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泰国留学生书面语偏误分析

泰国留学生书面语偏误分析

来源:九壹网
2014总第年29611月期(中)Total.296

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November2014(B)

泰国留学生书面语偏误分析

万力群

(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东·广州510632)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2014)32-0041-03

摘要泰国留学生在书面语里出现的偏误现象分为以下王晓燕以PETS口试为研究个案进行系统研究。[6]

(4)从教学几个类型院复句的逻辑性偏误尧程度副词偏误尧遗漏偏误尧增实践中“由果及因”地探讨偏误现象的规律。焉得才(2005)补偏误尧语法规则偏误等遥外国学习者所产生的偏误大体结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偏误预治”策略对偏误现

上都是基于野五个中心过程冶理论而形成的遥偏误的产生是象进行了教学上的程序性解剖,[7]

梁继超、张如芳(1997)从正常的袁偏误分析的作用就在于针对汉语自身的特点分教学引导的角度论证了偏误及中介语现象。[8](5)微观上对析尧归纳尧总结习得者的习得规律袁从而提高对外汉语的教中介语的字形、词汇、语法、篇章等角度进行分析,这一类研学效果遥

究在偏误分析的研究中所占比例最大。

关键词偏误分析第二习得语偏误原因学习策略Analysis本文将综合以上研究角度,既在理论上宏观地分析偏AbstractonTheThaierrorsStudentsinThai'Writingstudents'Errorswritten//languageWanLiqunaredi-误现象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又从微观上有针对性地以特定语料的典型性偏误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说,本文以泰国留videdintothefollowingseveraltypes,namely,logicerrors,errors学生的汉语书面语为语料进行偏误分析,即以代表性的国ofdegreeadverbs,omissionerrors,supplementerrors,grammar家为背景,从教学实践中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揭示出中errors,etc.Analysesonthefactorscausingforeignlearners'errors介语当中存在的不规范语法现象。书面语语料来源于本科阶aregenerallyformedbasedonthetheoryof\"fivecentralprocess-段的泰国留学生的作业,书面语涉及句子和短文两个方面。

es\".Errorsarenormal,anderroranalysisisaimedtoimprovethe

1偏误现象的分类

teachingof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hroughanalyzing,

通过归纳综合的分析方法,本文将泰国留学生在书面summarizingandconcludinglearners'acquisitionrulesbasedon语里出现的偏误现象分为以下几个类型。theKeycharacteristicswordserrorofanalysis;secondChineseitself.

languageacquisition;causesof1.1复句的逻辑性偏误

(1)我到了一个新的班,尽管学习多么难,我都不会errors;learningstrategies

易放弃,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

到学有所用。

该句应将“尽管”改成“不管”。“不管”“表示在任何条“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后边有“都”“、也”呼应。[9]79“尽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

管”既可以做副词,也可以做连词,做连词的时候表示让步,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1]191

语言偏误后面一般会有表示转折的词语与之呼应,如“但是、可是、然表面上是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发生的语言偏差,但是其实而、可、还是、仍然、却”等。因此从结构上说,宜使用“不管”。质是一系列具有规律性的语言偏移现象。随着科德偏误理从语义层面理解,“尽管”和“不管”的区别在于“尽管”陈述论的提出,偏误分析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重要的课题,近年的是一种事实,而“不管”是包含一种未知的假设。在这句话来引起一股研究热潮。鲁健冀第一个将其理论介绍到中国,中,学习是否困难还未可知,因此,“尽管”在这句话中不合在短短的20多年里,国内运用偏误理论研究外国学习者学时宜。

习汉语时所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偏误已取得巨大成(2)我可以趁工作的时间慢慢赚钱,为了能够继续读书。

果。纵观学界,对偏误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为”后面可加“了”放在主语前,并·且·

伴随停顿,表示某面:(1)宏观上揭示偏误现象,侧重理论性的探讨,这些成果种原因和目的。因此,这句话应该改成“为了能够继续读书,体现在早期的偏误研究中,如张旭、苑春鸣(1997)从语言习我可以趁工作的时间慢慢赚钱。”得的立场,分析了母语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学等因素

1.2程度副词偏误

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2]

鲁健冀(1999)关注到了中介语的(3)我不管他的相貌怎样,只要他真心地对我和我的家语体差异,从中介语的深层内部的不同方面分析了偏误现人,我就多么满意了。

象产生的原因。[3](2)分国别和地区对第二外语习得者的偏“多·么·”是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是在修误现象进行分析。(3)基于不同语料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比饰其他词语的时候,“多么”前面一般都直接连接主语,不会如杨翼(1998)对B级证书获得者作文中的杂糅现象进行了

出现在复句当中,表达一种感叹的语气。这句话应该将“多统计分析,[4]王若江(2001)对留学生成语偏误的诱因分析,

[5]

么”换成“非常”、“特别”等程度副词。这些程度副词可以在

作者简介:万力群(1990—),暨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41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教改教法

(16)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从那些工作中收获的经验。

·····

“收获的经验”应将“的”去掉。在述宾结构中,述语和宾语在结构和意义上联系都很紧密,中间一般不会有停顿。“收获的经验”是偏正性名词性结构,这样就使得原句缺少复句中使用,另外,叠用也是这类副词的特点,如“这个苹果

