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角函数、解三角形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来源:九壹网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高考常见题型

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一、解题思路

(一)解题思路思维导图

(二)常见题型

1.三角恒等变换已知正切值求正弦、余弦齐次式值问题 解题思路及步骤 化为同角齐次式 除以余弦化切 代入求值 注意事项 把式子每一项化为关于正弦、余弦的齐次式 分子、分母同除以余弦最高次幂,将式子化为正切,若不是分式,可以通过除1=sin2cos2化为分式齐次式 将正切值代入化简求值 3 ,则cos22sin2( ) 44816(A) (B) (C) 1 (D)

25252522cos4sincos14tan【解析】cos2sin2故选A.

sin2cos2tan2125典例1:(2016年3卷)若tan

2.三角恒等变换给值求值问题 解题思路及步骤 化简 确定关系 注意事项 应用诱导公式等把条件或结论尽量化简 通过已知角(或其两倍)和未知角(或其两倍)之间的和、差运算消掉变量,看是否得到用已知表示未知 求值 的整数倍,若是则可以相互转化 2根据未知角与已知角关系,用已知角(看成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表示未知角 通过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将未知角三角函数值转化为已知角三角函数值 1

π3典例2:(2016年2卷9)若cos,则sin2=( )

45(A)

7 25

1(B)

51(C)

5 (D)7 2573π2π【解析】∵cos,sin2cos22cos1,故选D.

2545243.图象法求三角函数yAsinxA0,0性质 解题思路及步骤 化为asinxbcosx 化为yAsinx 画图象 注意事项 若表达式不同角或二次式,一般需用二倍角公式化为同角或降次 用辅助角公式将第一步所得式子化为yAsinx形式 用“五点作图法”根据需要作出函数部分图象,步骤是:(1)求周期T2T求周期起始点横坐标x;(3)写出相邻点横坐标,往右为x,4T往左为x,以此类推,画出能解决问题的图象部分.注意:∵若4则根据yfx与y-fx图象关于x轴对称关系画出其图A0,0,象;∵若0,则根据诱导公式转化为大于零情况解决 根据图象写出函数对称轴、对称中心、单调区间、最值等性质 π典例3:(2017年3卷6)设函数f(x)cos(x),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38πA.f(x)的一个周期为2π B.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3ππC.f(x)的一个零点为x D.f(x)在(,π)单调递减

62

πy【解析】函数fxcosx的图象可由ycosx向左

3π平移个单位得到,如图可知, 3O-π6fx在,π上先递减后递增,D选项错误,故选D.

24.复合函数法求三角函数yAsinxA0,0性质 解题思路及步骤 化为asinxbcosx 化为yAsinx 写出外函数满足条件 注意事项 若表达式不同角或二次式,一般需用二倍角公式化为同角或降次 用辅助角公式将第一步所得式子化为yAsinx形式 把原函数看成由内函数ux和外函数yAsinu构成的复合函数,对称轴由u写性质 ;(2) x2kkZ求得,对称中心横坐标由ukkZ求得、单调增区间由22ku22kkZ求得,单调减区间由2转换为内函数满足条件

2ku32kkZ求得等等.注意:若不满足A0,0条2件,则根据复合函数“同增异减”原则确定单调区间 将以上方程或不等式中的u用x代换,并解出x的值或范围 2

写性质 根据解出x的值或范围写出函数对称轴、对称中心、单调区间、最值等性质 5.求三角函数yAsinxBA0,0,解题思路及步骤 求A和B 求 求 解析式 2注意事项 11ymaxymin,ymaxymin, 222先求周期T,再由求T求 求解析式 典例4:(2015年1卷8)函数f(x)=cos(x)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代入已知点坐标,根据的具体范围求出,一般代入最值点,若代入与yB的交点,注意区分是在增区间还是减区间上 写出解析式 1313,k),kZ(B)(2k,2k),kZ 44441313(C)(k,k),kZ (D)(2k,2k),kZ

44441+42【解析】由五点作图知,,解得=,=,所以

45+342(A)(k13f(x)cos(x),令2kx2k,kZ,解得2k<x<2k,kZ,故单调

444413减区间为(2k,2k),kZ,故选D. 考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44

6.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与伸缩变换 解题思路及步骤 写出变换法则 代入表达式 注意事项 把变换前的函数看成抽象函数yfx,根据变换法则写出变换后的抽象函数 根据原函数解析式写出变换后的解析式,例如:yfx=3sin2x单位后得函数yfx向右平移个642x3sin2x=3sin,其他变换都按这44632π),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3π个单位长度,得6π个单位长度,12个方法确定变换后解析式 典例5:(2017年1卷9)已知曲线C1:y=cos x,C2:y=sin (2x+

A.把C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到曲线C2

B.把C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得到曲线C2

3

C.把C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得到曲线C2

D.把C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得到曲线C2

【解析】先变周期:

1π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26π1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1222ycosxsinxysin2xysin2x223先变相位:

sin2x

12222ycosxsinxysinxsinxysin2x

22633选D.

