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近期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
截止2013年底,我行各类贷款余额为825.16亿元,较上年新增114亿元,贷款余额及新增额创历史新高,资产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行各项业务的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了业务发展基础。2014年,我行计划贷款投放新增必保150亿元,力争180亿元,资产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在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促进全行信贷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夯实对公信贷业务的管理基础,提升全行对公信贷业务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水平,保证全行资产质量稳定,着力构建合规稳健的运行环境,现对全行近期信贷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 全行资产质量总体情况
截止2013年底,我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亿元,较上年减少0.82亿元,贷款不良率为0.32%,较上年降低0.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额、率连续多年实现双降,贷款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全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虽然我行能够保持信贷资产质量持续稳定向好,但由于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不良贷款防控与逾期贷款反弹压力加大,保持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有六户近两年新发放的小企业客户贷款到期后无力归还,进入不良,总计贷款金额5800万元(其中四户是2013年进入不良,金额4400万元),同时,部分客户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临时性违约情况时有发生,虽然最终收回了贷款本息,但实际存在的风险隐患逐渐显露。
二、 审计检查发现我行在信贷业务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甘肃总审计室在对我行信贷业务的审计和我行组织的各类信贷业务合规性检查中主要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小微企业存在客户基础信息、信贷业务申报信息、评级信息不真实问题;二是虚增信用需求量,人为放大授信额度;三是应纳入集团项下管理的客户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四是部分企业贷款资金存在被套取和挪用的问题,信贷资金监管与跟踪不到位;五是未落实贷款条件发放贷款;六是异地信贷客户检查、监管不力,个别贷款出现拖欠情况;七是对固定资产贷款项目的合规性审查不严格,八是个别行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信贷资产检查报告内容不全面、不深入、不详实;九是未定期对押品进行实地检查导致未及时发现押品风险状况,不及时进行押品价值重估。上述问题的出现,反映出个别二级分支行信贷业务管理存在重贷轻管,屡查屡犯,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和改进信贷业务管理工作,确保我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三、 对近期信贷工作的要求
(一) 加强信贷基础管理,提升信贷经营能力
2013年,各行要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省分行提出的关于“2013年甘肃分行等级行力争进入二类行”的总体发展要求,严格执行我行的各项信贷制度,行业、项目符合国家宏观和我行信贷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和资本运用效率,形成稳健、有竞争力的信贷结构,提高信贷经营的质量和效益。
(二)坚持合规经营,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各行应针对内外部审计、省分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成因,吸取教训,避免相同问题重复出现。要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理念,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检查,
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内控水平,进一步完善“三道防线、四道门槛”风险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全行对公授信业务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水平,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审慎经营的关系,强化合规守章意识和案件防控意识,切实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全行对公授信业务健康平稳发展。
(三)加强贷前调查工作,确保贷款客户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
严格按照我行的工作程序和要求收集审核客户资料,对客户的各类证照、相关批文要到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查证核实,加强对审核、审批环节的内部控制力度,充分发挥岗位制衡作用,对于贷前调查资料明显虚假而通过审核、审批,同意发放贷款的经办行进行预警和通报,杜绝此类风险事项的发生。
(三)加强各类系统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非现场监控能力
各行要加强对各类系统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经办人员业务能力,保证各类系统中条件设置、信息数据录入更新的严肃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各类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一致,强化非现场监测的力度。避免由于经办人员业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信息录入错误,影响到全行资产质量、信贷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以及客户的信誉状况。
(四)夯实信贷业务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授信业务精细化管理
各二级行要认真总结和查找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在制度、人员、流程和管理上进行剖析,进一步加强客户选择、尽职调查、贷款资料真实性、贷款条件落实、押品管理、本息回收的提示和实时监控、贷款资金使用监控、十二级风险分类和风险暴露分类、贷后检
查等授信业务关键环节风险控制工作,严格落实我行信贷的各项要求,杜绝流于形式的操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面提升我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全行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各行要严格执行总分行关于贷后管理的相关要求和制度规定,加强贷后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贷后检查的工作职责,定期开展对信贷客户的贷后检查,要通过月度走访、日常跟踪监控、定期检查等方式深入做好贷后检查工作,贷后检查报告要体现实质内容,不能流于形式。认真、翔实、准确的撰写资产检查报告,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开展信贷资产十二级风险分类和信用风险暴露分类工作。强化贷款支付环节管理,严格审查客户的供销合同,严格按照我行的要求对信贷资金用途进行审核,加强对客户资金流向的持续监控,对客户实际支付情况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实地调查等多种渠道核实信贷资金的真实用途。信贷资金要严格遵照监管要求选择恰当的贷款支付方式,避免我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融资和房地产开发领域,提高信贷资金流向监管力度,加强风险管控,规范全行信贷业务发展,完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全行贷款新规走款率持续满足外部监管要求。
(六)高度重视资产质量管理工作,持续优化我行资产质量。
今年以来,为有效巩固全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优势,提高全行对公表内外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对全行经营效益的贡献度,省分行分别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到逾期贷款及垫款管理办法(试行)》和《甘肃省分行2013年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各行要严格执行总分行下发的相关文件和提示,继续做好资产质量管理工作。
(七)合理测算客户授信额度,避免过度授信
在确定授信额度时要根据客户的经营规模、资金运行情况、发展前景、整体银行借款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确定客户资金需求量,避免错误测算信用风险敞口,造成人为放大授信额度,造成对客户过度授信,防控由于对客户过度授信发生的风险事项。
(八) 规范集团客户授信管理,防止多头授信
各行对具备集团关系管理的企业信贷客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关联企业予以充分识别和分析,要理清客户关系树,对符合集团客户授信条件的客户要及时纳入集团统一授信管理,防止多头授信。
(九)充分发挥贷款的杠杆作用,促进多元化经营的同步推进
今后各行在对客户进行贷款营销时,要制定相应的贷款、增存、稳存、中收、有效客户提升、代发工资、电子渠道、理财产品等联动方案,要提高和调整信贷投入、产出贡献的能力,使我行的贷款(稀缺资源)投放实现利益最大化,不能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也不能出现“建设银行建设他行”的现象,逐步形成多元化经营的良性循环模式。
(十)落实贷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