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第八课 不一样的境遇
考情分析 命题点 1.弱势群体 解 2.平等 维护平等意义3. 的理解 2018 5 选择题 2 教育公平的意义 2017 2 选择题 2 维护平等的意义 的理解态度 从近三年的中考题反映出,本课知识重在理解,2017、2018均出现了“扶贫”“乡村振兴”等维护平等的词。2019年由于时政热词有“留守儿童”“‘空巢’老总结与预测 人”“精准扶贫”“教育公平”等,预测本课容易考查,以及对平等维护的理解。题型以选择题考查居多。   知识概要
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个特殊群体,叫做弱势群体。而它的存在,有违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追求。为此,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维护平等。其中,最大的平等追求就是党和实施富民,即对根本目标的追求。当然,平等总受一定条件的制约,所以,我国追求平等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一个群体:弱势群体。
三个内涵:弱势群体、平等、。
四个原因:弱势群体存在、我国追求平等、平等任重道远、我国追求。
思维导图
2.对平等正确考点 的理2016 2 选择题 2 平等不等于平均  年份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角度 未考查点
考点梳理
1 / 6
word
弱势群体的内涵、产生和类型
1.什么是弱势群体?(理解)(P60)
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维持个人及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标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困难人群。 2.为什么我国会有弱势群体的存在?(理解)(P60)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3.在我国,弱势群体主要有哪些类型?(识记)(P60-63)
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和低收入人员、病人和残疾人、缺乏照顾的老人(如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遭遇灾害的人群、“留守儿童”等。
平等的内涵、意义以及对待平等的正确态度
1.平等的内涵。(理解)(P-65)
平等的内涵有三层:一是生命的平等,每个人的生命同样宝贵、同样重要;二是人格的平等,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三是权利的平等,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2.我们为什么要维护平等?(理解)(P65)
维护平等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
3.为什么说我国实现高水平的平等任重而道远?(理解)(P68)
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存在。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更高水平的平等,任重而道远。
的内涵与意义
1.什么是?(识记、理解)(P67)
是指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与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实现。
2 / 6
word
2.为什么我国要追求?(理解)(P67)
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典题聚焦
【典例1】(2017某某中考)脱贫攻坚工作,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是各级、的职责。有数据显示,某某省2016年共有5个贫困县摘帽、2 437个贫困村退出、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某某省2017年将确保实现16个贫困县摘帽、3 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这一目标的实现(  )
①能更好的让贫困人口分享改革成果 ②能彻底消除差距,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③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护平等的意义的理解。精准扶贫是维护平等、实现的重要举措,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有利于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的实现,必然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推进的实现。故而③④必选。而精准扶贫,是先富带后富的一个集中体现,所以有利于共享的实现,故而①要选。而②中“彻底”过于绝对,故而排除。答案选C。
【典例2】(2018某某中考)2018年某某市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夯实科教兴市基础,在全省非民族市州率先实施公办普通高中学费全免,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样做(  )
①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②能保证学生都上高中 ③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 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育公平的理解。高中普及是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改革与措施。它有利于适龄学生
3 / 6
word
共享教育机会,是科教兴国战略中优先发展教育的集中体现。纵观备选四个答案,①③④属于普及高中的积极意义,故而要选。而②中的“都”将问题绝对化了,因为初中毕业后,有的学生可以选择就业,不一定都是升学的,故而排除。答案选C。
2019备考原创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经济学家庄健说过:“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只有充分关注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底层群众生活保障,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实现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他倡议关注弱势群体,那么下列群体属于这一群体的有    D
①坚守土地的农村人 ②聋哑儿童 ③进城的农民工 ④“空巢”老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认真观察如图漫画,它启示我们   C
A.小孩属于留守儿童 B.留守儿童属于弱势群体 C.积极关爱留守儿童 D.父母应该带着孩子一起打工
3.某某省出台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8—2020年)》指出:“加大特殊困难群体资助力度,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优先享受免除学杂费、国家助学金等资助。”这一内容A
①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与正义 ②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③体现了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体现了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民间顺口溜:“同病不同价,能差300倍,问诊不仔细,上来就化验”;“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
4 / 6
word 务院”……对顺口溜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体现出老百姓对平等的追求与向往 B.是对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一种讽刺 C.是人们对平均社会的一种憧憬 D.告诉我们实现平等任重而道远
5.2018年某某省某某市整合各类扶贫资金72亿元以上,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项目,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还积极制订了实施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4个省级贫困县“摘帽”工作方案,健全领导牵头、现场推进、预评估、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以确保2020年顺利“摘帽”。这有利于  D
①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②建设和谐社会 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④实现同等富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6.【共富齐解读】
材料一 我国近四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对照表
年度 农村居民人 9 2元 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 28 844元 均可支配收入 材料二 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未来发展目标时提出,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迈出坚实的步伐。到2050年,全体人民基本实现。
(1)材料一暴露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或城乡发展不平衡)。
(2)小明看了材料二,开心地说:“国家如此重视城乡收入,推行,我们终于可以在2050年实现同
31 195元 33 616元 36 396元 11 422元 12 363元 13 432元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5 / 6
word 时富裕了。”对此,你怎么看?
答: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没有正确理解的内涵。理由:①虽然推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但不等于同时富裕。②是指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与帮助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实现。它是一个过程,有先富,也有后富,绝非同时。③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为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合材料一、二,请为的实现给提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答:①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政治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上,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思想上,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文化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或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态上,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②具体的:实施好精准扶贫;实施好乡村振兴计划;加大贫困地区的经济投入;打造农村特色经济和旅游业等。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