7.解三角形知一求一问题 解题思路及步骤 边角互化 化简方程 注意事项 通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内角和、诱导公式等将题目中复杂条件统一为边或统一为角,达到消元目的 化边注意余弦定理应用或因式分解化简方程,化角注意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在约去同角三角函数值时要明确它是否为零 求边注意整体代入,求角要先写出角的范围再根据三角函数值写出角的值 解方程 8.解三角形知三求一问题 解题思路及步骤 画出草图 列方程组 解方程 典例6:(2017年2卷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注意事项 根据条件尽量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标注已知条件,观察已知三个条件属于什么类型 根据题目条件列方程,一般地,∵已知三边、已知两边及夹角用余弦定理;∵已知两角(等价于已知三个内角)及一边用正弦定理;∵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都可以,这种情况要注意判断是一个解还是两个解.若涉及多个三角形,则抓住两个三角形公共边、公共角、互补角、互余角、角平分线性质等列方程 边的方程注意整体代入进行消元,求角要先写出角的范围再根据三角函数值写出角的值 sinAC8sin2B. 2(1)求cosB;

(2)若ac6,△ABC的面积为2,求b.

1cosB2B84(1cosB).因为sin2Bcos2B1, 解析:(1)依题得sinB8sin2222所以16(1cosB)cosB1,所以(17cosB15)(cosB1)0,得cosB1(舍去)或cosB15. 17

4

178118,因为S△ABC2,所以acsinB2,即ac2,得ac.

217221715a2c2b215,即a2c2b215,从而(ac)22acb215, 因为cosB,所以

172ac17即3617b215,解得b2.

9.解三角形知二求最值(或范围)问题

(2)由∵可知sinB解题思路及步骤 画出草图 最值化边或化角 求最值 注意事项 根据条件尽量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标注已知条件 通过正弦定理最值式子化边或化角表示,若能化成一边表示,则用函数求最值,若化为两边表示则用基本不等式或重要不等式求最值;若化角表示,先用内角和化为同一个角,再用辅助角公式转化为函数y=Asin(ωx+φ)的最值问题 化边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写出取得等号的条件,化角用三角函数求最值时要先求出角ωx+φ的取值范围

典例7:(2013年2卷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osC+csinB. (1)求B.

(2)若b=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因为a=bcosC+csinB,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A=sinBcosC+sinCsinB, 所以sin(B+C)=sinBcosC+sinCsinB,即cosBsinC=sinCsinB, 因为sinC≠0,所以tanB=1,解得B=(2)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 4,即4=a2+c2-2ac,由不等式得a2+c2≥2ac,当且仅当a=c时,取等号,412×(4+22)=2+1.所以∵ABC所以4≥(2-2)ac,解得ac≤4+22,所以∵ABC的面积为acsin≤

244面积的最大值为2+1.

典例8:(2011年1卷16)在ABC中,B60,AC3,则AB2BC的最大值为 . 令ABc,BCa,则由正弦定理得 【解析】

acACsinAsinCsinB32,c2sinC,a2sinA,且AC120, 32AB2BCc2a2sinC4sinA2sinC4sin(120C)=2sinC

4(313cosCsinC)4sinC23cosC27sin(C+)(其中tan) 222当C90时,AB2BC取最大值为27.

5

二、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点思维导图

(二)常用定理、公式及其变形

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1sin2cos21sin21cos2,cos21sin2;

2

sintancossinsintancos,cos.

tank与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这句话是对变化前的函数2和角来说的. 例如在三角形,∵ABC,∴ABC

3.两角和与差公式:

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

2.诱导公式:对于角

tan()

tantan.

1tantan6

4.二倍角公式: (1)升幂公式:

sin2sincos,cos2cos2sin22cos2112sin2,tan2(2)降幂公式:cos21cos21cos2 ,sin2222tan1tan2

5.辅助角公式:asinbcos=a2b2sin()(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b)的象限决 定,tanb ). a

6.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性 质 函 数 ysinx ycosx ytanx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R R xxk,k 21,1 当x2k2k时,2 1,1 当x2kk时, ymax1;当x2k R 最值 ymax1;当x2kk时,ymin1. 2 偶函数 在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k时,ymin1. 周期性 奇偶性 在2k单调性 2 奇函数  奇函数 ,2k 22k上是增函数;在 32k,2k 22k上是减函数. 2k,2kk上是增函数;在2k,2k k上是减函数. 对称中心k,0k2对称轴xkk 在k,k 22k上是增函数. 对称中心k,0k 对称性 对称轴xk2k 对称中心无对称轴 k,0k 2

7.函数ysinx0,0的性质: 振幅:,周期:

7

2,频率:f1,相位:x,初相:. 2

8.函数ysinx变换到函数yAsinx的两种途径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再将函数

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

(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

1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再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

1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再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再将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

∵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

abcab,sin,sinCc; 2R;化边变形:sinsinAsinBsinC2R2R2R化角变形:a2Rsin,b2Rsin,c2RsinC;比例关系:a:b:csin:sin:sinC.

9.正弦定理:

22222222210.余弦定理abc2bccosA;bca2cacosB; cab2abcosC.

222acbabcbca边角互化变形:cos,cosB,cosC

2ac2ab2bc

22222211.面积公式:(1)S111ahabhbchc(ha、hb、hc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22111(2)SabsinCbcsinAcasinB.

2221(3)Srabc(r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2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