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l2期 Vo1.24 No.12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ge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9年12月 Dee.20o9 省直管县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研究 蔡 路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 “市管县”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旧交替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在特定历 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和职能的转变, 这种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紧箍咒”。“省直管县”成为地方呼唤权力获得更大生存与发展空 间的一种美好愿望。少数省份的先行实践已经取得较大成就,“省直管县”逐渐被认为是我国地方行政 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省直管县;地方建制;制度改革 。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657(2009)12—0025—04 从2002年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先后开始 了“强县扩权”的改革,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 直接下放到一些重点县(市),在经济管理方面形 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 随着经济的转 轨、社会的转型,“市管县”对县域经济社会 发展的消极作用日趋凸显。扩权放权,强县固本, 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 市化发展中的弊端,全面提升地方的公共管 《》第三十条规定:全国分为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这从根本上规定 了我国行政区划基本格局为省、县、乡三级。同 时,第三十条还规定了“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 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因此,全国 只有46个较大的市和4个直辖市依据《》可 实行市领导县。由于混淆了“地级市”与“较大的 市”两个概念,实行市领导县的地级市共有280 多个。 显然,地级市领导县级市是没有法律依 据的,因此地级市与县之间的法律关系只是市接 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在此背景下,总结“市管县”弊端,对推行省 直管县的理论探讨和道路探索,已显得必要 而又迫切,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受省(自治区)的委托对县的各项工作进行“代 管”,而非法律意义上的管辖,只能以“代管”的形 式来避开法律矛盾。由于这二者的关系是事实上 的“直管”,所以其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更加突 出,与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相背离。 2.增加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效率,加大管理成 太 、当前我国市直管县的成因与弊端 我国目前的市管县,主要有以下四种类 型:一是地市合并型;二是原来的县级市升格为地 级市;三是将新设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 管县;四是将县直接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 在转轨的初期,这一较好地解决了农村 “市管县”之前,中国地方由省——县 (市)——乡(镇)三级组成,省县之间的地区行署 为中层虚设机构,“市管县”后,省县之间的层次 由虚变实。理论研究证实,行政组织每多一个层 与城市共同发展中需要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问 题。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继续发展, 现行的市领导县的弊端也日益突出,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管县”缺少法律依据 次,信息的失真失落率就会成倍增加。[3】‘‘市管 县”增加了中间层级,省县之间权力被层层 [收稿日期]2009—1l一10 [作者简介]蔡路(1985一),男,湖北黄石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07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截留,信息沟通受到阻滞。而且,现在地级管理层 级行政成本过大,增设一个地级行政层次就增加 很多机构和公务人员,增加社会负担,加大了管理 成本。 3.小马拉大车,束缚县域经济的发展 “市管县”的主要目的是以中心城市的优势 地位拉动所辖县的经济发展,但是并非所有的市 的及时传达,加强沟通,促进政令畅通,提高行政 效率。具体是指实行省直管县以后,县现在可以 直接接受省的领导和管理,可以直接把本区域内 的情况反映到省,便于及时帮助县解决发展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省的角度来看,可以 实施对县市的直接管理,省级制定的方针、政 策可以减少和避免由于管理层级过多而导致的管 都能起到这一作用。事实上,许多城市由于综合 经济实力不强,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根本发挥不 理信息传递的变样和走调,增强省宏观 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出这一作用,形成“小马拉大车”现象。同时,由 于财政的相对,市与县事实上是两个相 对的发展主体,在市场经济下,市与县在 经济发展中必然是竞争多于合作,其结果往往是 县被市统得过多、过死,缺乏应有的活力o[4](1"147) 4.市县在财政利益上矛盾尖锐 “市管县”虽然表面上解决了原来的地 市矛盾,但实际却出现了更为尖锐的市县、区县之 间的矛盾,部分地方市县貌合神离,市县关系相当 紧张。市管县的初衷是要通过中心城市的发 展带动周边县的发展。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地级市利用手中比较高的行政职权,自然会进一 步侵害县及农村地区的利益,从而形成所谓“市 压县”、“市卡县”的现象,难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 展和解决农村发展的众多问题。 5.实行城乡合治,违背国际惯例 由城乡合治走向城乡分治,是各国行政管理 的一个客观规律。