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平军的历史考察
贾熟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0006)
[摘 要]太平军在早年,分别男营女营,实行圣库制度,纪律严明,战斗力甚强。后来,成员日益复杂,粮食供应困难,男女
混杂,纪律日坏。太平军兵由将招,饷由将筹,形成以家族为核心、以同乡为外围的大大小小的集团,较清军的绿营兵有较强的战斗力。久而久之,其弊端也突出显现,各集团之间互争雄长,互相仇杀,损失惨重,成了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太平军;男营女营;圣库制度;纪律严明
),男,河南省偃师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清史及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作者简介]贾熟村(1930—
[中图分类号]K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4)05-0155-06 [收稿日期]2003-09-28
与下级,多有血缘之亲、同乡之谊,胜则相让,败则相
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二月,太平军一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团营。拜上帝会众往往是全家、整村参加的,李秀成说“:或有三五家肯从,或十家、八家肯从”“拜上帝人与拜上,
帝人一和[伙],团练与团练一和[伙],各自争气,各
救,战斗力远远超过绿营兵,从广西一直打到江苏,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
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洪秀全封李开芳为定胡侯,林凤祥为靖胡侯,率部北伐。四月,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率部西征。五月,胡
自逞强……一村逼一村,故而聚集”。家族关系、同以晃、赖汉英克安庆。赖汉英又进围南昌。八月,赖
乡关系鲜明,洪秀全等领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按家族汉英撤南昌之围,克九江,留检点林启容镇守。九关系、同乡关系编立营伍,以便统带,以便在战斗中月,国宗石祥贞克汉口、汉阳。十月,石祥贞退出汉团结互助,克敌致胜。“即将博白、贵县、象州、金田、口、汉阳。翼王石达开自天京至安庆,主持军政事花洲如来扶主等队,俱立首领,偏[编]以军帅、师帅、务。十二月,胡以晃克庐州。旅帅以下等爵。男女有别,虽夫妇不许相见。”后来,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石祥贞等三克汉口、在《太平军目》中,也列举了“太平广西贵县黄旗军汉阳。曾国藩创办湘军,兵由将招,饷由将筹,一扫帅”“,太平广西苍梧黄旗右营师帅”“、太平广西武宣绿营积弊,大大提高了战斗力。二月,东王杨秀清以
顶天侯秦日纲代石达开主持安庆军政。六月,韦以黄旗中营师帅”“、太平广西平南黄旗后营师帅”“、太
德克武昌。八月,太平军退出汉阳、武昌,曾国藩督平广西桂平黄旗左营师帅”、“太平广东归善黄旗前
营师帅”、“太平湖南道州黄旗前营旅帅”,以见一湘军占领之。般[1](第1册,P121)。于是,就形成了以家族为核心、以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燕王秦日纲等再克汉同乡为外围的大大小小的集团。例如,韦昌辉族众阳。二月,再克武昌。四月,北伐军孤军深入,犯兵有百余人,加上同乡,约有一千之多[2]。石达开族家之大忌,归于失败[3]。十一月,李昭寿杀清众有二十余人,加上同乡,约有四千余人。杨秀清族道员何桂珍,参加太平军。李昭寿(1825—1881),河众有近十人,加上同乡,约有三千人[1](第4册,P672)。南省固始县人,曾为一支捻军的首领,后投降清政
