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省聊城市2021-2022⾼⼀⽣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聊城市2021-2022度第⼆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物试题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90分钟
2.答题前,考⽣务必将姓名、县(市、区)、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如需改动,⽤橡⽪擦⼲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0⼩题,1-14每⼩题2分,15-20每⼩题3分,共46分。第Ⅱ卷共5⼩题,共54分。第I卷(选择题共46分)
⼀、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的⾼茎和蚕⾖的矮茎B.狗的长⽑和卷⽑C.⽔稻的抗病和易感病D.⼩麦的⾼产和晚熟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的⼀种⽅法,利⽤该⽅法孟德尔发现了两⼤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豌⾖纯合亲本杂交和F1⾃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B.“⽣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C.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杂交,预测后代产⽣1:1的性状分离⽐D.为了检验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3.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了黄⾊圆粒、黄⾊皱粒、绿⾊圆粒和绿⾊皱粒四种表型且⽐例为9:3: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F1产⽣的雌雄配⼦各4种B.雌配⼦和雄配⼦的数量相等C. F1的四种雌、雄配⼦随机结合D.必须统计⾜量的F2个体
4.某种动物的直⽑(B)对卷⽑(b)为显性,⿊⾊(D)对⽩⾊(d)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代表型及⽐例为直⽑⿊⾊:卷⽑⿊⾊:直⽑⽩⾊:卷⽑⽩⾊=3:3:1:1。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A. BbddB. bbddC. bbDdD. BbDd
5.已知等位基因A和a、B和b在染⾊体上的位置有如图所⽰的三种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甲能产⽣基因型为AB、ab的两种配⼦B.⼄⾃交产⽣的⼦代基因型共有9种C.甲与丙个体杂交的⼦代中纯合⼦占1/4D.丙测交⼦代有两种基因型且⽐例是1:1
6.下列有关减数和受精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作⽤是卵细胞和精⼦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半来⾃⽗⽅,⼀半来⾃母⽅C.在减数过程中,染⾊体数⽬减半发⽣在减数I
D.减数与受精作⽤使⽣物前后代的体细胞中染⾊体数⽬维持恒定7.由X染⾊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双亲必有⼀⽅是患者,⼈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性B.有⼀患病⼥⼉的正常⼥性,其⼉⼦患病的概率为1/2C.⼥性患者的⼉⼦都患病,⼥⼉都正常
D.表型正常的夫妇,性染⾊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肠杆菌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32P和35S标记同⼀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质分⼦C.实验中T2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关变量
D.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9.已知⼀段⽤15N标记的双链DNA中,鸟嘌呤所占⽐例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的⼀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B.将该DNA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占1/8C.由该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定占20%
D.该D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该DNA⾄少含有3000个碱基10.关于密码⼦、tRNA和氨基酸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密码⼦可以决定多种氨基酸B.⼀种氨基酸只由⼀种密码⼦决定C.密码⼦是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D.⼀种tRNA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
11.研究发现,神经退⾏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R—loop结构是⼀种三链RNA—DNA杂合⽚段,由于新产⽣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段中的⾮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R—loop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 R—loop结构中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 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mRNAD. 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12.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物体⽣命活动过程中,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C.表观遗传由于碱基序列不变,故不能将性状遗传给下⼀代
D.构成染⾊体的组蛋⽩发⽣甲基化、⼄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3.研究发现,与圆粒豌⾖的DNA相⽐,皱粒豌⾖的DNA中插⼊了⼀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酶的基因,使淀粉分⽀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从⽽改变了豌⾖的粒型。这种变异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体结构变异D.染⾊体数⽬变异
14.下列关于⽣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浅⾊桦尺蛾与⿊⾊桦尺蛾同时存在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有性⽣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加快了⽣物进化的速度C.变异不能决定⽣物进化的⽅向,但都能为⽣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3分,共1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植株花⾊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物的性状B.⽩花植株⾃交后代在25℃的条件下⽣长可能出现红花植株C.在25℃的条件下,红花植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花植株D.红花植株与⽩花植株杂交,不论什么温度条件,都有⽩花出现
16.如图为DNA⽚段结构⽰意图,下列关于DNA的结构与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相间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架B.图中①②③构成了⼀分⼦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若⼀条单链的序列是5’-AGCTT-3',则其互补链的序列是5'-AAGCT-3'D.每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17.关于⽣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外界因素影响时,DNA复制偶尔也会出错B.转录和逆转录所需原料都是核糖核苷酸
C.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D.翻译和RNA复制中碱基配对⽅式相同18.下列叙述属于基因重组范畴的是A.⾮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由组合B.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C.染⾊体的某⼀⽚段移接到另⼀条⾮同源染⾊体上D.受精作⽤过程中雌雄配⼦的随机结合
19.如图是⼀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的遗传⽅式是伴X染⾊体隐性遗传B.Ⅱ4为携带者故Ⅲ9也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C.三位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都来⾃于I2D.Ⅱ6与Ⅱ7⽣出⼀个正常⼥孩的概率为1/2
