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来源:九壹网


《说文解字》中女部字所反映的婚姻制度

(安阳市第五中学 焦向阳)

摘要:汉字是历史的产物,源远流长。而婚姻制度是历史文化中的一隅,用汉字中女部字来考证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状况是文章的主要思路。文章以我国最早的一部成系统的汉字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中的女部字为依据,来阐释从上古到汉代婚姻制度由萌芽到基本成形的历史变迁状况。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字;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是如何经历漫长的岁月而逐渐萌芽的?《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能反映出婚姻制度发展的脉络吗?文章就《说文解字》中女部字与婚姻制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方便阅读,文章分三大部分即史前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进行分时段阐述印证。

一、萌芽时期的婚姻状态(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即从70万年前至公元前18世纪,此时期的婚姻还谈不上“制”,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群婚;多偶婚;抢劫婚。

(一)群婚(原始社会初期)

群婚状态是指原始乱婚状态,在母系氏族初期。恩格斯曾经说过:“神话中女神的地位,

[9]婚姻状态可从表明在更早的时期妇女还享有比较自由和比较受尊敬的地位”。《说文解字》

中女部字得到印证:姓、娲、姜、妫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这里神圣女

指“三皇”中的女娲,一个女性,作为人类的创造者,反映出的当然是远古母系氏族群婚状态的现实。 [4]

(二)多偶婚(原始社会中期)

多偶婚是指同时有一个以上配偶的婚姻,开始的多偶婚指的是一妻多夫。在《说文解字》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姑、姒、娣、 姐。

姑,“”,夫母也。[4]在汉代指丈夫的母亲,在春秋战国时期“姑”就既可指丈夫

的父母,又可分别指父之姐妹和母之兄弟。对亲属的称谓上的混乱,可以推出当时的多偶婚状态。

(三)抢劫婚(原始社会中后期)

《周易·屯》里有形象的记载抢劫婚:“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恩格斯说:“抢劫妇女的现象,已经表现出向个体婚制过渡的迹象,……”。[9]表明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体现在婚爱状况方面是把妇女当作私有财产,才可能出现抢劫婚。在《说文解字》中“婚”、“娶”、就能体现出来:

婚,“[4]黄昏娶妇,”,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体现了抢劫婚的特点。娶,“”,

娶妇也。[4]像女子被揪着耳朵抢到男方家里,亦可反映当时抢劫婚的一些细节。

目前,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如景灏族、彝族等,在结婚时,还留有一些抢劫婚的遗迹。这些都是证明抢劫婚确实存在的证据。[6]

二、 一夫一妻制的确立(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止。在此时期,官方推动促进了一夫一妻制的确立。但由于处在男权主宰的社会,所以产生了一夫一妻多

妾制的怪胎。[2]

(一)一夫一妻制的确立

私有制的产生带来财产继承问题,为了确保子女出身来自确定的父亲,保证父亲的财产确实交于子女之手,因此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必然的。

《说文解字》中对“妻”字的解释可见一斑:妻,“” ,妇与夫齐者也。[4]可见当

时的一夫一妻制的纯正度。官方大行倡导男女一夫一妻制,还设立专门掌管此职的。从《说文解字》中“媒”“妁”便可看出。媒,“

”,谋也,谋和二姓。[4]

(二)一夫一妻多妾制

在男子主宰的世界里,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只会发展成为“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10]。《说文解字》中妾、婢、即是代表:

妾,“婢,“

”,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4]像头上带有罪人记号的下跪女人之形。

”,女之卑者也。[4]即指女奴。婢的地位比妾更低。她们的命运更不能由自己支配。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官方对婚姻的明确规定,使得一夫一妻制正式确立下来,但由于法律条规的不成熟,而在道德教化方面的早熟,也带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毒瘤。

三、 法制的最初干预(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共400多年,秦集中六国的礼仪有选择的在全国强制推行,包括婚姻伦理观念。

(一)婚姻制度的法制建设(秦)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与此同时,在婚姻制度方面也做出了控制。秦重视婚姻伦理,强调妇守节,会稽刻石:“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2]这记载表现了秦王朝对婚姻制度法制建设的努力。

(二)纲常和妇教的产生(汉)

汉王朝在中国婚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汉景帝时,婚姻制度中规定女性地位的低下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对妇女教化的《列女传》(西汉刘向著)和《女诫》(东汉班昭著)两本重要著作。它们对妇女的束缚影响很大。

《女诫》班昭著,班昭为班固的妹妹,她以女人的身份,系统的把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观念汇撰于《女诫》,成为后来压迫、禁锢妇女的精神枷锁。在《女诫》之中规定了弃妻的七条理由使得弃妻成为了合法化,这就是“七出”。

1.“无子”出妻。《说文解字》中“嬎”,“ 子的地位才会保住,所以作为出妻的头一条理由。

”生子齐均也。[4]只有生了儿子作为妻

2.“淫佚”出妻。《说文解字》中“婬”,“发觉,便被丈夫抛弃。

”私逸也。 [4]女子不信守贞节,一经

3.“不顺父母”出妻。《说文解字》中“婼”,“也。[4]侍候公婆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须出。

”不顺也。“娝”,“”不肖

4.“口舌”出妻。《说文解字》中“女臿 ”,“ 子话多就会不合,因此要被离弃。

”疾言失次也。[4]即指多言也。女

5.“贪懒”出妻。《说文解字》中“婪”,“”贪也。“嬾”,“”懈也,怠也。

[4]无论是贪别人的东西还是稍微懒惰一点就可能成为出妻的理由。

6.“嫉妒”出妻。《说文解字》中“妒”,“女子嫉妒也成为了出妻的理由。

”妇妒夫也。[4]在男人天下的封建社会,

7.“恶疾”出妻。《说文解字》中“婥”,“妻子患有重病或恶性传染病须出。

”女病也。“嬬”,“”,弱也。[4]

“七出”在法律上已得到了承认,它片面要求女子,其苛刻程度更加显露出封建社会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了维护男权工具的作用。

总之,从史前时期不成熟的婚姻状态,经历先秦时期的逐渐约束,到秦汉时期宗法制社会初期的婚姻制度,这种渐渐成熟的发展都在《说文解字》女部字中得到了印证,两者互为呼应,相辅相成,这也正是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

[2]陈鹏.中国婚姻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马起.与婚姻家庭[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59.

[4]徐中舒.说文解字[Z].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2.

[5]刘英,薛素珍.中国婚姻家庭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6]吕奇特.汉字常用部首今释[Z].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

[7]樊静.中国婚姻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884.

[9]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884.

The Female Character in \"Shuowen Jiezi\"Reflected the Marriage System

(The Fifth Middle School of Anyang Jiao Xiangyang)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s are a product of history, back to ancient times.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is a corner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Female Characte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our first into a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 dictionary - Dictionary \"( Eastern Han Dynasty, Xu Shen) female word to explain the basic shape of histor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Han Dynasty, th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by Sprout to change situation.

Key word: \"Shuowen Jiezi\"; female character; marriage struct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