农村的生产和管理分散性、季 节性较强,城市的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集中, 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较大,所以世界 性的惯例是城乡分治,城乡自己组织,实行自 我管理。我国当前实行的“市管县”,将城乡 共置一个行政区内,这样既无法实现城乡平等,同 时也不利于针对城乡的各自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优化管理。 二、实行省直管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 析 1.推行省直管县的必要性 (1)推行省直管县是减少行政层级,提 高管理效能的需要。实行省直管县市,从管 理学理论的角度来讲,有利于实现组织机构的扁 平化。组织机构的扁平化,毫无疑问会促使 管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机动灵活,更加富有创新 精神,从而将极大地提高整个管理系统的效 能。-5 从的管理实践来看,有利于信息 26 (2)推行省直管县是精简机构人员,降 低行政成本的需要。实行省直管县市,降低 了一个地方管理层次,必然会减少机构和人员,突 破我国地方机构改革的长期存在的困难。全 国有280多个地级市,一年的财政支出是相当惊 人的,建立省直管县,就会调整一些市所属机 构的规模和职能,在人力、物力上将降低运行成 本。同时,建立省直管县,对于一些区域性的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级可以从全省范 围内进行统筹安排,将有效避免重复建设而导致 的经济资源浪费。 (3)推行省直管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体 制的制约,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城市像欧 洲,农村像非洲”的两重天现象。实行省直管县 市改革,有利于结合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特点, 推动城乡各自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 化。对于县来说,自身权力增强,加上管理农村的 经验,就可以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地执行对于 “三农”问题的优惠,不断总结探索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对于市来讲,市 县脱钩、城乡分治以后,可以从力不从心的农村管 理中解脱出来,名正言顺的集中精力发展城市,创 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城市 化进程。城市的发展壮大,就能发挥优势,反哺农 村,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 发展。 (4)推行省直管县是增强县域活力,做 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 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 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 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县域经 济的发展和支柱产业的强大。实行省管县, 给予县级更多的发展自主权,赋予县级 (3)基础设施的发展为省直管县有效运行提 更多的发展资源,将有效改变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不足的现状,县级能够充分根据自己的资源 优势和产业特色布局经济发展,加上和省提 供了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话、电视的 普及,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远程通讯等现代技 术手段运用水平的提高,间传递信息的时效 供合理的分类指导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 活力将明显增强,促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6 J( ” (5)推行省直管县是保持国家和社会稳 定与发展的需要。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关系到 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 们,地方拥有的权利过大,而又缺少 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往往会造成经济甚至是政治 上的割据,我们应警惕这种可能。一级行政区如 果规模过大,经济上又有很强的性,在国家的 经济政治格局中占有的份量越重,离心就越大。 我们通过推行省直管县,可以改革目前我国行政 区划中不合理因素,特别是参考政治、经济、社会、 自然等因素情况下划小省区,划清边界,有利于改 善与地方的关系,有利于加强的领导,有 利于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 行政区划环境。 2、推行省直管县的可行性 (1)职能转变为实行省直管县奠定 了坚实基础。一方面,在经济管理方面正在从微 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区域经济的运行逐渐由以 纵向为主的计划经济转向以横向为主的市场经 济;另一方面,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部 门的行政审批项目逐步减少,审批程序逐步简化 和规范,行政管理的事务性工作逐步精简,这为行 政管理幅度的扩大创造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新 的要求,要求行政区划的结构体系由层次多、幅度 小向层次少、幅度大的扁平化、民主化、效能化方 向转变。 (2)市场经济为省直管县有效运行提供 了保障。具有中国特色的市管县,很大 程度上是由我国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决 定的。计划经济下,经济与社会事务完全由 包揽和经营。为巩固其高度集权的需 要,就必须加强计划,增加管理层次。市场经济体 制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资源配置由主导 型转向市场主导型,把主要职能转向宏观调 控,这不仅使区域问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而且使 行政区域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受到严 重冲击,原有行政隶属关系在经济上日益淡化,这 为省直管县有效运行提供了上的保障。 性和准确性大大增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基 础设施的改善、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得省域与 县域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间上下 级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便捷。