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思考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思考

来源:九壹网
音乐研究

75

《戏剧之家》2019年第13期  总第313期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思考

韦 汉

(山东曹县文化馆 山东 菏泽 274400)

【摘 要】声乐是一门重要的听觉艺术,在整个表演艺术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其中极具特色和个性化特征的艺术种类。声乐表演是在领悟作品内涵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征和情感感悟演绎音乐作品,所以声乐表演也可以被当作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与其他艺术相同,声乐表演艺术也将美学原理作为重要的跟进,所以在声乐表演艺术欣赏当中也要从美学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评判,有效挖掘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价值,感悟其中的美学原理。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美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075-02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丰富与完善的背景下,声乐表演艺术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了人们实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声乐表演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听觉艺术形式,通过对声乐作品的认真聆听与欣赏,可以有效提高听众的音乐鉴赏力,从中陶冶性情,升华精神层次。伴随着人们对声乐表演艺术研究的深入,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共识,也极大程度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本文将着重就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思考进行探究,为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在聆听过程当中的感受,了解他们在欣赏当中遇到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改进方案,确保声乐表演的有效发展。但是因为在具体的声乐表演环节,忽视了美学欣赏这一重要方面,很容易造成听众对声乐表演的失望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声乐表演的进步。第二,提升听众声乐鉴赏水平。声乐表演艺术这一独特形式在实际欣赏环节注意把美学纳入到表演体系,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构建优美意境,引发听众的遐想和思考,从而明显提升听众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声乐表演作品更加广泛流传推广,甚至是成为世界名曲。一、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概述

艺术拥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声乐表演艺术就是众多艺术形式当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声乐是非常具有原始性的艺术,早在乐器没有诞生前嗓音就已然成为最为便捷和特殊的乐器。在社会持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能力开始获得有效提高,对于声乐艺术表演和欣赏者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所以人们逐步将声乐当作是重要的艺术表达方法,并将审美内涵在声乐当中进行融入与渗透,也因此推动了声乐美学的形成与发展。在研究声乐美学的过程当中,可以把音乐划分成三个重要要素,分别是观念、形态与行为。行为是表演者的表达方式,形态则是音乐音响观念,是审美意识与情感。通过对该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得到声乐美学的重要价值,那就是人们从思想到行为上所开展的艺术性表达与探究。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创作,都是创作者主观意识与内在情感的表现,声乐创作也是如此。声乐作品创作有词曲作者和表演者主观意识存在,所以声乐美学是多重主观创作的表现。结合这样的声乐美学本质,声乐表演艺术必须兼顾创作情感以及演绎情感,进而促进声乐作品的有效表达。三、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欣赏中的表现

美学理论在声乐表演艺术欣赏当中有多个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演唱者在声乐表演中运用专业化的演绎表达方法和技巧,把声乐作品当中的情感用可以彰显个性和表达情感的方法进行呈现,这样的表达来源于声乐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的专业化感悟与理解,同时也有表演者对自身情感的抒发。从美学角度进行分析,这样的艺术表达涵盖声乐形式美,也彰显了人们的真实情感,达到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境界。第二,声乐是非常纯粹的聆听艺术,利用对声音的模仿演绎,在表演者和模仿者之间架起桥梁,而借助这样的沟通与互动,不仅可以让表演者加深对二者关系的理解,促进声乐表演形式与内容的丰富,还能够调动表演者的热情,表演者融入商业作品产生创作灵感,得到精神方面的愉悦感受。从美学层面上进行研究,这样的艺术表达彰显了声乐艺术创造之美。第三,声乐表演者在阅历、知识体系、性格特征、成长环境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审美水平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使得他们在作品创作与表达当中显现出较大的差别。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欣赏当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声乐创造性与真实性表达出来的,也就是演唱者和创作者广泛搜集真实性的声乐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与创作,同时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局限,创造性进行演绎与表达。二、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影响

从美学角度思考和研究声乐表演艺术欣赏是近些年来随着声乐表演艺术研究深入而产生的一种全新视角,其中要特别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欣赏带来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声乐表演艺术发展。声乐表演艺术非常纯粹,是一门听觉艺术,在把美学和声乐表演进行有效整合之后,需要保证声乐表演以听众为核心,关注听众四、声乐表演艺术欣赏和美学整合的方法

音乐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表演环节,除了要求表演者灵活恰当和熟练地利用各项表演韦 汉: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思考

