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发展研究
作者:吉凌云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2期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出现了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数据体系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对审计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审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3-0-01
一、大数据时代的概念和特征分析
1.大数据时代的概念分析
大数据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推广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是指规模庞大、数量丰富、杂乱无序的数据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一般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比如,数据类型除了数字、视频、文字、图片等,还包括查询行为以及交易数据等新型数据类型。同时,海量复杂的数据信息使得对数据真伪的辨别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数据利用的相关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2.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但数据时代正在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带来极大的推进作用,人们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工作要求,会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大数据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事物之间的关联一般通过外部特征体现,通过对事物外部呈现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不仅能够还原事物本身的状态,还能有效分析物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这对经济决策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其次是大数据的分析特点,相比传统抽样的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时代增强了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因此,数据分析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全体数据,并在分析的准确性上有一定的提高。最后,数据的全面性研究,传统的数据分析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因为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分析和处理的质量。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可以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充分满足了审计工作对数据精度的要求,同时还使得数据搜集工作更加简易。
二、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
与传统的审计工作相比,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审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信息化使用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操作和完成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和能力,能够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和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整理归纳和分析,但从当前审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来看,还远远不能达到信息化审计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强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力度。
2.审计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
会计工作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的主要方式,因此会计信息应该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客观性,并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有效
的反应出来。但从被审计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来看,会计信息经常存在输入等方面的缺陷和错误,造成审计工作因缺乏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而无法有效开展,比如,加大了审计工作中取证的难度,影响审计工作正常发挥作用。
3.审计工作的支撑力度不够
审计工作是各级行政执法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更多的在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但是当前许多地方由于财力等因素并没有在资金、技术和人力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从而增加了数据化审计工作的难度。
4.数据采集阻力较大
目前,由于各部门及条管单位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如个人房产信息在房管部门掌握,企业登记信息在工商部门掌握,而纳税信息在税务部门掌握,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不共享,审计人员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大部分数据提供单位,尤其是非被审计单位出于对信息安全的考虑,不敢、不愿提供数据,造成审计人员无法采集到需要的关键数据。
三、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对策研究
1.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当前审计工作大多以抽样审计的方法为主,通过对样本群体的分析来反映被审计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审计环境等局限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被审计单位内部的个别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被充分反映。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得审计工作全覆盖成为可能,因此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国家审计的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资料等都普遍呈现电子化、数字化、海量化的特点,摆脱了传统财务信息、纸质业务开展的轨迹。在国际审计矛盾日益深化,国家审计主体能力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审计作为综合型监督部门必然要涉及众多社会经济活动,收集海量数据,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员就可以通过借助软硬件技术来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覆盖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防止经济活动中的现象。
2.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对策分析
未来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覆盖审计,这就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作为前提,那么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成为实现的保证。因此,在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争取地方的大力支持。加大对审计的财力投入,以满足审计机关对大数据审计工作需要应用到的软硬件设备配备及进行及时更新的需要。其次,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相关的技能培训,在转变当前审计工作思维,进一步拓展审计内容的同时提升审计信息化操作技能水平,以满足大数据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最后,完善相关的协调配合机制。健全、细化相关数据采集安全、保密责任规定,加大沟通协调力度,消除信息提供单位信息安全保密疑虑,为审计机关采集数据营造良好的社会及法律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特征,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审计工作发展方向和完善对策提出了理论措施,以此指导审计人员从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适应审计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坤.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7(7):25+27.
[2]王丽娟.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26):193-194.
[3]俞矜慎.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走向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16(5):144.
[4]王裕美,阳杰.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J].审计月刊,2016(5):18-20.
作者简介:吉凌云(1975-),女,汉族,山西临汾人,本科,中级审计师,山西省洪洞县审计局,主要从事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