太平军的敌人,是清的“绿营兵”。绿营兵府;因得知何桂珍打算杀害他,他又杀何桂珍,投奔是世兵制,兵是世袭的,平时分驻各地,战时东抽一了太平军。所部李昭明为其弟,李衔华为其叔,李显百,西拨五十,或以此兵而管以彼弁,或楚弁而辖以爵、李显发、李显安为其义子,众达五六万黔将,卒与卒不习,将与将不和,在战斗中,胜则相人[4](P412)。李秀成说,太平军早年军纪是很好的,忌,败不相救,此军大败奔北,流血成渊,彼军袖手旁“我天国坏者,一是李昭[寿]起”“李昭寿之兵甚为,观,哆口微笑。太平军则相反,兵与兵、将与将、上级多事,兵又扰民,逢到州县,要任其支取,不支,又扰
155
河北学刊 2004・5
于民,县县佐将,被其打责”。杨秀清、石达开都曾派人与广东天地会军联络,欢迎他们参加太平军。他们在广东处境困难,于是纷纷北上,周春、葛耀明、陈寿、邓象、卢伟、关志江、陈植槐、王义潮、刘梦熊等部,先后至江西,参加太平军。但是,他们并未改用太平军使用的黄旗,继续使用他们原来使用的青旗、红旗、蓝旗、杂色镶边旗、白旗,因而被人们称为太平军中的“花旗”。他们的参加,壮大了太平军的队伍,作出了贡献。但是,也破坏了太平军的军纪。左宗棠曾在奏折中写道:“一为花旗贼,此股系广东无赖之徒……人数最多,无甚伎俩,为金陵贼党所不齿,时尾贼后,掠食,踪迹靡常。”总数约为两三万人[5](P441)。
随着太平军的壮大,太平军中各集团的实力也大为增强,杨秀清所属的东殿参护2400人,典官1752人,其下所使之人更不可数计。另一个统计数
心坚守,武汉被湖北巡抚胡林翼攻陷。洪秀全欲治韦志俊失守武汉之死罪,经李秀成力保始免。李秀成从而成为韦志俊的救命恩人。
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豫天侯陈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克桐城、舒城。李秀成、李昭寿克六安州。舒城、六安州参加太平军者数万人。捻军龚得树、苏添福等参加太平军,在李秀成指挥下,攻克霍丘,即交与龚得树等为根据地。捻军的参加,壮大了太平军的队伍,也破坏了太平军的军纪。五月,石达开因洪秀全猜忌太甚,私离天京。张洛行失三河尖,走霍丘依李昭寿。闰五月,陈玉成率众数十万(内多皖北饥民),大胜于湖北蕲州。清军威逼镇江、天京,洪秀全请求石达开来援,清方奏称“:石逆由安庆寄与洪逆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等语。而书中之意,似与洪逆各树党援,不相附丽。洪逆伪批,亦似
[2](第19册,P639)
外示羁縻,内怀猜忌。”
九月,洪秀全任命蒙得恩为正掌率、中军主将,陈玉成为又正掌率、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副掌率、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志俊为右军主将。又恢复了五军主将制。杨辅清、杨宜清与石达开合队。十月,洪秀全为了争取石达开、杨辅清等人的支持,在八年新历中,恢复了杨秀清的称号,称石达开为
()
“电师通军主将义王”,不再列北王韦昌辉[7]P281。十一月,清军陷镇江,李秀成救出吴汝孝,退回天京。
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洪秀全派李秀成出京,调集援军以解天京之围。三月,石达开率部入浙江,从此远征不归。李秀成说“:翼王将天王(朝)之
为25人。韦昌辉所属的北殿共计1991人。石达
开所属的翼殿共计1939人。秦日纲所属的燕第共
、67、72、102)
计3人[1](第3册,P86、。各集团兵数没有记载。