特别特别甜”。

(4)他长大了,可是还是怎么粗心。

··

“怎么”是谓词性代词,可以做谓语,如“你怎么啦”,可以作状语,询问方式,如“你怎么回答”。这句话应该将“怎么”换成“这么”,表示某种程度。1.3遗漏偏误

(5)他是一个很富裕的,工作很勤劳的。

“个”是个·体·

量词,后面需有一个名词与之相配,并且这个名词在意义上与“个”是存在联系的。这句话应在“的”字后面加上“人”“,人”与“个”搭配是约定俗成的。

(6)每个人可以摘一个自己觉得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过不能往回走,也不能有第“第二选择”显然不·二对·选,·择缺·

少量词使得表述不完整,应该加上动量词“次”,即“第二次机会”。

(7)大学毕业以后,我不想马上工作,想先继续读研究。

“读研究”显然不合理,应为“读研究生”。“读”是体··宾·

动词,即后面只能连接体词性的宾语,因此,而“研究”是谓词,不得与之搭配。

(8)刚开始我心里也很犹豫,经常问自己“要己的想法?”

·不·

改变自

应改为“要不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要不要”其实是属于选择问句中的反复问句。这种反复问句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即“V不V”“,V不”的形式不合反复句的结构规则。

(9)望失主前来笃行楼宿舍3楼305房间苏云霞联系。这句话缺少介词,应在人名“苏云霞”前加上“与”、

“同”“、跟”等介词,从而将发生动作关联的对象引出。

(10)当他晚上10点多回家,妻子正在饭桌旁边“当”·等他。

是介词,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结构应该是“当”+小句(或者动词结构)+时间词语(或者以后/之前/时候)。因此,这句话都应该补充一些成分,即“当他晚上10点多回家的时候,妻子正在饭桌旁边等他”。

(11)年轻人高兴“回家”是述·宾·

回家。

式结构,前面应该受副词充当的状语修饰,而“高兴”是形容词,不可以充当修饰成分,如果要充当修饰成分,则应该在其后加“地”,即“年轻人高兴地回家”。这是形容词状语化的典型。

(12)你们选的苹果满意“满意”是主事对受·事的·

吗?

一种心理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对的,因此应加上介词“对”表示主事相对于受事而产生了“满意”的心理行为状态。即通常使用“对……满意”的巨型。1.4增补偏误

(13)这座山不太高,用了半个小时就够了动词后面加“了”表示该动··

作已经实现,与这句话中的语境不符,因此,应将后缀“了”去掉。

(14)这是四楼,你还要这句话包含了两个助·得上一层楼。

动·

词,“要”和“得”。这两个词充当助动词的时候都表示在事实、情理上应当怎么样,二者连用造成句式杂糅。

(15)这是我大名词加“们”·多后·数一·朋般·友不·们再受·

的计划。

数量形容词“大多数”修饰。“大多数”已经表示数量多,而“们”也是表示数量多,二者叠用累赘。此句应将“们”去掉。

42

谓语成分,不合规范。

(17)他常常被妈妈挨这句话本身就包含·骂被·

动,“挨骂”也是受事遭受的行为,因此语义重复。该句应将“挨”去掉。

(18)她让我替还给你这两句话其·实·

都含有递系的格式:N1+V1+N2+V2.第一句当中,N1是“我”,V1是“替”,V2是“还给”,很明显缺少N2,这个N2实际上是“她”,即“我”替的对象。因此,这句话的正确表述应该是“她让我替她还给你”。

(19)你住哪儿个房“哪”后面·通·

间?

常跟量词或者数量词,该句应单独使用哪”。

1.5语法规则偏误

(20)本人自信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其实这句·话·

老师。

理应是一个连谓结构,因此肯定包含两个谓词。“能成为”是第二个谓词,前面缺少另一个谓词,“自信”是名词,显然不具有谓词的性质,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本人有信心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因此,这句话是典型的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即有+N+V。

(21)你们不有选择权该句应将“·不有·

”换成“没有”。“不”是否定副词,后面若连接动词,是表示不愿意或者不想干某事,而这句话的原意并不包含这种意思。

(22)我向欣欣帮我把书放在你的桌上了。

这句话·

从语义层面上来说存在“使然”的意思,“向”作介词可以与名词连用放在动词前,但是却没有“使然”的含义。该句应将“向”改为“让”或者“叫”,表示致使、容许等义。主事+让(叫)+施事的格式与递系式(或兼语式)很接近。递系式的格式是:N1+V1+N2+V2.递系式和“让(叫)”式的区别在于“递系式里面前一个动词有具体的意义,‘叫’‘让’是介词,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

2偏误原因分析

对于第二习得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塞林克

提出了中介语产生的“五个中心过程”,即: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一直以来,外国学习者所产生的偏误原因分析大体上都是基于该理论而形成的。本文从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角度出发,认为泰国留学生在汉语书面语方面产生的偏误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2.1母语的迁移

