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年上海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2011年上海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来源:九壹网


2011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分数中,能化为有限小数的是( ).

(A)

13; (B)

15; (C)

17; (D)

19 .

bc2.如果a>b,c<0,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a+c>b+c; (B) c-a>c-b; (C) ac>bc; (D) 3.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54.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周长相等的锐角三角形都全等; (B) 周长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

(C)周长相等的钝角三角形都全等; (D) 周长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全等.

ac .

; (B) 0.5; (C) 5; (D) 50 .

6.矩形ABCD中,AB=8,BC35,点P在边AB上,且BP=3AP,如果圆P是以点P

为圆心,PD为半径的圆,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点B、C均在圆P外; (B) 点B在圆P外、点C在圆P内; (C) 点B在圆P内、点C在圆P外; (D) 点B、C均在圆P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7.计算:a2a3__________.

8.因式分解:x29y2_______________.

9.如果关于x的方程x2xm0(m为常数)有两个相等实数根,那么m=______. 10.函数y3x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

211.如果反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像经过点(-1,2),那么这个函数

的解

析式是__________.

12.一次函数y=3x-2的函数值y随自变量x值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

“减小”).

13.有8只型号相同的杯子,其中一等品5只,二等品2只和三等品1只,从中随机抽取

1只杯子,恰好是一等品的概率是__________. 14.某小区2010年屋顶绿化面积为2000平方米,计划2012年屋顶绿化面积要达到2880 平方米.如果每年屋顶绿化面积的增长率相同,那么这个增长率是_________.

15.如图1,AM是△ABC的中线,设向量ABa,BCb,那么向量

AM____________

 (结果用a、b表示).

16. 如图2, 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AB,∠ACB=90°,如果∠ECD=36°,

那么∠A=_________.

17.如图3,AB、AC都是圆O的弦,OM⊥AB,ON⊥AC,垂足分别为M、N,如果 MN=3,那么BC=_________.

18.Rt△ABC中,已知∠C=90°,∠B=50°,点D在边BC上,BD=2CD(图4).把△ABC

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m(0<m<180)度后,如果点B恰好落在初始Rt△ABC的边上,

那么m=_________.

CMABBCDCAENOAMBCDB

A图1 图2 图3 图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 19.(本题满分10分)计算:(3)027|12|

xy2,20.(本题满分10分)解方程组:2 2x2xy3y0. 21.(本题满分10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

如图5,点C、D分别在扇形AOB的半径OA、OB的延长线上,且OA=3,AC=2, CD平行于AB,并与弧AB相交于点M、N. (1)求线段OD的长;

1(2)若tanC,求弦MN的长.

2132.

OACMNBD

图5

22.(本题满分10分,第(1)、(2)小题满分各2分,第(3)、(4)小题满分各3分)

据报载,在“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活动中,某地区对随机抽取的1000名公民的年龄段分布情况和对垃圾分类所持态度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分别绘成条形图(图6)、扇形图(图7).

(1)图7中所缺少的百分数是____________;

(2)这次随机调查中,如果公民年龄的中位数是正整数,那么这个中位数所在年龄段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年龄段);

(3)这次随机调查中,年龄段是“25岁以下”的公民中“不赞成”的有5名,它占“25岁以下”人数的百分数是_____________;

(4)如果把所持态度中的“很赞同”和“赞同”统称为“支持”,那么这次被调查公民

中“支持”的人有_______________名.

百分数35%20%10%25岁以下25%10%不赞同18%一般年龄段(岁)很赞同39%赞同31%25~3536~4546~6060岁以上图6 图7

23.(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6分)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过点D作DE⊥BC,垂足为E,并延长DE至F,使EF=DE.联结BF、CD、AC.

