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机构的构型设计—慧鱼牛头刨床主传动机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牛头刨床的机构原理,重点了解牛头刨床主传动机构的运行原理;
2. 初步掌握利用机构构型的组合原理、变异构型原理进行机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机构方案
评价方法;
3. 熟悉慧鱼模型个模块的功能和安装方法,能自主进行创新开发;
4. 初步掌握慧鱼模型的编程方法,能运用软件进行简单的编程以控制慧鱼模型的运动; 5. 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结合慧鱼模型进行创新设计。
二、实验设备
1. 慧鱼模型组合包一套。 2. 慧鱼专用电源一套。 3. PC机一台。
4. LLWIN专用软件一套。 5. 接口电路板两块。
三、实验任务
牛头刨床包含有工作台横向运动机构、棘轮机构、工作台升降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导 杆机构、变速机构、变速操纵装置、刀具夹紧装置等,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机器。本实验以牛头刨床刀具运动的主传动机构为设计对象,通过对具有急回特性的机构的设计,掌握机构的选型、构型方法,利用机构构型的组合原理、变异构型原理完成方案设计、比较,确定最终结果。利用慧鱼“机械与结构”组合包进行搭接组装,最后进行运动模拟。
牛头刨床主传动机构运动原理如下:当牛头刨床的主要工作机构滑枕右行时,刨刀进行 切削,成为工作行程;此时要求刨头的速度较低且平稳,以减小原动机的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不工作,称为回程,此时要求刨头的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这个关键特性称为“急回”特性。用急回系数K加以描述。
o
K=(180o+θ)/(180-θ)    式中θ为摆杆两极限位置的夹角
故要实现“急回”特性,就必须使机构的θ存在。θ角越大,K也越大,急回运动越明显。并通过改变赶建的长度,改变其“急回”特性。基本机构如下图:
图1-1
要求在其基础上,另行完成三种以上方案设计,并根据(附录)机构形式设计的原则进行方案评价、确定最佳方案,在实验台上完成组装、运行。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速度分析。
四、实验原理
一个好的机械原理方案能否实现,机械设计是关键。机构设计中最富有创造性、最关键的环节。机构形式设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满足同一原理方案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机构类型。常用机构形式的设计方法有两大类,即机构的选型和机构的构型。在进行机构形式设计时,除满足基本的运动形式、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要求外,还应遵循一些原则。具体内容请参考(附录)机构的创新设计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1、 组装图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 1-9                 图1-10
     图1-11
      图1-12
装配时,孔A对轴A,孔B对轴B。
    图1-13
2、 接线
注意:接线盒、触觉传感器及电动马达中红绿两线的接线位置;       确保接线头接触良好,选择合适的线长。
        图1-14
3、 控制程序设计
设计一程序,要求如下: (1)、能够实现电机转动,使牛头刨模型正常工作。 (2)、能够进行速度分析。  提示:  (一)、速度分析的任务是:求出工作行程极其回程所花的时间比t1,t2之比。故我们引入变量VAR1、VAR2,由赋直及延时两模块组合来实现其在单位时间内的自增。(如VAR1=VAR1+1)近似地,我们认为t1:t2=VAR1:VAR2
(二)、由E1、E2(触觉传感器)判断位置,从而控制变量自增的开始与终止。  (三)、由显示植模块显示VAR1、VAR2的值。
4、 数据测量
目测区分工作行程与回程
设置延时时间。推荐值:0.02s,0.05s,0.10s 调节杆1、杆2(即简图1-1中的AC,CD)的长度、及E1、E2的位置,多次测量VAR1,VAR2
数据记录表 第一次调节
次数      1      2      3  第二次调节 次数      1      2      3  第三次调节 次数      1      2      3
六、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设备 4、 实验思路
提示性实验总结和思考题
1、 根据学过的知识回忆列举同样具有“急回”特性的机构。
延时        VAR1         VAR2    VAR1/VAR2         延时        VAR1         VAR2    VAR1/VAR2         延时        VAR1         VAR2    VAR1/VAR2    2、 在机构简图中分析OA的长度要求,结合模型解释A孔所处位置的必要性。 3、 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搭建方式。若有,比较优缺点。
4、 本实验机构为什么要用两个电机带动?若实验中有一个电机停止运行,将会出现什
么后果?
5、 根据三组测量数据,用作图法定性分析杆1长度对牛头刨“急回”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