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教案4篇(精品模板)

语文教案4篇(精品模板)

来源:九壹网


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②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④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⑤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①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②搜集新闻。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学习“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④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习“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③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67课时 第一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 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 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课件显示生字结构笔画 三、 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 板书设计: 元宵节 欢吃 团

五、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六、 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团字书写还要加强练习。加强说话练习。 看花灯 教学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知道元宵节也叫灯节

2. 知识要求: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3.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花灯的样 子。 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识字和写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

在了解课文基础上,想象或说一说自己看过的花灯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灯样子 3.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谁还记得他还叫什么节?

2. 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3.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花灯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请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2. 自由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边读,边画出生字 3. 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

⑴. 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小组长抽查用生字卡片进行学习 ⑶. 猜字游戏

三、 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请你介绍给同学

2. 指导朗读

当你看到这么多花灯时,你想说什么? ⑴.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⑵. 各种彩邓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⑶. 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一种花灯?能画出他的样子吗?

⑷.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明年我也做花灯,要做什么样子的?

⑸. 我们也动手做花灯,元宵节的时候把他挂在家中,挂在大街小巷,你能说一说你的心情吗? 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儿歌

朗读儿歌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来。 四、 试背儿歌: 五、 板书设计: 看 花 灯 金鱼 吐 奥运邓 猴子 眨 看做 字母灯 小猫 追 蜻蜓 立 山羊灯 六、课堂作业: 1. 读词语:

2. 先读课文,在填空 3. 画一盏花灯 4. 猜、编灯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火字旁目字旁 教具: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出示一盏花灯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盏什么灯笼?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汉字朋友交朋友。 二、 识字、写字

1.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表。 2. 检查汇报,给汉字找家 3. 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形联系 4. 小组自学

⑴.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⑵. 说一说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5. 重点指导灯、金真三个字书写。

灯 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是注意做高右低,左窄右宽

金 金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最后一笔长 真 三横,而且距离要相等 6. 范写生字,书写 7. 个别指导 三、 板书设计 看花灯

花(huā) 灯(dēnɡ) 金(jīn) 吐(tǔ) 立(lì) 各(ɡè) ēn) 年(nián) 年:

四、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看一看,填一填 五、 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注意八字头与人字头的区别。 第五课时 语文天地

(zh真 教学目标:准确抄写单韵母,能用圆、灯、年扩词,能用觉得造句。初步认识对联。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节日 立正 家家户户 欢庆 花灯 金鱼 真好 一年 二.抄写a o i u ü 6个单韵母,抄写时主义者几个字母都站中格。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 ( ) ( ) ( ) 灯:( ) ( ) ( ) ( ) 年:( ) ( ) ( ) ( ) 三.仿照例子说一说。 这个彩灯,我觉得很奇妙。

这个 ,我觉得很好吃。,我觉得 。 四.认识对联 出示两幅对联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门雪

花灯映万家 华灯盏盏万户春 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联。 2.观察对联有什么特点。 3.你还看到那里有对联。 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发言积极,你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多数学生能掌握本节内容,个别学生在补充句子时有困难。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灯: 年:

第六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具准备: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五.教学回顾:这节多数学生能认识日历,语言表达较好。个别学生胆小不敢到前面表演。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二十五 第七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习口、火、目字旁。猜谜语,集体续编灯谜。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偏旁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围起来 围、圆

火 目

1.组内讨论。 2.填表。 3.小结。 二.续编谜语 1.自学《猜灯谜》

(1) 字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 说一说:什么是灯谜?灯谜跟普通谜语有什么不同? (3) 师小结。 2.续编灯谜。

每小组商量编一个谜语。 汇报。

三.课堂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回顾:在续编灯谜上有些同学不会,需个别指导。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

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究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

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参: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脆弱坚强起来

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合作释疑

1.(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2.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并思考下列问题: (1)略

(2)明确: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3)明确:用原句回答,见课文第四段。

(4)明确: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才能表现寓意。

五、拓展延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坦然面对生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 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

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

4、交流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 6、交流。

7、齐读第1-4节。

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 9、学生质疑。

(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

“蓬、疯、撑”正音。“蝙蝠”交流记字方法。“扰”找姐妹字:“优、忧、犹”

3、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 (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第7节)

(2)交流:牛顿想了解风力。

(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浑身┅┅有时候┅┅有时候┅┅每跳一次┅┅有几次┅┅ (4)板书:了解风力

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 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找到的有关句子。(第8节2-5句) 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 (1)再读第8节。

(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3)板书:爱研究勇敢

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读妈妈想的内容。 三、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2、妙笔生花。(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

(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 课外延伸:

查一查:牛顿的其他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