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谈话:最近我们小朋友学习了不少关于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混合运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1)出示:60+30-20= 280÷7×4=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当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2)出示:6×3-15= 16+25÷5=

它们含有哪些运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计算顺序是怎么样呢?先说一说,再计算。

在学案上算一算。

交流:当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谈话:看来我们小朋友之前跟着小军和小晴在文具店里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么我们就继续跟着小晴看看,今天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理解题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情境图及问题。(齐读题目)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引导:怎样列式?(让学生列式,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交流算式:50-20=30(元)

30÷5=6(本)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回忆数量关系式) 这里的30元表示什么?

说明:这里的30元表示买完1个书包后,还剩30元,也是用来买笔记本的钱。

(2)学习算理。

谈话:刚才老师看见还有一些小朋友列了一道这样的综合算式:“50-20÷5”,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提问: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内容,像这样列综合算式,应该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追问:而他先算了什么?(减法) 可以先算减法吗? 那怎么办呢?

说明:在这里要想先算减法,列综合算式时必须添上一个数学符号。你们知道是什么数学符号吗?

板书:小括号 ( ) 跟读两边。 提问:那么小括号应该加在什么位置呢?

说明:因为在这里要先算减法,所以括号加在“50-20”的两边。 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所以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让刚才列分步算式计算的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列综合算式的学生检查是否添加正确数学符号。

请一位学生黑板上板书:

(50-20)÷5 = 30÷5

= 6(本)

答:还可以买6本笔记本。

根据板书集体交流,再次回顾运算顺序,强调小括号的必要性。 提问:那么现在算式该怎么读呢?

说明:介绍两种读法。详细说明:50减20的差除以5。 (3)回顾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说明: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2.试一试

出示:(42-18)×30 95-(24+50)

观察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混合运算第一步下面划上横线提醒自己。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寻找错例。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适当引导读法。 3.归纳小结

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分析,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反馈完善

1.火眼金睛

280 ÷ (4 × 2)

= 70 × 2 = 140 = 250

先同桌交流讨论,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 450 -(150-50) = 300 - 50

160 - 60 ÷ 2 = 100 ÷ 2 = 50

谈话:通过这四位小朋友的计算过程,你有没有什么关于计算时要注意的温= 馨提示想送给大家的?(看清有没有小括号、计算要认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等。)计算时先要看清题目,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按顺序计算。

小结: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不管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算一算、比一比

90 - 40 × 2 360 ÷ 5 + 4 480 - 180 + 60 (90 - 40)× 2 360 ÷ (5 + 4) 480 -(180 + 60) (1)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同桌交流讨论:每组2题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明确:从左向右按顺序看,每组中两题参与运算的数和运算符号都一样,不同的是有无小括号。

提问:大家猜测一下计算结果会一样吗?为什么?

说明:分别说说运算顺序,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结果可能不同。 学生分组完成计算。

谈话:请你根据屏幕出示的结果进行批改,对的打勾,错的打叉,集中订正。完成的举手。

提问:每组中两题得数相同吗?

说明:有无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一般不一样,所以只有按正确的而顺序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3.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买15套这样的衣服,应付多少元?

48元 36元 齐读题目,明确条件和问题。

提问:“一套”是什么意思?要想知道“15套一共多少元?”得先解决什么问题?(一套衣服多少元)请在学案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

如果出现另一种综合算式解答,要求学生说明解题思路。 4.看一看、变一变

根据分步算式,列综合算式。

(1)27+13=40 40×7=280 综合算式:

(2)372-363=9 9×=576 综合算式: (3)35×26=910 910+320=1230 综合算式: 先集体观察分析第(1)小题,齐读分步算式。 提问: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追问:所以综合算式应该是? 学生完成剩余两小题。 集体交流。

提问:第3小题这样 (35×26)+320对吗?为什么?

追问:这是一道乘加算式,原本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什么?(乘法)现在加了小括号后先算什么?(还是乘法)所以运算顺序有没有改变?(不变)那么还需要加小括号吗?

说明:小括号只有当需要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我们才需要用到它。 5. 想一想、算一算

回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出示:长方形周长,先算长加宽的和,再用和乘2。 追问:你能尝试也把它们变为一道综合算式样子的公式吗?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小括号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应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4mm

18m 96mm 男女生分组计算。集体交流。

12m 四、反思总结

谈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混合运算有了哪些更全面的认识? 五、你知道吗?

介绍小括号的由来:

在没有发明运算符号以前,人们运算都要用很复杂的文字进行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各种计算逐渐复杂起来。这些计算时常需要先算某一小题后再算第二小题,于是便产生了区别先后计算的符号。

大约400多年前,在大数学家魏治德的数算中,首次出现了小括号:( ),又叫圆括号。随后被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推广开始广泛使用。

小结: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于新的知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就像我们常说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