20.下图所⽰a、b、c为某染⾊体上的基因,其中I、Ⅱ为⽆遗传效应的⽚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表达
B.该染⾊体上的三个基因⼀定控制⽣物的三种性状C. I、Ⅱ中碱基发⽣变化会导致基因突变
D.若a中有⼀个碱基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第Ⅱ卷(⾮选择题共54分)
三、⾮选择题:本题包括5⼩题,共54分。
21.(13分)科学家研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测,这种代谢产物只能在根部细胞产⽣,⽽不能在其他部位细胞产⽣,其根本原因是。
(2)现有某抗旱性农作物,已知抗旱性与旱敏性受⼀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R和r的本质区别是。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的⽅式是。
(3)已知抗旱性(R)对旱敏性(r)为显性,多颗粒(D)对少颗粒(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体上。将⼀株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株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代表型及⽐例为抗旱性多颗粒:抗旱性少颗粒:旱敏性多颗粒: 旱敏性少颗粒=1:1:1:1。请根据杂交
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实验结果 (填“或“不能”)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体上,原因是。
②请⽤上述杂交实验的⼦代植株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要求两个实验都能独⽴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体上。实验1:双亲表型是 ,⼦代的性状分离⽐是。实验2:双亲表型是 ,⼦代的性状分离⽐是。
22.(9分)如图1表⽰细胞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某动物处于细胞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2)图2中含有同源染⾊体的是 (填标号)细胞;①细胞处于图1中段;③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3)图2中②的⼦细胞名称是,②细胞含有条染⾊体, 个DNA分⼦,可推测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体数最多有条。
23.(13分)果蝇的红眼与⽩眼是⼀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B、b表⽰),裂翅与直翅是⼀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D、d表⽰)。现有两只果蝇杂交,⼦代的表型及数量如下图所⽰,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染⾊体上,果蝇眼⾊中的为显性性状。(2)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代红眼裂翅雌果蝇中,纯合⼦所占的⽐例为。
(3)现有三个纯合果蝇品系:红眼裂翅、⽩眼裂翅、红眼直翅。请从上述品系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只红眼裂翅果蝇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选取的雄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代果蝇的表型。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②若⼦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既有红眼也有⽩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③若 ,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④若 ,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24.(9分)⼈体中的促红细胞⽣成素(EPO)是由肾⽪质、肾⼩管周围间质细胞和肝脏分泌的⼀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成。当机体缺氧时,低氧诱导因⼦(HIF)与促红细胞⽣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编码蛋⽩质序列)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过程如下图所⽰。回答下列问题:
(1) 过程①是 ,需要酶的催化;过程②中,除mRNA外,还需要的RNA有。(2)请⽤中⼼法则表⽰上图中HIF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向: 。
(3) HIF基因的本质是 ,其独特的可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HIF在(填“转录\"或\"翻译\")⽔平EPO基因的表达,促进EPO的合成。
(4)癌细胞因迅速增殖往往会造成肿瘤附近局部供氧不⾜,但可通过提⾼HIF基因的表达,刺激机体产⽣红细胞,为肿瘤提供更多氧⽓和养分。根据上述机制,请简述⼀种治疗癌症的措施: 。
25.(10分)某地⼤⽩菜农⽥蜗⽜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剂R控制⾍害,但⼏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如图是⼏年中蜗⽜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拉马克认为,⽣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和。若⽤达尔⽂的观点分析蜗⽜抗药性的出现,则蜗⽜抗药性变异产⽣于杀⾍剂R使⽤(填“前”或“后”),蜗⽜抗药性的形成是的结果。
(2)现代⽣物进化理论认为从A点到B点蜗⽜发⽣了进化,其原因是;⽣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与⽣物、⽣物与⽆机环境的结果。据图判断从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
(3)蜗⽜还能被⼀些鸟类捕⾷。蜗⽜壳上有条纹与⽆条纹的性状是由⼀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000只蜗⽜,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后剩下的蜗⽜空壳数进⾏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回答下列问题:有条纹(显性)⽆条纹(隐性)合计存活个体数178 211 3空壳数352 259 611合计530 470 1000
在这1000只蜗⽜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 (填“有条纹”或“⽆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降低。2021—2021度第⼆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物参
⼀、选择题:本题共14个⼩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1 . C2 . D3 . B4 . C5 . C6 . B7 . B8 . C
9 . D 1 0 . C 1 1 . C 1 2 . C 1 3 .A 1 4 . C
⼆、选择题:本题共6个⼩题,每⼩题3分,共1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 5 . ABC 1 6 . BD 1 7 . ACD 1 8 . AB 1 9 . CD2 0 . D三、⾮选择题
2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控制⽣物体的性状(2分)(3)①rr Dd、Rrdd(2分) 不能⽆论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体上,实验结果都相同(2分)②抗旱性多颗粒、抗旱性多颗粒9:3:3:1抗旱性多颗粒、旱敏性少颗粒1:1:1:12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1)DNA复制(或染⾊体复制)(2)①② DE 减数Ⅱ中期(3)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2分) 4 8 823.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1)常红眼
( 2 ) DdX B X b DdX B Y ( 2分) 1 / 6 ( 2分)(3)红眼直翅①DDX B X B②DDX B X b
③若⼦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只有红眼 DdX B X B④若⼦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既有红眼也有⽩眼DDX B X b2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1)转录 RNA聚合酶 rRNA、tRNA(2)HIF基因RNAHIF( 2分)
(3)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段双螺旋结构转录
(4)可以通过抑制HIF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癌症⽬的(合理即得分)25.(每空1分,共10分)
(1)⽤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前⾃然选择
(2)从A到B点杀⾍剂R的使⽤使蜗⽜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改变协同进化 C(3)47% 63% 有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