76

方法技巧之外,还需要表演者有效解读和呈现声乐作品情感。要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每一位声乐表演者都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突破,实现声乐表演艺术和美学的有效整合。第一,实现真实和创造性的整合。表演者要想把声乐艺术性进行有效展现,除了要加强对创作者创作意图与内在情感的感知和领悟力之外,还需要立足实际开展二度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声乐表演艺术在系统性方面更加突出,使得声乐表达艺术除了有艺术创作灵感表演者的动作、形态等之外,还有乐器伴奏等。声乐表演需要打破具体化形式,只要可以调动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和聆听兴趣,都能够充实到创作素材当中。在实际的创作环节,必须关注欣赏者的内心感受,并把他们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主要是因为欣赏者的心理感受,常常拥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这样的信息展开剖析和研究,更能够吸纳大量的音乐理念与创作灵感,服务于声乐表演艺术,扩展表演内容,让表演者从真正意义上领悟声乐表演真谛,创造出具备真实性和创造性的作品,让声乐表演和美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整合。第二,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管是哪一部声乐表演作品,都是在历史背景之下完成创作的,所以一部作品不仅仅把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进行了展现,还融入了某一时期和历史背景的社会性情感,这就需要声乐表演者在挖掘和表现声乐情感时,需要抓住创作者的时代背景,分析艺术流派和生活体验,融入到创作者营造的音乐情境当中,关注当时当刻的情感表达以及情感变化,加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声乐表演作品不能够沉溺于历史中,更不能止步不前,应该是和时代发展步伐相贴近,有效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声乐作品,让越来越多的声乐爱好者产生强烈的欣赏热情,吸引欣赏者的目光和注意力。要恢复昔日荣光,一定要从头抓起,把时代进步的元素体现在声乐表演当中,带给欣赏者声乐表演进步的信号,把声乐表演的时代性传达给广大欣赏者,接下来利用欣赏者传播出去,促进声乐表演的拓展和发展,为声乐艺术的进步提供动力。从美学层面分析声乐表演艺术欣赏是发展声乐艺术的重要方法。声乐表演艺术是以美学原理为根基的艺术形式,要评判作品的美学价值,必须在声乐表演和美学间找到平衡,确立评价标准。这样的方法不单单能够让人们对声乐表演的美学要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拓展声乐表演艺术美学内涵,提升人们的欣赏水平,促进声乐美学和表演的完美统一。参考文献:

[1]高美英.浅析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J].鄂州大学学报,2016,(12):100-102.[2]吕相宜.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美学问题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7,(22):86+91.[3]孙伟.谈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角度思考[J].戏剧之家,2015,(3):40.(上接第74页)

的心态就显得更加重要,以便正确处理舞台上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比如话筒、音响、不小心的破音。总而言之,要想完整演唱一首艺术歌曲,应该抛弃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舞台表演中,表现出属于自己应有的水平。此外,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来说,应该多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演出,并以此培养良好的舞台感觉。当然,要想在舞台上镇定自若、胸有成竹是需要一定的舞台经验积累,直到在舞台上能够全身心给予艺术,交给舞台,才有可能声情并茂地演唱出几分钟属于你自己的歌曲。祭祀类的文学与声乐。而西方在文艺复兴运动与思想之后,宗教便不再是时代领导的主流。在思想的前提下,文学和艺术的快速发展,使音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文学的发展为声乐提供了文化基础,而声乐的进步又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比如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所著的佳作无不被人争先传唱,而音乐与文学的兼顾者孔子,他的生活中无不充满着声乐的气息,他对文学的实践与理论,对后世的声乐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文学的发展进步与兴盛传播促进了歌曲的发展和传播,而这样的趋势促使着更多人在文学方面下功夫,并提高了文人的地位,为声乐文学的共同发展提供传播的途径,也以此增加了文人的自信与创作。因此,声乐与文学发展史可以说是一体的,要想将声乐学好并演绎出来,就一定要涉及文学领域,而且还要深入涉及,否则将一事无成。五、声乐发展史与文学

(一)声乐与文学的先后。声乐先于文学,又后发展于文学。因为声音在人类文明未成形的时候便是生物之间沟通的媒介,无论是动物嘶鸣之声还是风吹植物所产生的沙沙声,又或者是人类听到的还是听不到的声音。所以说声乐先于文学诞生的,为文学的诞生提供了基础。之所以说声乐后生于文学,是指音乐在人类文明框架未成形之前没有“高贵”的人类所承认,所以说声乐后生于文学。(二)声乐发展史与文学。纵观声乐的发展史,声乐和文学都可以称为时代的产物,都拥有时代的气息。比如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前宗教为领导地位,无论是文学还是声乐,都受到宗教的局限影响,而格利高里圣咏与早期记谱法的诞生都是在为宗教神学提供服务的前提下所诞生发展的,宗教神学气息十分浓厚。而我国这段时期则是在原始社会到周朝之前,由于受到各种各样人为无法解释的因素,人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飘渺的神,以求得到安慰。因此我国这段时期只有参考文献:

[1]曲一线.5年高考3年模拟[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汉]司马迁.李翰文编[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3]王媛.浅谈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J].大众文艺,2009(07).[4]杨莉莉.论以声传情的声乐情感表现[J].音乐时空,2014(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