正是这些历史性的 变化,使的组织领导能力已经越来越强,不再 受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的制约,为扁平化 管理创造了条件,也为省直管县提供了物质基础 保障。 (4)国家为省直管县提供了方向性引 导。现有行政管理信息渠道不畅、行政成本 过大、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 重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减少行 政层级”,“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有条件 的地方可以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从 2002年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先后开始了“强 县扩权”的改革,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 下放给一些重点县。2007年8月在正式 批复的由国家、振兴东北办组织编 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到“在有条件 的地区推行省直管县”。¨ (5)依法治国方略为推行省直管县提供了法 律依据。依法治国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 法治国要求必需依法行政,因为是依据 和法律设立的,的各项权力也是和法律 所授予的,凡是法律规定的,作为执行机关必 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凡是法律没有规定的,不 得以任何借口去做。因此我国的各级都应该 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事。我国应该按照《》第 三十条的规定,实行地方三级管理。 三、实现省直管县的路径选择 1、市县分治 市只管理城市自身一块,县改由省直接管理。 首先,市县分治有利于改变既有的城对乡的剥夺 性。长期以来,城市工业化后,自然地反哺农 业的想法在现实中却不断地碰壁。事实上,城市 工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会“不知不觉”地将 资本、技术投向第三产业或城市其他利润高的产 业,进一步拉大县市差距。其次,市县分治有利于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和县是两种不同的经 27 济体,他们各自的经济发展原则是不同的,实行市 县分治以后,使市和县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地位 上,二者通过经济发展的力量进行优化重组,才能 真正谈得上城乡的协调发展。第三,市县分治有 利于我国行政层级的有效运作,发挥市、县各 自的积极性。市县分治以后,我国的行政层级将 由原来的五级变为四级。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一 定时期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将四级改为三级 t.。如此将大大地优化我国的行政层级, 最终形成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体系。 2、扩大县的行政自主权 解决“三农问题”,县级责任重大。省级 应把大量的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行政单 位,使得大量具体事务由县级行政单位解决。这 样可以使县级行政单位功能完善,成为真正的一 级权力主体,其发展经济和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 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强县扩权无疑大大提高了县 的行政自主权,但县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给自身 的发展以正确的定位。要明确自主权并不直接等 于发展能力,自主权的扩大并不等于发展能力的 增强。县应当正确把握自身发展潜力,在省的统 领下,努力发掘适合自身实际的资源优势,在强县 扩权的大好机遇下,实现县域经济的腾飞。 3、缩小省级的管理规模和幅度 我国可以借鉴中国历史和国外区划的经验, 考虑以增设直辖市、划小省等方式适当增加省级 的数量,缩小省级的管理规模和幅度,以 利于发挥和省级的积极性,减少和避免 地方主义的出现。根据人口、面积、经济发展状 况、民族分布、自然地形、历史传统等综合因素,增 加省级的数量。新的省级政区的范围与界线 应尽可能地与自然地理单元和经济区单元相一 致,以保证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相对完整统一,以便 形成合理的经济网络。 4、对行政区划体系中的县同级政区进行分类 管理 综合考虑人口、面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以及投资环境、生态保护、开放程度等情况,采用 国际上通用的综合国力排序法,对县同级政区进 行统一排序,按名次而不是绝对分值确定政区等 级,实行浮动管理,每五年考核一次,有升有降,并 结合政治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把 县政区等级的升降,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机构政绩 的标准之一,同党政机关主要领导的工资级差联 28 系起来,把竞争机制引人行政管理,逐步制定 和完善县政区行政机关编制法和组织 法,使县政区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度化、 法律化。 5、创建跨界的区域性协调合作机制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 势,在逐步取消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市管县、 实现市县平等竞争的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 经济发展阶段,针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借鉴西方 双层结构和欧盟组织管理机制的成功经 验,依据资金、物资、人员、信息等交流、联系程度, 在省、直辖市的引导下,由相关县行政区自愿 参加,创建跨行政区协调合作机制及相应的组织 机构,调节城乡利益矛盾,自主协商、解决共同的 问题,同时也可以派专员,负责省、县之间的上情 下达和下请上报等工作,【8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进程。 市管县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作为 新旧交替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在特定的历 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符合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 体系的不断成熟和职能的转变而发生变化。 