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务员面试模拟试卷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面试问答
1.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温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提到“行百里者半九十”。对此。你怎么理解?
正确答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与“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二者同为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的道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是说行人做事首先要秉持一个好的信念,从开始之时,即持有主观上足够的重视与认真的心态。“行百里者半九十”原为西汉刘向《战国策》中语,释义为走一百里路,行至九十里才算是一半。借以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温总理所言,是在2010年3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其言审慎,借古训告诫当世之人: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前方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即“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做一名公务员,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事,以上两言,应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思想意识之一。如果我有幸被录用为公务员,我会谨记这两句话。一方面,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从一开始就足够重视、认真对待,争取把工作做好,开局即要打个漂亮仗。在此基础上,秉承“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信念,方可预见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此过程中适逢困难、遭遇挫折在所难免,但只要进行了诸如上述两言的心理建设,相信会有一个完满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的看法是:以上两种言论非但不矛盾,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可以作为指导公务员工作的心理信念。
2. 你对你的工作岗位期望值很高。但你新进的科室人际关系不和谐,工作压力很大,你怎么办?
正确答案:如果我在工作岗位上,遭遇上述尴尬的局面。首先,我会告诉自己,我选择了我的工作,就是选择了一份必须履行的责任。此种局面下,我首先会正视现实。其次,会积极地寻求转变。可能你会认为这种转变很难发生,并非仅凭一己之力。的确如此,这种情况我已经意识到了,并预见了最坏的结果。但是,即使最坏的结果,也会较之先前更乐观,因为量变即使不能带来质变,也终将是一种变化,只要过程中坚持好的维度,就不会有更糟糕的变化。 有了以上的心理准备,我会首先传递我对于工作的期许,将这种基于个人的期许变为工作潜藏的动力,用以带动周围的同事,让他们感受到工作的动力与热情。采取这种做法的原因在于人是群居的动物,有本能上的群体意识与从众观念,所以情绪在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传递的。当有了以上哪怕是一点点的转变后,就迎来了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的契机。这时候,我想我会是一剂润滑油,借助并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调整科室内原不是很和谐的关系;并积极搭建同事之间可以有效沟通的桥梁。我要通过努力,让他们感受到:其实科室内、同事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也许一切的不和谐是由于对于工作压力的不良释放造成的。不和谐的关
系下,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很痛苦。与其痛苦,为何不试着去转变,选择一种好的舒缓释放的方式,压力就会变成一种动力。大家都愿意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工作。
3. 现在高考中。有些尖子生拒绝内地高校,而选择了我国大学或境外高校。对此,有人认为是人才外流,有人质疑教育制度。你是如何看的?
正确答案:“高考后,尖子生拒绝内地高校而选择我国大学或境外高校就读”的现象在当前社会中确实存在,民众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对此,我的看法如下:首先,“尖子生拒绝内地高校而选择境外高校就读”不一定代表着我国现阶段教育制度的落后。诚然,我国现阶段教育领域确实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减缓了我国教育事业前进的脚步,这些不合理之处亟待改革。但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我国加快了教育领域的改革,该《纲要》从教育类别、教学实践、教育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教育制度,有力地规范了我国当前及以后的教育工作。而尖子生可以选择境外高校就读,正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大进步,对于促进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的完善和教育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尖子生去我国大学或境外高校就读”也不一定意味着人才外流。尖子生选择到境外高校就读,可能是基于自己的专业考虑,可能是看重境外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能是想体验境外一些高校独特的教学风格。不论何种理由,我们都应该对“尖子生就读于境外高校”抱有希望。不同的教育环境会给学子们不同的学习体验,会使他们的人生经历更为丰富,见识和眼界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增长和开拓,使得他们的才干得到进一步增长。而且在境外读书不代表着其完成学业后就一定会留在境外,当前我国快速稳定的发展环境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为各类人才发挥自身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人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内会为广大人才提供比国外更切实的发展机会,会对人才有更为强烈的需求,所以尖子生极有可能会学成回国,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最后,对于“高考后,尖子生拒绝内地高校而选择我国高校或境外高校就读”的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客观分析,不能人云亦云。这一现象在当前社会中客观存在,而社会上褒贬不一的观点极有可能会模糊我们对事情本身的认识,我们不能盲从别人的观点,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实践来认真地分析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