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秦日纲率部援镇江。三月,克扬州。四月,大胜于镇江高资,帮办江南军务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自杀。五月,杨秀清、石达开、秦日纲等大破清军江南大营,天京解围。六月,秦日纲等进攻丹阳。韦昌辉代黄玉昆主持江西军务。大破江南大营的胜利,冲昏了杨秀清的头脑,他认为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时候已到,七月十五日(天历七月初九日,1856年8月15日),他称天父下凡,叫洪秀全至东王府,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答应照封。回到天王府,即密诏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诛杨。七月十九日,近在丹阳的秦日纲首先回到天京,立即与杨秀清部发生武装冲突。八月初三日,韦昌辉率三千人马回到天京,与秦日纲部联合,攻入东王府,杀了杨秀清;接着,又与东殿尚书傅学贤进行巷战,洪秀全嫡系也参加了与杨秀清部的战斗。八月二十八日,石达开回到天京,责备韦昌辉多杀无辜,韦认为石党于杨,洪秀全也疑心石要杀韦,石见事机不好,逃离天京。石达开召集所部十余万人,要求洪秀全杀韦昌辉,否则班师回朝,攻灭天京。十月初五日,洪秀全命秦日纲设计杀了韦昌辉及韦氏族众五六十人。石达开回京辅政。十一月,石达开又杀了秦日纲及佐天侯陈承 。在天京事变中,太平军互相残杀,损失精锐达两万余人。韦昌辉族众数十人被杀,镇守武汉的韦志俊是韦昌辉的弟弟,他深感不安,无156
二
兵尽行带去。”其中,有不少人是“信翼王亲奉密诏,转回粤西,招纳英俊,广罗贤辅,作我陛下股肱心膂”的[8](P172)。石达开带走的太平军人数可能超过十万。清方奏称“:洪逆以金陵危急,数次赴抚求援,石逆遂率抚、建、新淦之匪倾巢而出,抚、建郡城各留广匪千余,其余悉数东窜,分为六起,号称十余万。本拟南北夹攻,先据广信,直犯苏、杭,以分金陵之势……倘信郡无从措手,即绕由广丰分窜江山、玉山以
[9](V1,P5)
入浙境。”
四月,湘军李续宾部陷九江,贞天侯林启容率太平军一万七千余人,在烈风雷雨中英勇巷战,全军壮烈牺牲。花旗军黄阳充清军内应,抚州陷落。五月,杨辅清部仍称自己为“东殿”,不属于石达开之“翼殿”,双方发生矛盾。洪秀全为了争取杨辅清的支持,命杨辅清继蒙得恩任中军主将。六月,杨辅清在
◆近现代历史与文化◆
福建浦城截杀石达开部五六千人,率部入江西,拟救援天京。七月,李昭寿在滁州投降清。八月,陈玉成、李秀成破清军江北大营,天京解围。九月,李秀成克扬州。十月,陈玉成、李秀成大胜于安徽三河镇,李续宾全军覆没。杨辅清克景德镇。
咸丰九年(1859年)正月,李昭寿策动薛之元以江浦降清,并陷浦口。二月,李秀成等攻浦口、江浦。陈玉成大胜于庐州,擒前署安徽巡抚李孟群。三月,洪仁 由抵达天京,洪秀全大喜,即封为干天福。四月,又封为干王。同时,封陈玉成为英王。没有封到李秀成。六月十二日,曾国藩在给陈士杰的信中写道“:石逆一股与金陵逆首,久已分门别户;景德之杨辅清、杨雄清亦另立门户,不奉金陵号令。其人多不及石逆,而坚悍过之。此二股皆将成流寇
[10](书信二、P1003)
矣。”李昭寿写信给李秀成,进行挑拨策反,洪秀全将其母、妻押当,封江不准该部官兵回京。八月,韦志俊率部由池州过江,与李秀成部靠拢,陈玉成聚众拦阻,在和州与韦志俊部、李秀成部相互仇杀,死亡达数千人。韦志俊退回池州。过了十多天,洪秀全认定李秀成是忠贞不二的,即封他为忠王。当时,韦志俊部将尚有韦以琳、韦廷爵、韦炳文、韦万贞、韦祖明、韦廷煜、韦定燎、韦维新、韦祖凤、韦廷火斤、韦均、韦匡力、韦仁、韦浩文等族人;林铨、李邦元、林廷柱、林士俊、谢德富、王凤林、宁兴发等亲戚。所部一万八千余人,马匹千余,洋甚多。池州地小而贫,人多无所得食,周围芜湖洪秀全部、建德杨辅清部、安庆陈玉成部,皆系血仇。于是,在九月,即频频与清方联系投降。十月,正式投降,派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黄文金等进攻芜湖。刘官芳等反戈进攻池州。十一月,刘官芳等约杨辅清部两万人再攻池州。悬重赏,购韦志俊首级,攻克池州。