母语作为第一习得语言在学习者的头脑中产生了根生蒂固的影响,从心理层面来看,学习者会条件反射式地从母语当中汲取一定的语感来应对习得语的学习。但是母语和习得语之间存在差异,即便泰语和汉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但是二者属于不同的分支,无论是从语音还是语法上来说,都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泰语和汉语的语序差异很容易致使习得者进行无意识的迁移,这一现象在偏正结构的词语中最

为明显。“漂亮的花”的泰语表达是

,翻译成汉语是“花的漂亮”。也就是说,偏正结构的修饰语和中心语的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4总第年29611月期(中)Total.296

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November2014(B)

位置在泰语和汉语的语法中是正好相反的。再比如,泰语里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习得者根据汉语的特点调节学习

没有量词,“两个人”在泰语里,即“两人”,因此,泰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国留学生在书写数量词的时候通常会遗漏量词,而且汉语3小结

的量词形式复杂,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也给留学生造成了一由于语料的收集有限,本文所归纳的偏误类别并不是定的困扰。

全面而系统的,另外,偏误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身也是极其复2.2目的语规则泛化

杂的,除了母语的负迁移现象、目的语的规则泛化、学习者刘珣认为:“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自身学习状况以外,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影响了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

习得者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偏误的产生是正常的,偏误分析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其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1]195

汉的作用就在于针对汉语自身的特点分析、归纳、总结习得者语的词法、句法系统本身是具有规律性的,但是习得者在缺的习得规律,从而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在汉语教学乏汉语语感的前提下,是不可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性的语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多种影响因素交叉,创设适当的汉语法规则的,特别是初中级水平的习得者,在实际运用中容易语境,科学地引导学习着进行学习;学习者要在夯实基础知犯“生搬硬套”的毛病。比如“红”和“红通通”都可以表示色识的前提下,灵活地掌握汉语的使用规律,结合偏误分析,泽,但是前者可以被“很”修饰,后者不能被“很”修饰,习得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就会泛化地在任何情况下通用这两个词而不懂得区分。再比如,“别”和“甭”都表示劝阻,但是口参考文献

气不同。“别”是说话人主观上不愿意,“甭”是客观上无需做[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2.某事。对于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只能用“别”,如“你别摔[2]张旭,苑春鸣.中介语研究的理论思考[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8.着”,不说“你甭摔着”。习得者很有可能会在任何表示劝阻[3]鲁健冀.外国人学汉语的篇章偏误分析———兼谈拓宽中介语的的句子当中将二者混用。研究领域[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

2.3习得者的学习策略

[4]杨翼.B级证书获得者作文中的杂糅现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一方面,泰国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自同一个地区,他究,1998.

们用习得了共同的母语,也受同一种文化的熏陶,因此,这[5]王若江.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J].暨南大学华文

个群体会产生具有相似规律的中介语。另一方面,泰国学生学院学报,2001.内部也会由于个体所采用的策略不同而影响学习效果。例

[6]王晓燕.会话偏误修补模式与特征研究———以PETS口试为研究

如,有的泰国学生英语较好,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喜欢采用

个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英汉”对照的方法进行对比学习;有的泰国学生过于机械[7]焉得才.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偏误预治策略”[J].云南

师范大学学报,2005.地从语法角度泛化地学习汉语,这样势必影响学习兴趣;有[8]梁继超,张如芳.论引导偏误与中介语现象[J].汉语学习,1997.的学生忽略了汉语当中同音字的学习,这样很容易对自己[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的语言学习造成困扰。总之,学习策略更多地指向习得者个

编辑李前锋

(上接第38页)

和成就感。这类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为突出的。

[2]乐虹.影响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学习者个体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

第二个等级是普通话有一定基础,发音有些错误,方音业,2006(36):186-187.

较明显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供中等难度的练习材料,使其[3]张建强.论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

能通过努力完成,不至于感觉太难而放弃,巩固他们学好普2006(20):149-150.

通话信心和决心。

[4]袁和平.高校普通话教学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教育

第三个等级是普通话基础差,方言语调严重,方音十分与职业,2014(9):183-184.

明显的学生。在普通话教学中承认学生差异性,尊重学生个[5]孙惠欣.民族院校普通话课程的分层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8

性化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分层次教学,这也是提高普通话(4):57-58,82.

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6]康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多媒体普通话教学[J].中国成人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作为一名普通话教学工作者,我深刻教育,2008(6):143-144.

地领会到普通话教学改革,必须要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联系[7]周泓,罗明东.普通话教学的心理学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方言实际、建立科学的、切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学社会科学版,2004,36(4):99-103.

[8]李振中.基于“词汇教学核心论”的高师普通话教学新探索[J].教

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成育探索,2012(9):46-48.

效。目前,我们正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面,力争[9]罗艳欣,陈权中.浅议普通话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方法[J].速读(下

在扎实深入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为毕节学院普通话教学质旬),2014(4):169.

量的提高和普通话教学的深入改革做出积极贡献。[10]章海燕.提高普通话教学实效的方法探究[J].新校园(上旬刊),

2014(3):63-63.

参考文献

[11]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导

[1]文玉婷.浅谈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109-111.

编辑李前锋4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