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图形的变换》的反思
南昌县第二幼儿园  万仁娟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能正确辨认和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是不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很好的利用和玩耍,也不能和自己联系起来,去发现图形和人的关系。中班的幼儿已认识不少基本的图形,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维能力稍微有点欠缺,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不成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也涉及到拓展幼儿思维的内容,但都不系统,因此,幼儿对于创新思维缺乏主动性和经验。所以设计该活动时就是通过引导幼儿去主动活动,让幼儿温故而知新,在巩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基础上,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猜想、拼搭、组合、图画等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造;我组织幼儿围绕图形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本次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创新的欲望,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更容易为幼儿接受。
所以我开展了数学公开课《图形的变换》。 我为这课程所定的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针对目标1:以孩子们喜欢玩的机器人(图形组成)来反复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符合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当中了出现了一个问题,幼儿在总结图形数量的时候,孩子会漏数,这里也有点难度。不过,经过提醒,幼儿还是能很好的完成。
针对目标2:这一环节里,以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变化。如:圆形经过对折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对折又变成什么图形?依次进行。当然每个环节都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 有位幼儿把半圆形对折 ,变成了扇形,她就在那说
我变成了扇子形,接着就马上为小朋友介绍新的图形。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的知识。幼儿们玩得很开心,他们感觉自己在变魔术。当然还有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在变化的过程中只局限于几种图形的变化,我在变化的过程中也及时的给他们提醒,但思维还是显得不是很开阔。
环节结束我给予及时的小结:小小的图形真奇妙,只要轻轻一折,它们就可以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在这个活动过程教师在总结的时候是否再示范总结操作结孩子看看,对只局限几种图形变换的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点,但又怕固定其它能力强的孩子们的思维,这点还期待各位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标3:在利用各种图形组合各种物体时,幼儿的兴趣很不错。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孩子们拼出了各种图形,有“机器人”小船”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我采取小组操作的形式,对于能力强的孩子给予及时的鼓励,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是在小组内进行展示,而没有在所有孩子面前展示这样结束有点仓促。导致最后的延伸活动没有完整的完成。
数学图形课应该是节比较简单的课,这节课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如果当中的几个小问题再注意点的话,效果还会更好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将所学的理论真正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真正的服务于每一位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