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名字
作者:张丹丹 金媛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4年第03期
摘要: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联想编码和提取方面存在特殊障碍,最新的研究通过使用具有生态效度的名字——面孔配对来评估这种障碍。在两个实验中,年轻和年长的被试分别在有意和无意学习指导的条件下,学习一系列的名字——面孔对,然后让被试对面孔、名字和面孔与名字关联的认知进行测验。
关键词:老龄化;情节记忆;联想记忆;学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TP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131—02 一、引言
以往大多数关于面孔和名字的记忆的研究都使用了线索回忆测验。在线索测验中,呈现给被试一系列的面孔,各搭配一个合适的名字,随后需要被试报告与所呈现出面孔相对应的名字。这些线索回忆任务存在的问题是老年人的成绩反映的是他们对名字记忆的障碍(项目障碍),还是对名字——面孔之间联想的障碍(联想障碍),这方面并不是很明确。目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考察年龄相关联想缺陷与学习信息时意向相关程度。以前使用单词——颜色或者单词——空间位置对或者单词配对的研究显示,在无意学习和有意学习指导的条件下老年人都显示了联想障碍。 二、实验一 1.方法
被试:实验中的被试是24名年轻人(18~21岁)和23名老年人(65~81岁)。两组年龄的被试具有相同的正规教育水平(p>.10)。
设计:实验采用的是2(年龄:老年、年轻;被试间)*3(测试:面孔、名字、联想;被试内)混合设计。
材料:学习材料包含三组,每组由27个名字——面孔对组成。其中一半的面孔来自年轻人(18~25岁),另一半来自老年人(65~80岁),男女各一半。名字(男女各半)是从电话目录中随机取样。
过程:让被试独自看电脑显示器上出现的27个名字——面孔对,每对的呈现时间为三分钟,对与对之间会有0.25分钟的间隔。学习条件是有意学习,告知被试不仅要注意每个面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名字而且要注意名字和面孔的搭配,因为之后将对名字、面孔和名字——面孔对记忆进行测验。
学习阶段之后将会进行6分钟的分心活动,让全部被试进行三个记忆测验。任何名字和面孔只能出现在一个测验中,每个测验中每4秒钟呈现一个刺激,被试要以是—否来做出反应。 “名字”测验之前告知被试会看见相继呈现的16个名字(8个在学习阶段呈现过,8个在学习阶段未呈现),见过的名字回答“是”,新出现的名字回答“否”。同样,在面孔测验之前,告知被试将会呈现16张人脸(8张在学习阶段呈现过,8张在学习阶段未呈现过),学习阶段能识别出来的反应“是”,不能识别的反应“否”。最后,告知被试将会在学习阶段呈现附带面孔的一个名字,一半的时间将会出现在学习阶段出现的成对的名字——面孔,另一半的时间呈现搭配错误的名字——面孔,要求被试对保持原样的配对反应“是”,对重新组合的反应“否”。实验性测验开始时,每个测试之前要进行练习测验来澄清被试的疑问。 2.结果
实验一分析采用的是2(年龄:年轻人,老年人)*3(测验:面孔,名字,联想)的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分析显示年龄变量的主效应不显著F (1, 45),p>0.01,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表现水平相同。测验的主效应显著F(2,90)=46.29,p
在联想测验中,老年人的成绩却低于年轻人(M =0.38, SD=0.21, and M =0.27, SD=0.20, for young and old, respectively),差异接近显著,F (1, 45)=3.23,MSe =0.041, p=0.07。这个发现为老年联想障碍提供了证据。 3.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AHD理论可应用于面孔——名字之间的联结。无意学习条件下老年人在名字与面孔绑定记忆上出现障碍,而在面孔和名字的记忆中记忆效果类似。实验结果与Naveh-Benjamin等人的一些相关报告相同,同时把它扩展到了使用“是、否”再认程序条件下。本研究中,在的名字和面孔测试中,老年人与年轻人成绩相同,证明了老年性联结障碍伴随着完整的成分。当前的实验中,这种模式似乎排除了成分记忆中存在老年性障碍。 三、实验二
实验一表明,在有意学习的条件下,老年人在记忆面孔——名字联想中显示出了一种缺陷。实验二将会评估同样的缺陷在无意学习中是否仍将存在,这些结果将表明至少老年性的联想缺陷的部分与自动操作相关。但是,如果证明在无意学习条件下不存在联想缺陷,那么就指出这种缺陷的主要来源是策略性程序。 1.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被试:42名年龄在70~85岁的老年人和42名年龄在20~26岁的年轻人。
设计:实验采用的是2(年龄:老年人、年轻人、被试间)*3(测验:面孔、名字、联想、被试内)混合设计。
材料和程序:记忆任务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程序与实验一相似。使用一组48张名字——面孔对,每对呈现时间为3秒钟,每对呈现的时间间隔为0.5秒钟。每个测验包括32个刺激(16个目标刺激,16个干扰刺激),刺激的性质与实验一相同。与实验一相比不同的是,直到测试系列开始时才让被试知道将会进行的记忆测试。 2.结果
使用每名被试的击中率减去误报率来衡量记忆成绩。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的是2(年龄)*3(测试:名字、面孔、联想)。年龄的主效应显著F (1, 82), p =0.01,年轻人的成绩要高于老年人。测验的主效应也是显著的F (2, 1),p=0.001,名字和面孔的分数相似,都高于联想测验的得分,年龄和测试的交互效应则不显著。年轻人和老年人在联想测验与成分测验的成绩有所降低。进行一项以错误报告为测量变量的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的主效应显著,年轻人的误报率成绩要显著地低于老年人。 3.讨论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虽然老年人的总记忆成绩要低于年轻人的总记忆成绩,但在无意学习的条件下,老年人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联想障碍(包括击中率减去误报率、的击中率和误报率的测量),实验结果与以往两个研究结果不同。 四、综合讨论
实验报告的结果都重复并扩展了以往文献的报告结果,当前研究的另一个贡献是更具体地分析了老年人联想记忆障碍中存在的潜在因素。当前的研究在无意学习条件下,在进一步地分析与年龄相关的联想障碍时指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分析了击中和误报上的反应,老年人的成绩中出现了特定的障碍。
当前的实验在记忆与生态学有关的刺激上扩展了ADH理论,并显示出老年人在名字——面孔联结的记忆中存在着缺陷。然而,这种缺陷仅发生在有意学习中,在无意学习中并不存在。这个发现强调了联结缺陷中的策略性程序的作用,认为老年人在有意编码信息阶段中有效地使用联想策略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困难。 [参考文献]
[1]Bastin, C. & Van der Linden M. The effects of aging on the recogni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associations[J].Experimental Aging Research,20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Brehmer, Y., Li, S-C., Müller, V., v. Oertzen, T., & Lindenberger, U.Memory plasticity across the lifespan: Uncovering children’s latent potential[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
[3]Castel, A. D. & Craik, F. I. M. The effects of aging and divided attention on memory for item and associative information[J].Psychology and Aging,2003.
[4]Chalfonte, B. L. & Johnson M. K. Feature memory and binding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J].Memory & Cognition,1996.
[5]Craik, F. I. M. & Byrd M.Aging and cognitive deficits:resources[J].In F. I. M,1982.
The role of atten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