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练习(经典)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练习(经典)

来源:九壹网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练习(经典)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勇气叩响成功的大门

听说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戴维选拔科研助手,年轻的书籍装订工人法拉第激动不已,赶快到选拔委员会报了名。但临近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被意外通知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因为他是一名普通工人。

法拉第愣住了,他气愤地赶到委员会。委员们傲慢地嘲笑说:“没有办法,一个普通的装订工想到皇家学院来,除非你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

法拉第犹豫了。如果不能见到戴维教授,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拔考试。若是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想要拜见大名鼎鼎的皇家学院教授,他会理睬吗?

法拉第顾虑重重。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还是鼓足勇气站到戴维教授家的大门口。教授家的门紧闭着,法拉第在教授门前徘徊了很久。“笃笃笃笃”,教授家的大门终于被一颗胆怯的心叩响了。

院子里没有声响。当法拉第准备第二次叩门的时候,门却“吱呀”一声开了。一位面色红润、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端详法拉第,“门没有闩,请你进来。”老者微笑着对法拉第说。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闩吗?”法拉第疑惑地问。

1 / 31

干嘛要闩呢老者笑着说当你把别人闩在门外时也就把自己闩在屋里我才不当这样的傻瓜呢他就是戴维教授。他将法拉第带到屋里坐下,聆听了这个年轻人的叙说和要求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法拉第说:“年轻人,你带着这张纸条去,告诉委员会的那帮人说戴维老头同意了。”

经过激烈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科研助手,走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庄严而华美的大门。后来,法拉第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院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把短文第7自然段开头加标点处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名鼎鼎:________须发皆白:________

3.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多处用了对比的方法。如,面对年轻的法拉第,选拔委员会委员们的态度是______的,而大名鼎鼎的戴维教授却是_____的。又如,法拉第成功前后的身份反差也很大,原先,他是一名______,后来,他成为______,并在皇家学院任职。法拉第的成功说明______的重要性。

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 / 31

冬夜里的野玫瑰

①维也纳的冬天,从阿尔卑斯山上袭来的寒风锋利如刀

②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那一个夜晚,他从学校里练完钢琴回家,走在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

③路过一家旧货店的时候,舒伯特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舒伯特认识这个小男孩,也跟自己学过音乐,和自己一样,是个穷孩子,甚至比自己还要一贫如洗。

④夜这么深了,小男孩没有回家,还站在寒冷的街头干什么?舒伯特一眼看见了小男孩手里拿着的东西,那是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舒伯特立刻明白了,小男孩是要卖这两样东西,可是谁会买一本没什么用的旧书和一件破旧的衣服呢?

⑤童年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他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舒伯特望着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正抬起头,那双充满忧郁和无奈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撞,他看见孩子的眼睛里噙满泪水。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舒伯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将那些钱交给小男孩说:“那本书卖给老师吧!

⑥舒伯特随手翻看看那本旧书。忽然,他看到书中的一首诗,立刻被吸引住了,禁不住站在路灯下仔细读起来,最后居然情不自禁地朗出了声: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⑦这是歌德的诗《野玫瑰》。不知怎么搞的,蓦然之间,寒冷的风,漆黑的夜都不存

3 / 31

在了,连周围的世界都不存在了,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⑧一段清新而亲切的旋律,就这样,从浓重的夜色中,从寒冷的夜风中飘来,他飞也似的跑回家,把这段美妙的旋律记了下来,这就是舒伯特一直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现在,这首歌曲的手稿已经价值连城了。

1.本文作者肖复兴,在小学阶段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文章《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贫如洗:_________________

价值连城: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点标出文中两处描写舒伯特很穷的句子,然后说说为什么如此贫穷的他,还坚持买小男孩的旧书。

5.用“﹏﹏﹏”画出第②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 / 31

6.用“ ”画出第⑦段中运用联想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舒伯特

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 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 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

5 / 31

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 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 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 下,屋中桌 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 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 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6 / 31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 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至少答出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31