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洪秀全派李三秀成出京,谋解长围。二月,克杭州。三月,
李秀成与辅王杨辅清、侍王李世贤、右军主将刘官芳等在安徽建平商定天京解围战略,分路行
动。闰三月,陈玉成亦到,一起打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四月,兵临苏州城下,江南大营候补道员李绍熙、候选县丞何培英率所部五六万人开城投降。这些人阳奉阴违,不断对太平天国进行活动,起了很坏的作用[11]。五月,太平天国在无锡等地设乡官“,于是,贼亦不出乱扰民间,或出掠,则至江阴、常熟等乡,必出锡、金之境。然江阴、常熟之贼,亦时至
[12](第4册,P609)
锡地扰掠,名曰:‘野长毛’”。六月,李秀成进攻上海。七月,撤退。八月,黄文金带兵数
千,拥妇女八百,从常熟西去[12](第4册,P366)。九月,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黄文金分四路西征。十一月,定南主将黄文金克安徽建德及江西彭泽、都昌,与李世贤、刘官芳包围曾国藩于祁门。浙江《乌程县志》记载道“:洞庭东西山分峙湖中,为湖浜北面之障。十二月,溧阳贼船十余艘掠西山,山民已纳款于东贼,树贼旗,立伪乡官,溧阳贼又欲其西降,山民复降
[13](V36,P92)
西。”陈玉成约李秀成进攻湖北以救安庆,为围魏救赵之计。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太平军中,往往已改以大队、小队为编制。幼主下诏:添设御林兵“,照旧设立军、师、旅、卒、两,交护京正、副主将统
[8](P82)带”。二月,湖北巡抚胡林翼坚持进攻安庆,只派安徽巡抚李续宜等上援武汉,已抵武昌,并未调动包围安庆的曾国荃。曾国藩在复曾国荃的信中写道“:知湖北转危为安,幸甚,慰甚!湖北稳,则安庆不怕柴(豺)狗子,只怕洋鬼子矣。”“大约三王两主将分管各处:一曰伪忠王,所管苏州、常州、松江等处,现由广信、抚、建内犯江西腹地;二曰伪侍王,所管徽州、嘉兴、广德州、金坛、溧阳等处,现由乐平、鄱阳内犯江西;三曰伪辅王(即七麻先生也),所管宁国府,现尚蛰伏未出;四曰伪定南主将黄文金,所管芜湖、繁昌、青阳等处,去冬由建德犯浮、景,被左、鲍击退,受伤未出;五曰伪右军主将刘官芳,所管池州及泾、旌、石、太、南陵等处……此五大股者,每股贼党多者十余万,少者亦万。……江北仅四眼狗封伪
[10](家书一,P655)
王。”
三月,陈玉成见围魏救赵之计不售,从湖北回师,攻安庆外围。洪秀全派洪仁 、林绍璋援安庆。四月,林绍璋致书陈玉成,称“军事无定,粮草罄尽,官兵惶恐”。陈玉成复书,望林绍璋仍照前论,万勿移营[8](P249)。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接九弟公牍:洋船送米、盐接济安庆城贼。费尽移山气力,围困安庆城贼,始令粮尽援绝。今忽有洋船代为接济,九仞功亏,前劳尽弃,可叹可恨!天意茫茫,殊不可知,扼腕久之。”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说“:忠、侍、章、干诸
[10](家书一,P710)
王,皆与狗逆不合,外畏之而中恨之。”
五月,湘军攻破安庆赤冈岭营垒,太平军被杀者三四千人。
七月,咸丰帝病死于承德。安庆太平军无粮,以人肉为食[14](V2,P12)。八月,曾国荃等陷安庆,太平军一万六千余人壮烈牺牲。陈玉成欲上湖北招兵,那时兵不由将,纷纷退往庐州,尔言我语,各又一心。洪秀全将陈玉成革职,陈玉成心烦意乱,愿老于庐州,愚忠于国。从前,陈玉成部克江阴、常熟,设卡收
157
河北学刊 2004・5
税,供陈玉成军需,李秀成不满,洪秀全派洪仁 出面调停[15](P125)。湘军陷池州,刘官芳撤走,湘军以韦志俊守之。石达开旧部观天燕童容海等二十余万人至江西铅山,归李秀成指挥。童容海所部有其族人童巨海、童潮海、童青海、童四海、童龙海、童虎海、童富海、童贵海、童华海、童晏海,同乡王永虎、范长根、陶成有、莫志祥、汪维新、李敦本、熊正玉、罗文宓、黄广兴、蒋合麟、朱大椒、黄三元、宣鸿猷等,总数不止六七万人[10](奏稿五,P2572)。童容海为安徽无为人[16](一,P605)。
