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2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2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例3和练习十二的第5-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

2.使学生能够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 【重点难点】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2.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情景导入】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投影出示) 18+34=34+()(加法交换律)

(357+55)+45=357+(+)(加法结合律) 35×()=59×()(乘法交换律)

(1.2×2.5)×4=1.2×(×)(乘法结合律) (4+8)×3.5=()×3.5+()×()(乘法分配律)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还记得这些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吗?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3.讨论交流:我们用文字描述了这些运算定律,但是文字很多,有什么办法更简便呢?

学生汇报交流: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便。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中的第(1)题。

(1)结合课前引入,多媒体出示例3(1)的情景图,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2)先在组内说一说,然后按照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在书上。

填写表格,全班交流。

(3)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性。

提问:通过刚才的回忆、整理、交流、展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4)介绍乘号的不同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发现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便于应用。其实,在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里,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请大家认真观察屏幕,看你能发现什么?(多媒体出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小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比如a×b=b×a可记作:成a·b=b·a或ab=ba。

师:下面请大家再用简便的形式把运算定律写一遍。 学生完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教学例3中的第(2)题。 (1)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怎样用字母表示呢?

(多媒体出示例3(2)图。)

学生活动:尝试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学生明确:

①关于“平方”的表示方法。

师: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中出现a·a,也可以写成a2,读作“a

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2。

讨论:a2也可以写成a×2,对吗? 小组讨论,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小结: a2=a·a,表示两个a相乘。 a×2=a+a,表示两个a相加。

即时巩固: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反馈时注意:a2不能与a×2连线,62不能与6×2连线。)

②在周长公式C=a·4中,在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即C=4a。

即时巩固: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2)用字母公式计算面积和周长。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公式,下面请你用字母公式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学生试口述计算求值过程。

师:我们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实际就是把已知数代入了相关的公式,算出的结果就是面积和周长。

板演示范正方形面积的代入计算过程: S=a2=6×6=36(cm2)

强调:在利用公式求面积或周长时,首先要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计算时不写出单位名称,但要写答句。 学生试按要求完成正方形周长公式的代入计算。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56页练习十二第7题。 2.完成课本第57页练习十二第10题。 答案:1.按照运算定律写出答案。

2.(1)S=ab,C=2(a+b) (2)S=ab=8×5=40(cm2)

C=2(a+b)=2×(8+5)=2×13=26(cm)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用字母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计量单位;知道了字母与字母相乘、字母与数字相乘的简便写法。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6~57页练习十二第8~9,11~13题。 2.《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数(2)

例3: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a=a2。

周长公式C=a·4=4a。 S=a2=6×6=36(cm2) C=4a=4×6=24(cm)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cm2,周长是24cm。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而把具体的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出它的值,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基于以上原因,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教材结构,一开始从我们熟悉的运算定律入手,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从而产生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这正符合新课标要求:“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时,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对文字公式与字母公式的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约性的优点。在通过自学“a的平方”的读、写法及含义,以及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略写法,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又通过设问:“a2与2a是不是一回事?”使学生产生符号感,从中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的熏陶,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积极性。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让知识在课堂中焕发出活力,让课堂充满数学趣味和积极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成长与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