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烛心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莉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样的邻居真让人无语……这不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明天说不定还来借什么。不,不行!”小莉的脑子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红红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莉一下子愣住了。她无力地蹲下来,扶住孩子的肩膀,脸却扭向一边,不敢与孩子对视……

1.这篇小小说只有二百余字,情节富于变化,语言凝练但意味深长。小说开篇只用

8 / 31

六个字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_____;小说很巧妙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站在“台前”的_____,一个是藏在“幕后”的_____。

2.第④自然段主要对小莉的_____进行了描写,第⑦自然段主要对小莉的_____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

3.小说在后面才点明小男孩的来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

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用“烛心”做题目呢?写出你的理解。

_____。

5.你喜欢这篇小说中的小莉吗?为什么?写出你的理由。

_____。

五、 课外阅读。

深山秋韵

清晨起来,简单地洗漱后,接过房东老人热情地递给我的一杯自采的山野茶,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喝一口,立刻感到神清气爽,浑身有着说不出的舒畅。

于是,我拿着茶杯,出门信步走进这深秋清晨的山野中,举目四望,仿佛置身于一个

9 / 31

梦幻般的仙境。一树树的枫叶高举着燃烧的火炬,一棵棵的乌桕树招展着鲜艳的旗帜。露珠在草丛间闪烁出灿烂的珠光。小鸟欢叫着,从这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炫耀着这里的充分自由。层层梯田铺展开丰腴的成热,片片果林悬挂着成熟的丰腴。我不知不觉地在一块被露水洗净的山石上坐下来,欣赏着色彩斑斓的深山特有的秋韵,聆听着幽雅迷人的深山独创的秋歌,任思绪在这纯净无尘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时,空气中缓缓飘来一阵草木特有的清香,我看到缕缕乳白色的炊烟在小村的上空蔓廷又集聚,集聚又蔓延。灵巧地编织成一幅洁白而又透明的纱幔,轻轻地覆盖在小村的上空,从而隔住了外界的烦躁和喧嚣对这里的骚扰,保护着这里的安逸和宁静。

一条小溪从远处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地飘来,在小村前面迁回成一泓明净透彻的池塘,

又从另一方悄悄地绕过,走向远方。姑娘们在池塘边浣洗着,那节奏均匀的捣衣声,在这深山里回荡出一曲清纯古朴的歌谣。我想,她们洗去的可能是一个枯燥而烦闷的季节,迎来的一定是一个新的清爽而丰厚的希望。

几声悠扬的鸡鸣和一阵铿锵的犬吠,将我从遐想的幻境中唤回到现实的人间。一回头,猛然发现房东老人正在我身旁祥和地微笑着。我知道,他已经在这里陪我很久了。他是来叫我回去吃早餐的。于是,我随着他踏上这条枫叶和乌桕叶铺就的海绵一样柔软的山路时,心情就像当年走过红地毯时一样的激动,是的,我想我已经与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之缘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__________) 丰腴——(__________) 集聚——(__________)

10 / 31

2.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的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美丽的景色。

4.联系上下文,画“﹏﹏”句子中“枯燥而烦闷的季节”指的是______________,“崭新的清爽而丰厚的希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表达了作者( )

A.对房东老人的感激之情

B.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C.对深山秋韵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我积累的描写秋景的古诗名句是: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文章。

在十六七岁时学会握手

①出发前,我将班里56名十六七岁的学生分成了28组。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游玩,只能有28人参加,剩下的一半必须老老实实待在教室里自习。

11 / 31

②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觉得我的安排严重不公,因为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主动放弃这次机会,甘愿待在闷热的教室里。

③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想用这种非暴力的手段迫使我就范。

④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我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你们是同学,不管我把你们56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个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你的同件?”

⑤这番话,再度使他们陷入沉默。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

⑥清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班长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28人。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的谦让,令我肃然起敬——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者让给了弱者,男生让给了女生。

⑦名单上有多处涂改的痕迹,不难看出,他们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⑧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学生主动握一握那些让出机会、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只十六七岁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那么和谐,那么温暖,那么友爱。 ..............

