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歌唱祖国》教案

《歌唱祖国》教案

来源:九壹网


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和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大家知道,十月一是我们祖国的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想用各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的爱。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面,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画面表现的是什么?

生:。

师:然后,我们再来带着问题去欣赏一首关于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这首歌曲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运用?你的感受如何?

师:听完歌曲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运动会,,行进的时

师:第二个问题。

生:很激昂,很催人奋进(感受)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其实刚才总结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唱祖国》的体裁,

就是进行曲。

二、学习《歌唱祖国》

1、词曲作者介绍

王莘 1918年出生,江苏无锡人。

1932年在上海先施百货任见习店员。

1935年结识冼星海等进步音乐家影响走上音乐之路。

1950年国庆前夕孕育《歌唱祖国》。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歌唱祖国》。

1993年《歌唱祖国》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997年回归仪式上,英国皇家乐队和中国人民军乐团共同演奏《歌唱祖国》。

1999年澳门回归,《歌唱祖国》旋律再次回响在特区的天空上。

2、创作背景及流传经过

1950年9月上旬的一天,王莘同志他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他忍不住下车,欣赏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这个时候,广场上已经有了准备迎接建国一周年的一些景象:城楼上,工人们正在试挂大红灯笼,广场上,有几支工人和学生

队伍在练习走队,准备在国庆那天,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抬头看,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见到这些景象,王莘脑中浮想连篇,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作曲家灵感突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四句歌词脱口而出。他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不久,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一、二、三段歌词。

1951年9月12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中国人民军乐团用军乐礼仪和阅兵形式演奏。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歌唱祖国》的曲谱,从那后,《歌唱祖国》这首歌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并流传到海外。

19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歌唱祖国》作为尾声,将史诗在推向最高潮时结束。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兴奋地走上舞台,又一次指挥全场高唱《歌唱祖国》。

3、聆听《歌唱祖国》

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进行曲的风格特点,速度是不快不慢。那么进行曲的力度是怎么样的呢?讨论一下。有的同学说强,有的说弱,如果想表现行进的力度,就要强一点,所以这个应该是……对,强。就是这些固有的特点才给同学们带来了刚才那些感受。我们再来听一遍,请大家在听的时候能注意体会歌曲的这些演唱风格。

4、学唱《歌唱祖国》

三、教材分析

《歌唱祖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曲调是色彩鲜明的D大调,2/4拍,坚定有力,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音乐雄壮豪迈,积极向上,带有行进风格。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自主的新中国的象征。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歌曲《歌唱祖国》,还学会了进行曲的概念及其演唱等新的知识。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去好好学习,长大后能为国家多做贡献!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