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美学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哲”即是“聪明”、“智慧”之意。
哲学的任务在于探究世界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最后的归宿是要探明世界的本源,即思维和存在。
美学既是研究现实中的美的事物,人对世界的审美认识的特点和按照美的规则进行创作的一般原则。美的标准就是各个部分的匀称、比例和谐,就是多样性中的统一。即整体性
这是古典美学观,即传统美学
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思考和评价。
柏拉图《 理想国 》第十卷中谈到艺术模仿自然时是这样论述的:我们所理解的客观现实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有理式( Idea 概念 )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而客观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以
床为例,床有三种,第一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床的“理式”是神创造的;其次是木匠依造神之床(理式之床)制造出的个别之床;第三是画家模仿木匠之床所画的那个床。
这三种床之中只有床的理式,即床之所以为床的道理和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理式的床是真实的。木匠制造的个别的床虽根据床的理式制造,却在模仿中受到时间、空间、材料、用途的种种。床与床不同,适合于某一张床的不一定适合其他的床。这种床既没有永恒性也没有普遍性,所以是不真实的。至于画家所画的床乃是对木匠所做的床的一种模仿,是从某一个角度看到的床的外形,不是床的实体,所以更不真实。只能算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
在柏拉图的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是模仿现实世界而来,现实世界又是模仿理式世界而来,理式世界是不可变的、永恒的,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是可变的。
柏拉图从唯心主义的角度为艺术下的定义,艺术之床是虚假的,是镜子里面所看到的床。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对模仿论有着另一番理论,他认为,艺术对自然的模仿,主要是指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对自然的模仿。
人从孩提时代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人类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中得来的)对于床的理论,亚里士多德抛弃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了所谓“理试”的床是不存在的,实际存在的只是木匠制造出来的床,这个原则推翻了柏拉图“理式”原则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认为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也反映现实世界事物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它们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他把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作模仿,而模仿是再现和创作的意思。模仿不是抄袭,它不仅反映现实世界的个别表象,而且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因此,艺术又有认知作用,这个看法是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思想最有价值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