⑨旅行途中,我建议他们写一篇简单的游记,送给这28组里的另外一个人,让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你的快乐以及这沿途的美景。

12 / 31

⑩回程后,不管多么顽劣、多么厌学的孩子,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作业。当他们把游记主动送给那位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时,阳光忽然灿烂起来。我让他们再次握手 感谢那位心地善良的同学 让你有了一段开心的旅程 感谢那位胸怀宽广的同学 让你有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他们的右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没有谁因错失了良机而沮丧,也没有谁后悔当初的抉择。

⑪其实,我想让他们见识的,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中的见闻,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把最宝贵的财富装进自己的人生行囊中。

1.给第⑩段画“﹏﹏﹏”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2.第②段中写到“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透过行为可见人物内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学生,听到“我”宣布这个消息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人物说话时可不用“说”来表达,第④段画“ ”部分你想换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声音的延长 B.特殊含义 C.解释说明

5.当“我”宣布只能有28人外出游玩后,同学们的表现有哪些变化?

13 / 31

(______)——沉默——(______)——(______)

6.第⑧段加点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可以从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两次写到“紧紧握在了一起”,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章内容来看,最后一段中“最宝贵的财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中“我”的做法,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14 / 31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的月光 (______)的翡翠 (______)的交响曲

(______)的山野 (______)的柿子 (______)的水墨画

15 / 31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________)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________)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________)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________)

3.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16 /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外阅读。

请传递给下一位

①一场大雪,将我们困在了沪浙皖高速路上。

②7个多小时过去了,车龙动都没动一下。又饥又寒,我们一家3口,蜷缩在小车里。为了省油,年早熄了火。

③儿子又喊饿了。还是早上吃的一点早饭,我们也饿。可是,车上仅有的几盒饼干已经吃完了,只剩下几袋方便面和冰冷的矿泉水。妻子只能无力地安慰儿子。

④我下车看了看,车龙前不见首,后不见尾。路面上的积雪已经有十几厘米厚,而且结了冰,踩在上面,很滑,根本不能行走。高速路外,完全被大雪覆盖,甚至连个村庄都看不见。此时我的内心焦急惶恐。儿子在车里嚷:“会不会是《后天》降临了啊。”《后天》是一部美国电影,场面很恐怖。

⑤我回到车上,打开收音,调到交通频道。收音机在反复播放,因为骤然而至的大雪,高速路都已经封道了。我们这条沪浙皖高速路也封了,正在组织抢修。

17 / 31

⑥突然,前面的小车车门打开了,走下来一个中年男人,只见他扶着车子走到车头,接过一个袋子,又扶着车子走到车尾,在朝我打手势。

⑦我下了车。中年男声喊,这是前面送过来的盒饭,你帮往后传一下。我小心翼翼地扶着车子,挪到车头,伸出手,将他手里的袋子接了过来,疑感地问他:“怎么回事啊?”

⑧他说:“我也不知道,袋子里是盒饭,是我前面的车子传过来的。”听他一说,我抬头往前一看,果然前面每辆车子边都站着一个人,在摸索着传递。中年男声说:“可能是有人将盒饭送上了高速路,路太滑,没法一辆辆送,才想出让大家互相传递的办法吧。”

⑨我明白了。扶着车子,我慢慢到车尾,喊我后面的驾驶员。后面是辆大货车。我将中年男人的话重复了一遍,请他将盒饭往后传递。

⑩又一袋盒饭传了过来。中年男人问我:“车上有老人和孩子吗?有的话,先拿一份盒饭给他们。”我感激地冲他笑笑。

⑪就这样,大雪纷飞中,一袋袋盒饭从前方传来,又从我的手上传到后面车上的人手上。几次听到惊叫声,路太滑了,虽然扶着车子,一不小心,还是会摔倒。雪飘落在每个人的头上、脸上、身上。我前面的人,后面的人,都像个雪人。