当前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变革时期,在新的 历史条件和机遇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完成这 一宏伟目标,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外,如何充分正确 地发挥国家的作用,特别是国家管理社会的职能 也是十分关键的。为此,有必要在国家组织形式 方面,即在国家政权机关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 完善。管理层级改革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 地理以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牵 一发而动全身。但是,从国家整体发展利益和地 方有效治理出发,减少行政层级是大势所趋, 改革市领导县、建立扁平化的省直管县的公 共行政,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深化行政改 革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已经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占斌.层级改革的酝酿:强县扩权与省直管县 [N].学习时报,2005—08—01. [2]孙远东.组织管理方式的历史生成与现代重构:论知 识经济时代下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J].管理现代 化,1998,(4):33—34. [3]华伟.地级行政建制的演变与改革构想[J].战略 与管理,1998,(3):45—49. [4]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 出版社,2001. (下转第4o页) 一世界,在这里成了卡夫卡小说中的一个侧面。 自己的理解。但无论认为城堡是作家自我意识的 国文学,1996,(1):44. 对《城堡》中卡夫卡本人的最终意图,每个人都有 外在折射,还是认为它是一种荒诞世界的表现形 式,还是把它当作一个物化了的世界来看待,都没 [2]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四卷)[M].石家庄:河北教 育出版社,1996. [3]金.金全集(第五卷)[M].石家庄:河北教 育出版社,1998. 能勾画出作品整体的轮廓。这就是为什么《城 堡》像一个解释的迷宫。 [参考文献] [1]谢莹莹.Ka aesque一卡夫卡的作品与现实[J].外 [4]残雪.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M].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99. [5]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五卷)[M].石家庄:河北教 育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黄康斌】 Polyphony and the Maze in The Castle ZHOU Pi—jia (School of Literature,Hubei Teacher’S University,Huangshi,Hubei,435002,China) Abstract:Modem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peak work of Katka,The Castle is being interpreted as a multi —meaning maze.The cause is that various measurements are applied in scaling the work without recognizing the fundamental element:polyphony,at which,in this essay,the author tries his hand interpreting. Key words:The Castle;interpreting;polyphony (上接第28页) [5]傅光明.论省直管县财政[J].财政研究参考, 2006,(33):31—35. 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江海学刊,2007, (6):68—73. [8]张占斌.层级改革与省直管县实现路径研究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22-27. [6]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李远,周春芳.省直管县改革相关问 丽】 [7]徐元明,刘Direct Provincial Supervision of County Finance and the Reform of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CAI Lu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5,China) Abstract:As a product of the planned economy era,”municipally afifliated county”system,the transition— l faorm of he ahematting phases has played a certain positive role in a speciifc historical period.However,as Chinag sociliast‘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gradually improved,and the governmentl afunctions have been changed,this system has gradually become an”inhibition”which restricts the county ̄e— conomic development.”Direct Provincial Supervision of County Finance”has become the local govemment ̄ beautiful sh of calling orf gaining reatger power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pace.The ntaecedent practice in a few provinces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Direct Provincial Supervision of County Finance”has been gradu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reform orientation of Chinag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Key words:Direct Provincial Supervision of County Finance;the loc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insittutional refo1T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