十月,瑞昌等奏称“:湖州起获洪逆伪诏令群贼以全力攻浙,为狡兔三窟之
[17](瑞昌王有龄片,咸丰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批)
谋。”太平军中形成大大小小的集团,洪秀全深感尾大不掉之弊,乃封赖文光为遵王,陈得才为扶王,梁成富为启王,张洛行为沃王,借以分散各集团的兵力。太平天国下令,允许婚配,于是,浙江绍兴太平军所藏女子“公为贼妇,
()[1]第6册,P769
城中数大姓,皆以女妻贼”。十一月,李秀成克杭州。十二月,李绍熙等谋叛,李秀成由杭州赶回,将李绍熙等处死。陈坤书在苏州扰民,惧罪走常州,贿封护王。同时,又封谭绍光为慕王,郜永宽为纳王。洪秀全命军营将领,在告示、印章中均刻天父、天兄、天王、天军、御林军,何人敢称自兵者,五马分尸。李秀成、李世贤等仍然不遵。沈梓记载说:“陡门土城贼约千余人,皆掳民间妇女为家室,居土城中。恐忠王兵过而掳也,因各迁居舟中,匿塘南北
[12](第4册,P108)
乡下,与百乡(姓)为伍。”李昭寿策动六合、天长守将降清。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李昭寿策动江浦守将降清,陷浦口。谭绍光等兵逼上海。陈玉成奉命与陈得才进兵取粮。二月,守杭州之归王邓光明部下,共六万数千人,排面居十分之七,排尾中男性居十分之二三,女性不及一千人[1](第4册,P491)。乾天义李恺运来无锡,守将黄和锦闭城不纳,李恺运鸣锣开,几至攻城,经人调解,黄和锦离开无锡他去[12](第1册,P282)。陈玉成致书陈坤书,请速救庐州。有记载说,克杭州之前,童容海已封保王,李秀成寝而不发;克杭州之后,又保陈炳文为听王,邓光明为归王,童容海既以功大赏薄怨李秀成,又以权分势夺怨邓光明;童之兵甚骄,与邓光明发生武装冲突,称奉命将打江西,悉其兵出杭州,纵火烧城中民房殆尽,火光烛天达八日之久[12](第4册,P141;第6册,P462)。
三月,谭绍光等进攻上海。道员李鸿章率湘、淮军六千人到上海。范汝增封首王,黄呈忠封戴王。侍王李世贤与对王洪春元在浙江发生冲突。洪春元158
回京控告,曾将李世贤锁押于天京。苏州之太平军与溧阳之太平军争夺洞庭东、西山,相持月余,终以西山归溧阳,东山归苏州[18](V1,P21)。
四月,袁甲三奏称:陈玉成“平日暴戾恣睢,与江
[17](袁甲三片,同治元年五月初六日批)
南各逆积不相能”。还有人称:陈玉成之王爵已被洪秀全革黜“已为金陵,
[9](V302,P20)
逆首所不容,盖已见绝于粤逆矣”。苗沛霖诱陈玉成前往寿州,陈玉成因庐州乏粮,恐难久持,即离开庐州,到寿州后,即被诱执。莱天福兼浙江省文将帅何信义向清方递投降禀帖,并称“:嘉兴陈炳文与忠逆有隙,渠与陈姓至好,可以说合反
[9](V12,P6)
正。”何信义,即在苏州投降太平军的何培英。
五月,吴建瀛、刘玉林、方有才等一万余人以江苏南汇降于淮军“吴建瀛屡受忠二殿下凌辱,,久有
[20](奏稿,V1,P16)他志,刘玉林、方有才半系败兵被胁”。童容海助辅王杨辅清守安徽宁国。洪秀全召侍王李世贤救天京。王次兄洪仁达欲童容海部归其统辖,暗放谣言,进行谗惑。童容海复与杨辅清有隙,具禀乞降于湘军鲍超。六月,鲍超围攻杨辅清恶战,杨辅
清突围走广德州,童容海坐视不救。鲍超陷宁国。童容海袭取广德州,杀李世贤部守将阀天义马桂功,降于鲍超。李世贤部王宗李仁寿与花旗崇天安陈荣部在浙江义乌发生武装冲突。
