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杯”读书征文 (教师组)
做一个善良、正直、有正义感的人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做一个善良、正直、有正义感的人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上周我读过一篇文学名著,那就是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的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小说讲述的是高尔基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他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他去人间混饭吃结束。揭露了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的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小说中的他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高尔基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和欺虏: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他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高尔基幼小的心灵上遭受了很大的创伤。所以小说中的每一个情节都会令我们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毕竟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中都存有善良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也担心高尔基幼小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不完全是丑陋的,身边还会有很多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高尔基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且他
相信黑暗终将会过去的,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爱送到了高尔基的心中。小说中的外祖母是最慈良的,她总是用自己的温暖给予高尔基爱的关怀,他慢慢长大了,明白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羽翼的保护,高尔基的世界就再也不会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高尔基该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终究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写作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能看到,在这黑暗社会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会越来越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所要表达的主题,那就是批判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那个时期小市民的卑鄙灵魂,让这种卑鄙灵魂永远消失,正是无产阶级社会所努力的方向。
而我所要告诉大家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现实困境失去信心,在人类社会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应该想到,黑暗终究会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能坚持并能保持必胜的信心,做一个善良、正直、有正义感的人,那么你美好的明会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