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学堂2013暑假检测
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舞台,你尽可以展
示个人的学识与才华。要坚信:真情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
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用心、专心、细心!
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炫耀(xuàn) 粗犷(kuàng) 按捺(nài) 恪尽职守(kè) .... B. 戕害(qiāng) 混浊(hún) 沁园春(xīn) 妄自菲薄(fěi) .... C. 刹那(shà) 翰苑(hàn) 摇曳(yè) 百舸(kě) ....
D. 羊圈(juàn) 怪癖(pǐ) 屏窒(bǐng) 曝背谈天(pù)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浪淘沙 怆然泪下 没精打采 铸剑为犁 B.赏心阅目 振撼人心 无济于事 踌躇满志 C.蓊蓊郁郁 不经之谈 亨誉中外 内帏厮混 D.陶治情操 历尽沧桑 天作之和 锲而不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难怪那么受读者的欢迎。 ....
B.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及时发出通知,很快收到了明显效果。 .... C.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蓝..打水一场空。 .....
D.上世纪四十年末,国统区物价飞涨,老百姓怨天尤人,蒋氏政权的统治走到了尽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选登的佳作,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受到读者欢迎。
B.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C.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使命,这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许多家长来说,也常常感到很棘手。
D. 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已正式开工,工程竣工后两地之间的交通将更加快捷便利。
1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大拆大建,滥用耕地。
(2)60年前,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从那时起,回归中国的事实不容否定,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 ( ),更不容挑战。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 )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防范 置疑 且/失之 B.防止 置疑 但/失之 C.防范 质疑 但/有失 D.防止 质疑 且/有失
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多于25个字)(4分)
酝酿已久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终于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个人存款管理制度日趋向国际惯例靠拢。个人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个人到金融机构办理储蓄存款时,必须使用真名,并出示个人法定身份证件。此项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个人存款账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变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从全省各地传来的信息看,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储户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表示支持和拥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
2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第Ⅱ卷(共108分)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分)
译: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分)
译: 三、古代诗歌鉴赏题(10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当时战争频发,南宋苦于应付,人民生活苦不堪言。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3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文字。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14—17题:
身后的眼睛 曾 平
(1)那是一头野猪。
(2)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3)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4)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5)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6)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7)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8)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
(9)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10)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11)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12)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13)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4
(14)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15)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16)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17)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18)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19)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20)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21)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22)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23)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24)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25)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26)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27)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14、 “身后的眼睛”指什么?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15、文中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文章说说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16、结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特点。(6分)
17、孩子的父母本可以一打死野猪,可他们没有,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的立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作文(70分)
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