七月,杨辅清、陈坤书等应李秀成之召至苏州,会议救援天京等事。李鸿章在复曾国荃的信中写道“:敝乡人陷在忠党最多,来归者相望于路,谓贼情人人欲散,忠逆亦不自持,昨因金陵求救,日下文书十数道,不得已,率三千人自将而西。此酋前数年在和州一带盘踞,每战必却,嗣席狗酋威势,乘和、何两帅溃走之后,闯入苏州,尽掳三江良民,弱而无纪,众奚足恃。去秋奄有江右数州,鲍公一战即走之。今春洋兵会剿,四眼狗丧于皖北,该酋每聚族而谋,旦夕待亡。金陵大军愈逼愈紧,始不敢往救,迟之又久,乃合众前去。现在浙西及苏、常诸踞贼均候金陵消息,如再败退,献城自首者必多。……左中丞倘急战于三衢,侍逆必牵缀不得东并,且宁波、台郡皆侍贼分地,尚为练勇击走。侍久蓄谋江西,亦未能逞,乏力可知。”在复左宗棠的信中写道“:忠、侍气谊最投,早有各据分地互相援助之约,不欲拥戴洪逆。自沅军进逼,洪逆催援日切,忠逆始怀首鼠,因所发前队屡战败挫,恐即瓦解,乃于前数日自将三四千人以行,而苏、嘉守者亦有摇摇欲动之意。忠逆此去必败,败则江南各郡县可先得手,似不争金陵成功之早迟。”在复彭玉麟的信中又写道:“鸿章窃揣今日贼
◆近现代历史与文化◆
情,伪王虽多,总以侍、辅、忠三者为大,洪逆因此三人各据分地,不相拱卫,乃增封多王以间其党,而内
[20](朋僚函稿,V1,P42)
乱猜忌之萌愈散漫而不可制。”八月,童容海部下张得胜、陶子高等反对童容海,互相厮杀,张得胜等两万余人投杨辅清,朱大椒、黄三元带两万余人夺回广德州。童容海带万余人走宁国府,依提督鲍超。甘晋在宁国写信给曾国藩说“:童容海名下,皆买舟分载家属赴芜湖,连日已来妇女三十余人,童容海亦以五百金买一舟,停泊郡河,询说家眷有十余人,一二日内登舟。此股降人意在保全
[12](第6册,P220)
子女财物,或不至另生枝节。”
闰八月,李秀成率十三王,约十万人,猛攻围困天京的曾国荃大营。九月,左宗棠奏称“:侍逆李世贤眷属尚在溧阳,为各该酋所欺,现在由浙赶回料理。而逆首洪秀全之兄洪仁达,尤为各贼所[21](第1册,P87)
恨。”李世贤率部到天京,加入对曾国荃部的战斗。十月,李秀成等环攻曾国荃营垒四十六日不下,伤亡数千人,撤围去。洪秀全革李秀成之爵。改用进北攻南战略,进攻安徽以救天京。十一月,冯子材等奏称“:汤冈肃清之后,逆党遁回句容等为妻者,皆系违令。其日,大头目在三塔查询,其私
掳妇女者皆斩之。盖马上所见红颜少妇为贼真(贞)人者,亦斩其六七十人于三塔湾”“;客长毛之入嘉兴城者,与城中长毛争馆。城中长毛皆退避,至半夜,
[12](第4册,P238)
各馆子会杀客长毛,死者五六百人”。曾国藩奏称“:诸伪王中,如李世贤失金华,杨辅清失宁国,黄文金失芜湖,古隆贤失青阳,刘官芳失池州,巢穴虽破,丑类尚多,其意怏怏,不甚服伪天王、忠王之调度,其行径亦与流贼相近。”“粤匪初兴,粗有条理,颇能禁止奸淫,以安裹胁之众;听民耕种,以安占据之县。……今闻贼至……男妇逃避……耕者无颗粒之收……实处必穷之道,岂有能久之理……昔年粤贼所至,筑垒如城,掘濠如川,坚深无匹,近亦日就草率。而官军修垒浚濠,今实远胜于昔。贼中群酋,受封至九十余王之多,各争雄长,苦乐不均,败不相救。而官军……颇能和衷共济,呼应灵
[10](奏稿六,P3171)通。”三月,潮王黄子隆率众由常熟来,拥进无锡城,守将乾天义李恺运退往宜兴[12](第1册,P291)。李秀成率部进攻六安州,欲牵动清军,以缓天京之围。四月,回援天京、苏州。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死亡二千余人。五月,湘军陷浦口、九氵伏洲,守军约二万人,全部战死。八月,淮军陷江阴,广王李恺顺等退往常州。十月,两湖人郜永宽等杀广西人谭绍光等,以苏州降于淮军。十一月,淮军陷无锡,潮王黄子隆等被俘死。熊万荃以浙江乍浦降于淮军。平湖守将陈殿选,嘉善守将陈占榜降于淮军。愿归农者八千余人,“妇孺被胁者,放出五千余
[23](V3,P5)人”。十二月,会王蔡元隆以浙江海宁降于湘军。左宗堂奏称“:杭州之陈炳文、邓光明闻忠逆势败思归,多不愿从。惟溧阳侍逆李世贤战守俱悍,
[24](V7,P56)
且与忠逆同恶相结。”曾国藩奏称:“臣窃计忠、侍二逆既不能各保分地,又不欲苦援金陵,诚
[10](奏稿六,P3737)
非自皖入江别无图存之策。”
同治三年(18年)正月,浙江省文将帅何培章,即何培英,以桐乡降于湘军。二月,溧阳守将吴人杰等降于淮军。淮军陷嘉兴,挺王刘得功战死。湘军陷杭州,比王钱桂仁投降。三月,归王邓光明以浙江石门降于湘军。守句容的太平军中,两广人约万余,两江、湖广人约四五万,双方仇杀,城陷[5](V19,P35)。四月,淮军陷常州,太平军一万五千人壮烈牺牲。护王陈坤书、佐王黄和锦被俘死。冯子材陷丹阳,太平军七千人壮烈牺牲。天王洪秀全病死于天京。六月,曾国荃部陷天京。李秀成被俘。太平军一万多人壮烈牺牲。七月,堵王黄文金派人
