸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劳动最光荣》,感受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4课时       劳动最光荣 课  题  教材分析歌曲《劳动最光荣》是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中荣获音乐作品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儿童情趣油然而生。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编动作,随歌曲《劳动最光荣》表演。   熟练掌握歌曲,唱准切分节奏。 教学重难点德育结合点课时安排     歌词含义以及歌曲的情绪处理。
1课时     欣赏综合课 聆听法、听唱法、讨论法 课  型 教学方法      学生会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  学  目  标       熟练掌握歌曲,唱准切分节奏。 教  学  重难点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等  教  具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初听歌曲。提问: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词表现了什么情绪?  第1课时   2、歌曲中为我们唱出了哪几种小动物? (生)雄鸡、鸟儿、小喜鹊、小蜜蜂、小蝴蝶 3、读歌词,了解小动物们在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歌词) 4、再听范唱。(采用分句听唱法学习歌曲) 5、全班齐唱《劳动最光荣》。 三、巩固拓展:创编动作。 1、先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动作。 2、评选优秀小组上台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告诉同学们从小要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也要学着做。让我们也象歌曲中勤劳的小动物们一样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吧! 五、作业布置:课后看看动画片《小猫钓鱼》。 六、课后反思                                        理发师 课  题  教材分析歌曲《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1、用愉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形象的动作表演唱,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懂得珍惜每位劳动者劳动成果道理。 2、情境表演《快乐的理发师》,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    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朗读歌词以及歌曲的情绪处理。      1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德育结合点课时安排
探究法、分辨法 唱歌综合课 课  型 教学方法     1、用愉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形象的动作表演 唱,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懂得珍惜每位劳动者劳动成 教  学 果道理。  目  标 2、情境表演《快乐的理发师》,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        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  学   重难点       教  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等。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第1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理发店的声音 板书:水滴:滴答   XX 剪刀:咔嚓   X   X 喷雾:沙     X — 【设计思路:通过有亲和力的交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将歌曲中不同的节奏型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记忆。】 三、节奏渗透 用“滴答、咔嚓、沙“的象声词朗读歌词节奏。 【设计思路:借助学生的视觉上直观的感受,将不同节奏型用声音形象化,帮助二年级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的节奏,同时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新歌的学习做了一个有效的铺垫。】 三、学唱歌曲《理发师》 1、聆听教师范唱: 了解歌曲内容,出示课题。 2、再次聆听 播放歌曲录音 (1)感受歌曲的情绪。 (2)体会老爷爷劳动时快乐的心情。 【设计思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如果一下就提出几个问题,他们很难完成。每一次聆听都给了学生明确的任务,他们在一次次聆听中逐渐了解并熟悉歌曲。】 3、按节奏朗读歌词: 【设计思路:通过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能充分地熟悉歌曲内容,并能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 4、教师一句一句教唱歌谱。 【设计思路:二年级的学生自主识谱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对乐谱的认知还是模仿阶段,所以一句一句教唱是非常有必要的。】 5、采用听唱法等多种方式巩固歌曲 【设计思路:变换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重复记忆,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既巩固了歌曲又避免了枯燥的练习方式,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孩子。】 四、创编活动: (一)歌曲表演: 1、请一名学生何老师一起合作表演歌曲。 2、评价表演。 3、学生集体表演:分别扮演顾客和理发师。 4、评价表演。 (二)打击乐伴奏: 1、出示自制伴奏乐器。 2、观察并思考怎样演奏。 3、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完整演唱歌曲。 (三)集体表演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集体表演 【设计思路:即兴创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环节通过歌表演、为歌曲伴奏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创新的精神,还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能力,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更深入地体验到“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五、小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像开心的理发师老爷爷那样能够体验到劳动中的乐趣,并能用自己的劳动给别人也带来快乐! 【设计思路:音乐教学从课堂到生活的延伸,是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情感道德观,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  课后反思:
森林中的铁匠 课  题  教材分析《森林中的铁匠》是一首管弦乐曲,它是由一个管弦乐队来演奏的曲目,这段曲子在教堂的钟言、管弦乐的烘托下,悠扬的主题采用波尔卡舞曲体裁。描绘了铁匠的打铁声和快乐的形象。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通过对乐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乐曲的力度、速度等变化。        1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德育结合点课时安排
讲解法、引导法。 欣赏综合课 课  型 教学方法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 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 教  学 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目  标 2、通过对乐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激 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 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 教  学 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重难点       教  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等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第1课时       复习歌曲《理发师》 二、新授: 1、谁能说说管弦乐器包括哪几种? 2、初听   (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大家边听边想,在你听音乐的同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3、复听,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3、分段听 (1)第一部分 请大家听一听这部分音乐的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方面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2)第二部分 听听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第二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的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4、欣赏全曲 三、巩固拓展: 1、视唱,吹奏第一部分主旋律。 2、下面就请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来敲一敲,学做小铁匠,学生边欣赏边表演。 四、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 五、作业布置:课后自己演演小铁匠。              种玉米 课  题  歌曲《种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这首歌曲由印度尼西亚著名女作家伊朴苏特创作。歌曲为2/4拍、G大调,二段词的分节歌。是一首坚定有力充满热情的劳动歌曲。    1、通过演唱表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在学习、表现《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来创作、表现音乐内容。 3、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歌词的朗读以及歌曲情绪的处理。      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德育结合点课时安排
第1课时   课  型 唱歌综合课 聆听法、听唱法、讨论法 教学方法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具 准  备 1、通过演唱表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在学习、表现《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来创作、表现音乐内容。 3、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教师敲击节奏,学生随教师的节奏做动作。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种玉米》伴奏,随音乐走步。 2、随歌曲伴奏练习声势。 三、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范唱。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劳动?并给歌曲起个名字。 2、复听歌曲范唱,随歌曲做动作。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分句教唱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可以适当加强演唱时的力度。 3、随录音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1、教师启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控制的力度和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分组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3、小组合作表现歌曲(演唱、声势、表演动作等) 教学反思:
猴子蒸糕 课  题 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助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小猴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猴的阻拦和“嘲笑”歌曲从侧面角度揭示了“劳动光荣、劳动者理应受到尊重”的道理。歌曲为六声徵调式,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1、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了解歌曲内容,熟悉这首壮族民族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能大胆创编,主动参与合作表演。   能有感情演唱歌曲并能主动参与音乐表演。      歌词的朗读以及歌曲情绪的处理。      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德育结合点课时安排
表演唱 聆听法、听唱法、讨论法 课  型 教学方法    1、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教  学 2、通过与同学合作,大胆创编,主动参与音乐表演。  目  标 3、能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  学 能有感情演唱歌曲并能主动参与音乐表演。  重难点       教  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等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猴子蒸糕》的插图,请学生展开联想,说说故事  的结局是怎样的?  二、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第1课时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三、学唱歌曲 3、有表情的读歌词,注意角色的不同语气。    每段歌词是由什么角色演绎的? 2、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第一、第二段歌词。 3、为第一二段歌词创编表演动作。 4、随歌曲边唱边表演。 5、聆听歌曲第三四段歌词。 6、随范唱轻声哼唱歌曲第三四段歌词。 7、学生分角色表演第三四段歌词。 8、分组汇报表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