⑫终于,后面的货车司机告诉我,不用再传了。后面的人,都已经接到盒饭了。⑬这一袋盒饭,是我和妻子的。坐在车里,打开盒饭,还着温温的热气。

18 / 31

⑭几个小时后,高速路终于恢复了通车,长长的车龙在缓慢地向前移动。每一辆车,都打开了双跳灯。温暖的橙色,在冰天雪地的高速路上,汇成了一股暖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每空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⑭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心读完全文,说说标题“请传递给下一位”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被尊重的快乐

19 / 31

①儿子这些天特别开心,他告诉我们,他有新朋友了。他的新朋友,是小区门口的一名保安。

②儿子性格内向,很少和陌生人说话,他怎么会和小区的保安混熟的?

③儿子说,有一天,他一个人从外面回家,门口站岗的保安突然说了声:“你好”。儿子吓了一跳,回头看看,也没别人呀。原来保安是问候他。这让儿子非常意外,因为激动,儿子的小脸憋得通红,他也仓促地向他问候,“你也好!”保安笑了。

④儿子说,从来没有大人那么礼貌地问候过他。他很开心,也很害羞。他记住了那个保安的笑容,他脸晒得很黑,牙齿好白。

⑤此后,每次经过小区大门口时,儿子都会留意是不是那名保安值班,如果是他,,他一定会向儿子问好,而儿子也早就在心里准备好了问候,离大门远远的,儿子的脸上,就隐约露出期待的笑容。

⑥就这么简单,儿子和小区门口的一名保安,成了朋友。而他们的友谊,仅仅是儿子从大门口进出时,两人互致的问候。

⑦只有他和我打招呼,我喜欢他。儿子骄傲地说。

⑧我摸摸儿子的头。

⑨其实,每次从小区大门口进出时,值班的保安都会向我致以职业性问候。我会礼节性地笑笑,或者点点头。但也有很多时候,心中正在想着事情,或者赶时间,就匆匆走过

20 / 31

去了。这时,保安的问候就像一阵风一样,轻轻飘过。

⑩从来没有留意过,这种职业性的问候。

⑪去饭店吃饭,迎宾小姐会列队欢迎,“先生,中午好!”“先生,晚上好!“声音甜润。进去的食客,一个个昂着头,腆着肚皮,目不斜视,对迎宾小姐的问候,也是充耳不闻,仿佛你推开门,门轴就会发出声音一样。迎宾小姐们似乎也早习惯了这一切,即使你视而不见,她们的脸上还是会堆着职业化的笑容,嘴里发出职业化的问候。问候的和被问候的,都了无趣味。

⑫很多公共场合,你能听到这样职业化的标准问候,而被问候的人,常常无动于衷,好像什么也没听见。

⑬依稀觉得,小区门口的保安,好像现在也不问候了。当有人从大门口进出时,他们只是笔直地站立,目不斜视,冷若冰霜。这不能怪他们,谁能忍受自己的问候,像哈出的一口气一样,无声无息啊。

⑭有一次,和儿子一起经过小区门口,那名值班的保安问候儿子和我:“你们好!”儿子看看我,又看看他,自豪地问候他:“你好!”

⑮儿子一脸灿烂,我注意到那个保安的脸上,也红光满面。我想,我的儿子和他的保安朋友,都是因为受到尊重,而无比快乐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21 / 31

视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儿子”和“保安”的友谊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对文中划“_____”线句做两条批注。

语句:保安的问候就像一阵风一样,轻轻飘过。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

3.划“____”线句对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人尊重是快乐而幸福的。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请用不少于50字的文字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飘香的生命

22 / 31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黃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如此啊!