159
处,于附近村庄掳粮,运送金陵老巢。……搜获忠逆伪文,征索苏、杭银米,先窜皖省一带,后解金陵之[22](V49,P3)围。”彭玉麟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北岸贼步步为营扎垒,誓欲得西凉(梁)、裕溪而甘心。盖裕溪为巢湖上游运粮出江总口故
[12](第6册,P238)
也。”曾国藩在复沈葆桢的信中写道: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等“均系穷困无赖之贼,又不肯依附忠、侍诸酋门户,常思就食江西,以营一
[10](书信五,P3347)饱”。常熟守将骆国忠杀凭天安钱嘉仁,逮天福姚得时等,举城降于淮军。骆国忠部多为
安徽、湖北、湖南人,钱嘉仁等则为广东人。十二月,守福山的太平军数百人籍隶广东,骆国忠等攻破福山,守军全部壮烈牺牲。李秀成大举讨伐骆国忠,无效。李鸿章在给曾国荃的信中写道“:守常州之伪护王陈坤书,系粤西老酋,与忠逆积怨甚深,终必投诚,
[20](朋僚函稿,V2,P48)
希留意。”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曾国藩在日四记中写道:“伪戴王黄呈忠,侍王令其守金
坛。求于江北赐一县之地安置家属;对王
(案:即洪春元)令其勿允。黄与侍王亦不[10](日记二,P848)
和。”朝将彭禹兰以浙江汤溪降于湘军,诱擒忠裨天将李尚扬等。二月,沈梓记载浙江秀水“复过大队,传闻两日所过贼兵数万矣,皆挈眷而行,妇人女子,艳装华服,坐马乘轿,婉娈可观,不绝于道”“;贼中惟大头目许带家眷,其小头目擅掳妇女
河北学刊 2004・5
护幼主洪天贵福自湖州前往广德。陈炳文等约六万人降于湘军。九月,洪天贵福被俘。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遵王赖文光等在山东曹州击毙僧格林沁。七月,康王汪海洋刺杀侍王李世贤于广东镇平。十二月,清军陷嘉应州,南进之太平军归于失败。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赖文光在扬州被俘死。同治七年(1868年)六月,梁王张宗禹在山东荏平投徒骇河死。太平军完全失败。
太平军在早年,分别男营女营,实行圣库制度。纪律严明,战斗力甚强。后来,成员日益复杂,粮食供应困难,男女混杂,纪律日坏。李秀成说“:我天国坏者,一是李昭[寿]起,二[是]招得[张]乐行之害,三是广东招来这邦(帮)兵害起,惹我天朝之心变,刘、古、赖三将,杨辅清害起,百姓死者此等之人,……后坏民是陈坤书、洪春元之害。……前到此,并未有害民之事,天下可知!”清方记录李秀成供词,又写道“:贼不如官兵大处,官兵掳掠者诛,贼专以掳掠为生,失民心矣。官兵多用读书人,贼中无读
[26](P188、400)
书人。”
太平军兵由将招,饷由将筹,形成以家族为核心、以同乡为外围的大大小小的集团,较清军绿营兵有更强的战斗力。久而久之,其弊端也突出显现,各集团之间,互争雄长,互相仇杀,损失惨重。太平军军纪败坏,互相仇杀,终成太平天国归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1太平天国[C]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1
[2]贾熟村1对韦昌辉集团的考察[J]1学术论坛,2001(1)1[3]郭廷以1太平天国史事日志[M]1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1
[4]贾熟村1对李昭寿及其集团的考察[J]1太平天国学刊,
第5辑1
[5]贾熟村1太平军中的花旗[A]1太平天国与近代中
