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雨后 (二首.其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乡村四月 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蒙 通:濛)
(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别董大(二首) 高适  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代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翁卷  宋代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望天门山 李白  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塞下曲(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卢纶  唐代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枫桥夜泊 张继  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临安邸 林升  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宋代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代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望岳 杜甫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赠刘景文(冬景) 苏轼  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
诗歌原文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平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岑参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编辑本段
注释
①渭水:即渭河,由甘肃流经陕西入黄河。
渭州:今天甘肃陇西县西南。
②秦川:地名,即今陕西。古地名。此处指关中,即陕西中部一带。
③雍州:古代的九州之一,包括今甘肃和陕西一带。这里指陕西。前两句说,渭河的水在不停地向东流淌而去,我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自己的故乡雍州呢?治所在长安(唐代都城),唐玄宗开元元年改为京兆府。
④故园:故乡。往日所居。后两句说,既然还乡的目的难以实现,那就任凭两行泪滴到河中,由河水把它带到故乡里去吧!
诗词大意:  渭水向东边流去,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雍州呢? 无端的流下两行泪来,就让渭水承载我的思念流向故园吧。
【浅析】
此诗作于赴安西途经渭州之时。渭州的治所在襄武即今甘肃陇西县西南,渭水从这里流过。由于思乡之情甚切,见渭水东流,即发此寄思乡泪于流水的奇想。如此,诗中虽未直接写乡愁,却比直接写还要深挚感人。这是一首怀乡诗。诗人用充沛的感情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无限怀念。第一联,用\"渭水东流\",引出\"到雍州\",紧扣诗题。用\"何时\"作问,寄寓了许多情思在其中。第二联写\"泪\"和\"寄\",\"平添两行泪\"。看到渭水一刻不停地朝东流去,自己不能回到故乡,任凭那滚滚的热泪滴入河中,随渭水流往故园,心里也可以得一些宽慰。短短四句二十字,写得深刻而真切,巧妙地寄托了诗人的怀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