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西方哲科角度哲学

从西方哲科角度哲学

来源:九壹网
・文学研究・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2015年第4期 从西方哲科角度哲学 倪盼睿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摘江苏南京210096 要:不同的语言体系造就不同的文化体系。西方文字语法严谨,故其文化偏重辩证;东方文字抽象而灵活,故文化 偏重于总结和应用。西方文化犹如钻石,璀璨高贵;东方文化犹如翠玉,含蓄温婉,独一无二。地域的隔离引起思想的迥异, 然而其二者思考的对象却同样是世界。因此本文将从西方哲科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哲学,并讨论其给我们带来的新的灵感。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认识论;二元鸿沟;易经 ’ 一、关于古希腊哲学 (一)存在的定义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限者为本源,而这是由于一切生自 并灭入无限者,化生一切的应当什么都不缺,这里他已经给 出了相对辨证的过程了,而引用高尔吉亚的观点,无限者因 为无限,并不在任何地方,也即无限者不存在。在高尔吉亚 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做如下推断:存在如果是派生于非存在 的,即存在的产生者不存在,即存在非派生,即存在派生与 否是同一的。这里涉及了一个存在的定义问题,存在是指在 一个地方还是指其他?这里是古希腊哲学不完美,尚未深入 的一个点。至于后来柏拉图得出的对“一”的讨论的结果, 又间接地证明了高尔吉亚的讨论过程。我们只能假定存在, 不然哲学就站不住脚,而柏拉图事物即存在又不存在的观 点矛盾的根源在于相是永恒的存在还是心理概念的界定,如 果假设相是心理概念,那他对事物存在性的辨证就会避免。 所有事物在自身或它们之间显得即存在又不存在,其根源在 于二元鸿沟,引起了知识定义的困难。人生来就是为了思想 一切的,但永远无法做到。事物是无数信息的叠加,所以古 希腊哲学家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不予讨论认识无法达到的领 域,但同时又对本质和永恒探讨不休,甚至走向神性,这里 就显得十分矛盾。 (二)古希腊哲学认识论 苏格拉底认为人不能获得真正的真理,而柏拉图却在定 义哲学时讲到:哲学是追求事物永恒本质从而获取关于宇宙 整全的知识的学问,并指出爱智者心灵中的某部分最终把握 了实在时,哲学家的工作才算完成。而显然,我们只能假定 人不能把握实在,否则我们可以将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都罗 列出来,哲学也将不是今天的模样。 (三)亚里士多德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具有高度的严懂性,然而在心灵的表 述上却十分模糊:一方面他说心灵是由于偶性地存在于事物 之中(事物之间必为偶性,且由其之中演化而来)的运动和静 止的最初本原和原因r引用阿那克萨戈拉的心灵学说),一方 面又说心灵是指灵魂中思维和判断的部分。而在之后的论述 中,神造就了心灵和自然,从而产生了运动则与第一种论述 自洽,其实仔细思考,两种表述其实是等价的。此外,在形 6 而上学的讨论中,他一方面认为实体无偶性的意义,一方面 又认为内在于事物中起规定标明作用的为实体,即具有偶性 的意义,是矛盾的。在归类实体时,他一方面说是其所是就 是那些其原理(形式因)即是其定义(是什么)的事物,且个体 由质料和形式组合而成(不是构成,因为两者都是实体),另 一方面又说是其所是和个体是一回事情。因此,古希腊哲学 是有硬伤的,不论是对自身,对知识的定义还是对把握自然 的初衷的坚持都是不理想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近现代哲 学,而我们能否将这些破绽一一找出,仍未可知;而正是为 了获得一个没有破绽的哲学体系,才有了理想语言的提出。 二、中国哲学给我们带来的新的灵感 (一)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东坡易传》有言日:古之言性者,如告瞽者以其所不 识也,瞽者未尝有见也,欲告之以是物,患其不识也,则又 以一物状之。夫以一物状之,则又一物也,非是物矣。彼惟 无见,故告之;以一物而不识,又可以多物眩之乎? 正如苏轼所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全部来自感官,我们 又何尝不是“瞽者”呢?不论是辨证还是归纳,其来源就是 不可靠的,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把握自然,问题不是在于语言 表述,而是整全信息的获取。康德在论证先验思维方式时有 过十分精彩的阐述:我要么假定先天概念遵照对象,这会使 如何先天知晓对象的方式陷入从前的境地;要么假定对象被 先天概念唯一地阐述。