国[C]1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1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清太平天国档案史料[Z]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1
[7]贾熟村1杨秀清评价问题的争论[A]1太平天国人物研
究[C]1成都:巴蜀书社,19871
[8]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太平天国文书汇编[Z]1北京:中
华书局,19781
[9]朱学勤,等1剿平粤匪方略[M]1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刻本1
[10]曾国藩全集[M]1长沙:岳麓书社,19941
[11]贾熟村1清在太平天国苏浙地区的活动[J]1
浙江学刊,1992(5)1
[12]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Z]1北
京:中华书局,19621
[13]乌程县志[M]1手抄本1[14]彭玉麟1彭刚直公诗集[M]1清光绪十七年(11年)
线装本1
[15]历史研究所第三所1太平天国资料[Z]1北京:科学出
版社,19591
[16]罗尔纲1太平天国史[M]1北京:中华书局,19911[17]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Z]1未刊本1[18]太湖备考续编[M]1手抄本1
[19]吴云1两 轩尺牍[M]1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1[20]李鸿章1李文忠公全书[M]1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1[21]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吴煦档案选编[Z]1南京:江苏
人民出版社,19831
[22]清穆宗实录[Z]1北京:中华书局,19861[23]吴伯华1也是园诗抄[M]1手抄本1
[24]左宗堂:左文襄公奏稿[M]1上海:上海书店,19861[25]光绪续纂句容县志[M]1手抄本1
[26]罗尔纲1增补本李秀成自述原稿注[M]1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51
AHistoricalSurveyoftheTaipingArmy
JIAShu-cun
(InstituteofModernHistory,China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006,China)
Abstract:IntheearlyyearsoftheTaipingArmy,battalionsofmenandwomenwereseparated,disci2plineswerestrict,soldiers’paywaspaidbytheemperor’streasury,andthusthisArmyhadhighcombateffectiveness.Later,groups,largeorsmall,weregraduallyformedonthebasisoffamilyorcountrymen.Astimepassed,fightsandkillingamonggroupsappearedandlosseswerenotavoided.ThisisoneoftheimportantreasonswhytheTaipingArmywasbeaten.
KeyWords:theTaipingArmy;battalionsofmenandwomen;thesystemofsoldiers’paypaidbytheemperor’streasury;strictdisciplines
[责任编辑、校对:田卫平]
1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