(1)求证: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DE=BE·CE,求证四边形ABFC是矩形. 24.(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4分)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1),一次函数y像与y轴交于点A,点M在正比例函数y3234x3的图

2

ADBEFCx的图像上,且

MO=MA.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经过点A、M. (1)求线段AM的长;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点B在y轴上,且位于点A下方,点C在上述二 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在一次函数y求

点C的坐标.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

在Rt△ABC中,∠ACB=90°,BC=30,AB=50.点P是AB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AB,与边AC或BC相交于E.点M在线段AP上,点N在线段BP上,EM=EN,sinEMP(1)如图1,当点E与点C重合时,求CM的长;

(2)如图2,当点E在边AC上时,点E不与点A、C重合,设AP=x,BN=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若△AME∽△ENB(△AME的顶点A、M、E分别与△ENB的顶点E、N、B对应),求AP的长.

121334图1

x3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是菱形,

图1 图2 备用图

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数学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A C D 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8 9 10 11 12 13 14 题号 7 答案

a

5

6

C 15 a

1216 b

54

17 6

18 80或120

(x3y)(x3y) 1 x3 y= 

2x 增大

58 20%

三、解答题 (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9. (本题满分10分) [解] (3)027|12|

132

=1332132

= 23。 20. (本题满分10分)

[解] (x,y)=(1, 1)或(3, 1)。

21. (本题满分10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 [解] (1) OD=5 (根据平行可证得△COD是等腰三角形,OD=OC=5), (2) 过点O作OEMN,垂足为点E,并连结OM,根据tanC=

12与OC=5,

OE=5,在Rt△OEM中,利用勾股定理,得ME=2,即AM=2ME=4。 22. (本题满分10分,第(1)、(2)小题满分各2分,第(3)、(4)小题满分各3分) [解] (1) 12%, (2) 36~45, (3) 5%, (4) 700人。 23. (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6分)

[解] (1) 等腰梯形ABCD中,AB=DC,B=DCB,∵ △DFC是等腰三角形,∴ DCB=FCE, DC=CF,所以B=FCE,AB=CF,易证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

(2) 提示:射影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直接在中考中使用,必须通过相似三角形来证明,内角为90。

24. (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4分) [解] (1) 根据两点之间距离公式,设M(a, 即AM=

13232a),由| MO |=| MA |, 解得:a=1,则M(1,

32),

(2) ∵ A(0, 3),∴ c=3,将点M代入y=x2bx3,解得:b= 

523452,即:y=x2

52x3。

(3) C(2, 2) (根据以AC、BD为对角线的菱形)。注意:A、B、C、D是按顺序的。 [解] 设B(0, m) (m<3),C(n, n2

n3),D(n,

34n3),

134 | AB |=3m,| DC |=yDyC=

34n3(n

542

52n3)=nn,

2

| AD |=(n0)2(n33)2= | AB |=| DC |3m=

134n,

54nn2…,| AB |=| AD |3m=

n…。

52 解,,得n1=0(舍去),或者n2=2,将n=2代入C(n, n225. (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 [解] (1) 由AE=40,BC=30,AB=50,CP=24,又sinEMP=

1213n3),得C(2, 2)。

CM=26。

(2) 在Rt△AEP和Rt△ABC中,∵ EAP=BAC,∴ Rt△AEP ~ Rt△ABC, ∴

EPAPBCAC,即

12EPx3040,∴ EP=

12EP34x,

3x54 又sinEMP=tgEMP===,∴ MP=x=PN,

MP135MP51612 BN=ABAPPN=50x

516x=50

2116x (0EMEP1312 (3)  当E在线段AC上时,由(2)知,

5161116,即

EM34x1312,EM=

1316x=EN,

又AM=APMP=xx=x,

11x1616 由题设△AME ~ △ENB,∴ ,=,解得x=22=AP。

2113ENNBxx501616AMMEx13  当E在线段BC上时,由题设△AME ~ △ENB,∴ AEM=EBN。

由外角定理,AEC=EABEBN=EABAEM=EMP,

x504 ∴ Rt△ACE ~ Rt△EPM,,即,CE=…。

5CECEPM3x163ACEP40 设AP=z,∴ PB=50z, 由Rt△BEP ~ Rt△BAC, ∴CE=BCBE=30 由,,解

50353BEPBBABC,即

BE50z=

5030,BE=

53(50z),

(50z)…。

53=30(50z),得z=42=AP。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