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来源:九壹网
学术沙龙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3-11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张敏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哲学的存在论(ontology),通常的汉译是本体论,意指形而上学及其核心学说。自从巴门尼德以来,古希腊 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于存在问题的思考越加深入,最终在亚里士多德本人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中第 一次集中和系统的表述出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第一哲学”的讨论,第一哲学的对象不 是任何特殊的存在者而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也即存在本身。因而,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关于存在本身的 学说——存在论是第一哲学,也即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亚里士多德说:“存在着一种考察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就 自身而言依存于它们的东西的科学。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各部类的科学,因为没有任何别的科学普遍地研究作为存 在的存在,而是从存在中切取一部分,研究这一部分的偶性,例如数学科学。”。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针对不同领域 的特殊的存在者,而第一哲学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从而保证了科学研究对象的领域划分。 关键词:存在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中圈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5—531 2(201 3 J32—0268~01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一句话是:“求知是所 有人的本性”,所有人都有求知的天性,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 很中肯的。虽然亚里士多德“作为存在的存在”这一说法从方 法上承继了自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以来的追求最高的普遍性这 一达到智慧,只有从事“研究最初原因和本原”的人才是有智慧 的人,也只有这才算是智慧。从感觉和记忆开始逐步上升而达 思路,但并没有把它视为一种族类的普遍性或最高因,而是 既然存在超出了存在者的种,族类的规定性,自然不能_}{{ 把它视为超出族类(种)规定性的普遍根据。 种加属差的方式来进行定义。但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核 到的经验,技术,科学等并算是智慧,只是不同层级和不同领 域的知识而已,这些知识只对于特殊的领域才具有普遍性。由 此可见,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智慧”具有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 普遍性,而不是哪一个特殊领域的普遍性。我们知道,所谓“哲 学”即“爱智慧”(Philosophie,philosophy),爱的就是最初原因以 及对此的追问,而且这最初原因同时又具有超越一切特殊领 心问题就是存在问题,所以他采取的策略是对“存在的意义” ①进行分析,以此为契机把问题转入存在(者)的种类。事实 上,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转进正是问题出现的地方。他认为存在 主要有两种意义,或者是偶然的属性,或者是就自身而言的存 是由于文雅的恰巧属于这个白净的人,它恰巧是这个白净的 域的普遍性。于是,我们暂时得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基 在。就偶性而言的存在,例如我们说这个白净的人是文雅的, 本思想,就是探求一切事物(存在者)的最终原因和普遍根据。 那么什么“是”一切事物(存在者)的最初原因和普遍根据呐? 亚里士多德认为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他说:“我们应当把握 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之最初原因。”。“作为存在的存在”作为 一人的偶性。就自身而言的存在,例如实体,关系,主动,被动,处 所,时间等这些范畴。另外,确定性,潜在性也属存在的意义。 但是,不管存在有多少种意义,亚里士多德说:“全部都与一个 切事物(存在者)的最终原因和根据不同于一切事物(存在 者),它超出了存在者及其规定性。对此,亚里士多德本人有清 醒的认识和明确的说法:“如若普遍更是本原,显然就应是最 本原相关。”,这个本原就是实体,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哲学 家应做的事就是掌握实体的原因和本原。”。在亚里士多德看 来,哲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实体”的追问,这也就说明第一 哲学就是探讨“实体”的学说。 注释: ①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正是从“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的重新发 问开始,由此也引发了存在论转向,即“存在不同于存在者”,更准确 的说是“存在不同于存在者的存在”。 初的种,因此它们述说所有的事物。于是存在物的本原就会与 原始的种一样多,一和存在都将是本原和实体,因为它们最普 遍地述说所有存在物。然而一并不是存在物的种,一不是,存 在也不是。”。显然,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本身作为一切存在者 的普遍根据,它本身既不是任何存在者,也不是存在者的种, 它超出了存在者及其规定性(例如“种”)。海德格尔对亚里士 多德的这个洞见有一个评判:“存在的‘普遍性’超乎一切族类 上的普遍性。按照中世纪存在论的术语,‘存在’是 ‘参考文献: 【11[ ̄i希腊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I.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3. transcendens[超越者1’。亚里士多德已经把这个超越的‘普遍 【者1’的统一性视为类比的统一性,以与关乎实事的最高族类 概念的多样性相对照。不管亚里士多德多么依附于柏拉图对 存在论问题的提法,凭借这一提示,他还是把存在问题置于全 新的基础之上了。”,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评判还是 [2】【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I胨嘉映,王庆节合译.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 2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