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刊2009- ̄-第31期(上卷)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向慧萍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高中高职部,江苏无锡214011) 摘要:文化教学是在英语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为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学 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怎样进行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包括哪些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内容,这些都是值得教师去研究学习的。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 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 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 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 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 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 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 求 如,在中国,“龙(dragon)”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 不开文化教学。 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 的语言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并进行文化教学的第一 与书面表达汉语文化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作汉语与 个层次——词汇文化涵义教学。例如在解释单词“bow”时,它 英语语言结构和文化对比分析,增强其英汉语言互换能力。 的基本含义是“鞠躬”,但是它在中西文化里含义不同:中国人 (三)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见面习惯作揖.鞠躬有先后、等级、贵贱之分。而西方人作揖、 学生学习过程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人主要依靠英语教 鞠躬的方式则没有先后、等级、贵贱之分。对于这类词汇除了 材,依靠英语课堂,更依靠英语教师的传授。教师的文化素养 解释字面意思以外,还需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 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关系密切。能否真正地实现文化教学, 识,必要时进行英汉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仅知道它们的表层词 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文化素养包括 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随之,进行篇章文化内涵分析。以段 基本文化素养、学科文化素养、教育文化素养。因此,我们认为 落为例,向学生解释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汉语中,我们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第一。在基本文化素 更多地习惯于先分后总,先因后果。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直线 养方面.教师可采取自学、旁听或攻读第二学位等办法学习多 式的,他们在谋篇上一般采用从一般(genera/)到具体(specf- 学科知识。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 ic),从概括(summariT.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whole)到 了解无疑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第 个体(respective)的原则。了解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助 二,在学科文化素养方面,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以及阅读 于更好地理解篇章。此时,以语篇分析为切人点,就英语篇章 国内外外语教学研究报刊杂志,加强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知 写作作系统讲解,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习惯。(2)本单元 识;通过收听地道的英语广播节目多阅读原版的书籍、报刊文 第二次课重点放在课文的补充与扩展。在这部分,学生将了解 章、杂志等提高英语文化素养。第三.在教育文化素养方面,通 相关政治、经济、历史、宗教、习俗、风俗、风土人情。在本次课 过参阅相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方面的书籍自觉提 中,学生将分小组讨论现有的福利制度与期盼中的新福利制 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度的特点,并就讨论结果作个人发言,以期通过讨论发言培养 学生英语学习的文化意识:教师增加相关美国福利制度的背 参考文献: 景信息,如福利制度的起源、发展、存在的问题等,以此拓展学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 生的视野,增加其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其了解到在经济发达 育出版社.2000. 的美国,其生活也有不足。 [2]胡文仲.I ̄am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learning another (二)提高汉语水平,提升语言综合修养。 culture[J].英语世界,1992,(6).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 [3]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来 [M].New York:Harhcourt,Brace.&Company,1921. 越多的世界知名企业涌人中国,这为高职生带来更多涉外工 [4]罗诗耀.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J].泰州 作职位。大多数高职生毕业后都不会在讲英语的国家工作生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54. 活,他们的工作生活多是接触和处理与英文相关的信息,进行 [5]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英汉信息的转换。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介绍力不从 1992,(1). 心势必造成跨文化交流的障碍,进而影响工作。因此,良好的 [6]Schumann,J.H.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汉语能力在工作中不可或缺。“只有懂另一种文化的人.才能 aLnguage Acquisition,in R.C.Gingras(ed)[M].Second-Language 更好地欣赏本民族的文化” (刘润清,1999)。反之亦然。两种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Va:Cener for Ap- 文化“相互融人之后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1O1(刘润清, plied Linguistics,27-50. 1999)。基于这种现状。仅局限于英美文化的学习而不注重加 [7]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M].上海:上海外语 强汉语文化学习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高专英语 教育出版社,2003.2,第1版. 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学校根 [8]Krash,S.Second aL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 据该校学生学习现状以及培养目标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 guage Learning[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1. 的汉语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学校团委举 [9][1O]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 办各种类型的文学鉴赏讲座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 与研究,1999,(1). 2009年第31期(上卷)鼋腻周刊 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 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 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 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 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 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 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 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 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 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 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 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 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B. rade.”这样一句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 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 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 其妙。 再如在一篇课文里有这样一个内容:学生们称呼一位工 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 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 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 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 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 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 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 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 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 对人的尊称。由千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 王老师=Teacher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 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Tang,NurseZhang,英语国家的人 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 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 “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 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 方都会说一声“hTank you.”.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 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 thingto eaff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 “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 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 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 同风格。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 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 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 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 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 “Thank you."如: A:Your skin looks nice. B:hTank you.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时喜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 90 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有 这样一段对话:“Howold are you,MrsRead?”“Ah.it’Sa secre|!” 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 希望t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的实际 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 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 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13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your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 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 交通、体育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在我们所教的教材中“What’S yourname?”出现的频率相 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 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 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 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nle.please?”或“May I knowyour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name?”,他们会有 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 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13( ̄/llNewYear’SDay)外.双方还 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Spring Festival(春节),Dragon Fes— tival(端午节),Mid—AutumnDay(中秋节)等;英语国家有Valen— tine’S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Fool’SDay(愚人节), Mother’sDay(母亲节),ThanksGiving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 ̄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中秋 节时中国人吃月饼、家人团聚;而在感恩节时英语国家的人们 都是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还送食物给那些饥饿的人。 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 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 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 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 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 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 从词汇本身作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 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 “red—letter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和社会 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 生气,如“red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 “in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 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 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 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的差异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刷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 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 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 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 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 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 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加深对文化知 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 强语言的文化导人.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只 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