23 / 31

1.“提醒”的“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画。“醒”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睡眠状态结束或还没入睡。②酒醉、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常态。③觉悟。④使看得清楚。“提醒”的“醒”应选第_________种解释。“幡然醒悟”的“醒”应选第_________种解释。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

顾(______)失(______) 扬(______)避(______)

若(______)若(______) 严(______)酷(______)

4.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 31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

2.戴维教授很出名,知道他的人很多。 戴维教授的头发和胡须都白了。

3.当你将他人拒之于千里之外时,也封闭了自己的心灵(空间)。

4.嘲笑、傲慢 和蔼、礼貌 书籍装订工人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勇气

二、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形容非常值钱,能卖很高的价钱。

3.贫穷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遇见了比他更贫穷的学生,因善心,他买下了男孩的旧书,旧书带给他创作灵感,并因此写出会唱至今的名作《野玫瑰》。

25 / 31

4.①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 ......................

②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 ...................................

因为他心地善良,同情穷孩子。

5.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

渲染了环境,突出了当时的寒冷,更能表现出舒伯特的善良和他看见歌德优美的诗歌时那种投入、忘我的情态。

6.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已经被歌德写的优美生动的《野玫瑰》深深陶醉了。

三、

1.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

2.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3.“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

26 / 31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

5.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颜如雪”。

四、

1.室内一片漆黑 小莉 小男孩的妈妈

2.心理 动作 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题

3.这样写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中心、主人公的形象

4.本文题目“烛心”,把“烛”和“心”巧妙组合起来,送两根蜡烛,本是区区小事,但它代表着小男孩及其妈妈关心刚刚乔迁新居一切尚未安排就绪的邻居的两颗炽热的心。既是对主题的揭示,也是对人物的美好心灵的赞颂

5.我不喜欢,因为做人要有一颗爱心,要像小男孩的妈妈那样,待人热情,与人为善。

27 / 31

五、

1.舒适 丰满 汇集

2.枫叶 乌桕树 露珠 小鸟 梯田 果林

3.枫叶 燃烧的火炬 乌桕树叶 鲜艳的旗帜

4.夏季 秋天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5.C

6.示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六、

1., , ; , , 。

2.我是不可能主动放弃这次机会,因为待在闷热的教室里太无聊了。

3.我严肃地告诉他们

4.C

5.哗然 窃窃私语 沉默

28 / 31

6.排比 同学之间谦让、友爱的氛围

7.出游前的祝福和叮咛 出游同学归来后的感谢

8.老师通过一次特殊的旅游活动让同学们懂得尊重、体谅他人,做事要谦让,心存感恩。

9.处事冷静,体谅他人,懂得谦让,学会感恩等。

10.赞成 因为通过举行的一次特殊的旅游让学生们懂得了尊重、体谅他人,做事谦让,心存感恩,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七、

1.柔和 碧绿 绝伦无比 空旷 黄澄澄 美丽

2.不甘示弱 垂涎欲滴 载歌载舞 一望无际

3.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

4.田野是翡翠。

5.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

29 / 31

6.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八、

1.因为一场大雪,我们被堵在高速路上,又冷又饿时,有人传递来温热的盒饭,帮我们渡过难关,温暖回家。

2.焦急惶恐 疑惑惊讶 愉快感激

3.环境描写。作用:交代环境的恶劣,说明堵车和“我”内心惶恐的原因,为下文传递盒饭作铺垫。

4.表面是车灯的橙色汇在一起形成了暖流,实际指内心的温暖。

5.将爱心传递给下一位。

九、

1.明明睁着眼睛看了,却什么也没见到。形容对看到的事情漫不经心,不重视。 内心没受到任何触动。形容对该关心的事毫不关心。

2.儿子从大门进出时,两人互致问候。 这句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保安的问候比作一阵风。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保安的问候毫不在意的样子,体现出了我们之间的冷漠。

3.肖像(神态)描写,揭示了食客们的高傲,自以为是的神态和心理。

30 / 31

4.我每次都会跟学校门口的保安叔叔互相问候。每天早晨当我到校门口时,保安叔叔都会冲我微笑,我会跟他们说早上好。

十、

1.x xǐng 西 9 ④ ③

2.难道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不会湿润吗?

3.此 彼 长 短 隐 现 寒 暑

4.引出下文。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的原因是被老大爷感动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原因是愧疚。

6.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

31 /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