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女娲补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女娲补天

来源:九壹网
15*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娲、隆、塌”等6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感受女娲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3.发挥想象,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4.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女娲的精神。 教学难点:

1.想象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感受传统,揭示课题

1.展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特色。 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出它们是来自哪个故事或传说吗?

(学生依次说出图片中的故事的名称) 2.结合图片引出女娲补天的故事。

过渡:同学们,最后一张图片展示的是女娲造人的场景。女娲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母亲,她抟泥造人,才有了今天地球上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女娲的另外一个故事——女娲补天。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板书:女娲补天)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女娲的相关知识。

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女娲氏、灵娲、女帝等。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

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测。 (1)指名学生拼写生字。 女娲 天塌地裂 熄灭 冶炼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女:娲(女娲)姓(姓名)娇(娇嫩)婚(结婚) 火:熄(熄灭)烁(闪烁)炫(炫耀)烽(烽火) 冫:冶(冶炼)凋(凋谢)凄(凄惨)决(决定) ◆修饰词归类:

动词:(露出)窟窿(救出)人们(冒着)危险(寻找)五彩石

形容词:(快乐幸福)的生活(巨大)的响声(熊熊)的大火(五彩)的云霞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创造——创新寻找——寻求

反义词:创造——模仿危险——安全燃烧——熄灭

(3)引导学生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课文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女娲补天的原因:天塌地裂,洪水肆虐,人们无法生存。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女娲向雨神求雨灭火,又造船拯救被困在水中的人们。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女娲历经艰难,炼石补天。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人们怀念女娲,认为天边五彩的云霞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wātāxīyě抓住重点词语激发想象,感受人物精神

师:女娲在冒险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先快速浏览课文第3、4自然段,然后再与大家交流分享。

生:女娲先去寻找五彩石,然后挖坑炼石,最后补天。 师:做这些事,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1:“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我从“几天几夜”这一短语中感受到女娲找齐五彩石十分不易,用了很长时间。

生2:我从“终于”一词感受到女娲寻找纯青石的过程十分不易。 生3:我从“炼了五天五夜”中体会到冶炼时间之长和女娲的辛劳。 生4:我从“找哇找哇”感受到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非常不容易。 师:一个“找哇找哇”写出了女娲找石的艰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女娲会去哪里找?她会怎么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她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呢?

生:女娲来到森林里找五彩石。 师:在森林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森林里有好多野兽,那些野兽向女娲扑过来。 师:多危险哪!女娲怕不怕这危险?

生:不怕!女娲战胜了野兽,然后又继续寻找五彩石。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呀!

生:女娲到火山口去寻找五彩石。那熊熊的大火烧焦了她的衣服,她都不怕,一直不停地寻找五彩石。

师:你们看,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就是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此时此刻,你们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了女娲不畏艰险、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的画面吧!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所想象到的女娲找石时历经的艰辛写下来吧!

赏析:感受女娲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怎样让感悟女娲的精神不会落入“贴标签”的窠臼呢?该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等词,透过文字表面去挖掘,激发学生想象女娲会遇到哪些具体困难,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最后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将

想象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进行片段写作。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动人的神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神话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女娲炼石补天,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为了人类甘心奉献,千百年来,被人们深深怀念。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再次感受女娲身上闪现的美好品质。

小结: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关于女娲的知识,认识了生字,理解了重点语句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感受了女娲的人物形象,体会了她身上让人感动的可贵品质。同学们的表现仍然很不错, 。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比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等。

3.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