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来源:九壹网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饶平二中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2008/9/28(共100分)

一、选择题Ⅰ(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4分。)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

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

B.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

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阶级和阶级斗争②路线、方针、③公式定理④生产关系⑤法律A.①④B.③C.①③④D.①③⑤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5.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6.(02全国)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7.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

8.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10.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1.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D.矛盾具有普遍性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⑩水往低处流D.②④⑥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12-13题。

1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A.①②

B.②③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C.①③

D.③④

14.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B.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C.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D.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16.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7.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C.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8.为了进一步探测太空奥秘,2008年9月25日21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在“神舟六号”取得的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一次问天。这表明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理论是实践成功的根本原因

D.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

19.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主观性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D.千虑一得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认识有时是于实践之外的

21.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22.(08广东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二、选择题Ⅱ(下列各题的选项中,不少于两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分)23.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A.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己的脚”。从哲学上看,郑人的做法违背了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原则

B.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理论,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世界理论D.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5.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6.恩格斯曾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这是因为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D.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27.“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

B.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C.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28.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C.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B.意识能够能动地反作用客观事物B.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否认意识是客观的

24.《韩非子》中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三、辨析题(11分)

29、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四、简答题(13分)

30、(2000,北京、安徽)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它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输血者死亡。输血医疗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入羊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茵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五、论述题:本题14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

31、材料l: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交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参

一、选择题Ⅰ(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4分。)

题号答案题号答案

1B12B

2D13D

3A14C

4B15C

5B16D

6C17D

7B18B

8B19B

9B20D

10A21D

11D22C

二、选择题Ⅱ(下列各题的选项中,不少于两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分)

题号答案

23BC

24ABCD

25AD

26BCD

27BD

28BD

三、辨析题(11分)

29、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意识依赖于物质。可见,认为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是错误的。(6分)

(2)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5分)四、简答题(13分)

30、答:(每小点3分,1分卷面)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的惊人的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到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五、综合探究题,本题14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

31、答:①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5分)

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分)中国人民在党和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3分)。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