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综合性课程,生活化课程,又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个性化课程,它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特别体现了“过程与方法”这一重要目标。它是语文课程的一种新的基本理念,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表现自我 自我总结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综合性课程,生活化课程,又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个性化课程,它从多个侧面反映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特别体现了“过程与方法”这一重要目标。它由《语文课程标准》首创,且地位十分“特殊”。它列入初中语文各学段阶段目标中,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提并论,它是语文课程的一种新的基本理念,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从哪些方面的内容着手进行才使学生自主参与而又兴致持久呢?
一、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因此,以家庭生活为话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情感生活,更具亲和力,易于操作实施。指导学生收看有影响的电视节目进行影视评论活动,如“寻找他乡的故事”、“艺术人生”、“名人专访”、“百万富翁”、“新闻报导”等。
(二)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强的实践性,使语文学习自身就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师,特别是兼任了班主任或团等职务的语文教师,几乎天天在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打交道,组织各种
类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生动活泼的班、团队的活动;富有创意的干部竞选:丰富多彩的刊物(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形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生活中的某些语文现象进行剖析;或以讲座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热门的文学、语言知识;也可以教师抛“砖”以引“玉”;还可以放手让学生编筐,最后老师收口。这样,适当地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结合社会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跨越古今时空的隧道,纵横东西方文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课外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自主进行有目的的语文实践,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到无地发展。结合社会生活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十分丰富。通过这几项内容实践,探索,使我认识到作为认知主体──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着眼并立足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应用语文,形成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质。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具有性和自主性,努力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形成“浸润式”的学习氛围,建构家庭、学校、社会之间语文学习的平台,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对教师来说,综合性学习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三年多来,我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指导学生主动找资料。学生在开展某个主题活动前,先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但只是单纯让学生找资料,却没题目,没要求,学生就
会感觉到“天马行空”,无所适从。我就精心设计综合性学习课的要求。如,在“领略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这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课,我们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把资料整理编成资料小册子,再给小册子起个名字,并要说出起名的理由,再为这个小册子设计一个封面;第二,通过我是小导游活动,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勤于动手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启发学生要充分表现自我。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综合性学习课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如:在“争当故事大王”这个主题课中,学生亲自动手搜集动人的故事,交流、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故事。同学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人人充分表现自我,兴趣盎然,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三)鼓励学生自我总结、评价。综合性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评价、总结的能力。每个主题课结束时,用三至五分钟时间,开展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很有必要。在综合性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负责设计完成,不要过多介入,但也并非不闻不问,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为单位,但其中也有个人、小组和全年级集体的穿插配合。重点在调动所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当然,要想真正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完全取决于老师和学生的认识和做法,还有客观条件的:学生回家查资料受条件,学校设备也有一定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灿烂夺目。
【参考文献】:
1、黄珞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认识及尝试》(《语文教学与研究》第351期)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3、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
4、黄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误区辨析》(《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