这为思维纯粹理陛对象提供了一块试 金石,但他在回避讨论无法讨论的东西,从而做出了简化措 施。经过检验的先验哲学的确是可靠的,本人也十分赞同, 但这对消除二元鸿沟的初衷无任何意义。正如物理学只研究 概括性的规律而对特例不感兴趣,对纯粹理性的批判仅限于 对象在先天概念中的唯一表述。大自然只给人类发现他们能 发现的东西(玻尔),似乎二元鸿沟存在且无法填平,一切简 化措施只能将自然切成碎片,简化者有责任将其还原(爱丁 顿),纯粹理性先验的思维模式似乎无法满足这一点。承认 物理知识的结构性,就可以消除二元鸿沟(爱丁顿1的论断也 似乎遥遥无期,承认我们只知道物理宇宙的结构性只能是消 除二元鸿沟的前提,而是否能消除,本人则持否定态度。 (二)天人合一 《易》有言日:命之号l生,非有天人之辩也,至于一而 2015年第4期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文学研究・ 无我,则谓之命耳。 现今我们普遍认为,阴阳即世界矛盾的两个对等的侧 在讨论杠杆问题的时候,阿基米德提出了一个基本猜 面,可以相互转化,阴极必阳,阳极必阴,其实不然。上 想: 六卦辞日: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而上九卦辞日:亢龙,有悔。 在距离它们的支撑点相等距离作用的相等重量的量值处 由此可见,老阴可生少阳,老阳未必能成少阴,阳在事物的 于平衡。 发展中地位要高于阴。在老子道经中有言日:万物负阴而抱 基于这一猜想,他成功地得出了如下方程: 阳,冲气以为和。其中“负”与“抱”的差异也阑明了这一 G1’,1=G2‘r2 点。接下来我将试图证明这一点。阴爻为空,我们记为0, 撇开任何经验,按照所谓的充足理由律,这完全是自明 阳爻为满,我们记为1,而阴阳变爻其实是二进制的计算过 的,因为整个系统是“对称”的。阿基米德的命题实际上具 程。阴爻演化0+1=1为阳爻,阳爻1+1=10为阳爻加阴爻,且 有高度的证据,它显著地具有资格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阳上阴下,而非少阴。故阳在演化中满的性质占据了先机。 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在上述安排的位置上,那么它还显现是一 既然阳的演化等级高于阴,那么为何在太极阴阳鱼上它们的 个高度强制的本能的知觉,也就是由我们自己身体的对称性 地位是对等的呢?其实阴阳鱼图案来自于日影盈缩,它是一 决定的结果。进而,对具有这个特点的命题追求是一种出色 个天文记录图,底色应该是黑色,表示宇宙的本质为空。而 的手段…使我们自己在思想上习惯于自然在它的过程中显露 在易经研究的是存在之物的演化,在其研究范围内,万物从 的精确性 ]。而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基于内心的某种机制 无到有,阳显然占据着主导作用。 而做出相类似的工作。而正是这种机制,让我们坚信大统一 四、总结 理论的存在,事实上,真理的确具有自相似性。 从科学认识论的层面上而言,易经是非结构性观察的结 (三)物极必反,各适其时 果,但它是建构主义的,即它所含的知识是被不同意识所接 《易》有言日:飞,潜,见,跃,各适其时以用我,刚 受的。我们试图在西方科技的框架下重建东方科技的前提是 健之德也。 承认二者观察结构的不同,而不是试图寻求任何一方在另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人类不停地在问一个问题:构成 方体系中的解释。 世界的基本物质究竟什么?简化论认为物质可以不断地分成 科学论证知识的内容及其合理的相互关系,认识论探 更小的东西,直到最基本的粒子,这也正是我们的直觉所坚 讨知识的性质。狭义而言,物理科学只是关于普遍性概括 信的。  .的科学,它是由纯粹结构性的知识所构成的,因此我们只知 然而在量子电动力学中我们遇到了问题:电子和磁单极 道它所描述宇宙的结构。每一种物理知识都断定了一种观察 哪个更基础? 结构,印物理知识具有结构性p】。而东方科学被称之为现象 它们两者的关系可表述如下: 科学,它基于无特定结构的观察,因此我们只能了解宇宙的 e。P 2r 联系。由此,中西文化的结合可使我们了解宇宙的结构和联 事实上,通过换系二者的地位可以对调,关键在于谁在 系。 费曼图上收敛,而不是谁更基础,弦和D膜的关系亦是如此 具有经验特征的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体系,却给我们 [21。物质不能分为最基础的部分,而是视情况不同,基础的 带来的新的灵感,它的简约与玄奥依然有着无穷的魅力与活 东西就不同,这是宇宙结构造成的吗,亦或是人类认知结构 力。 的必然? 参考文献: 在易经中最基本的概念是阴阳,事实上,正如物质和意 [1]Emst Mach.《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商务应书馆.2014. 识,其二者的定义是一个循环论证。宇宙似乎确实具有这个 北京 性质,它以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循环的方式变换发展着。 [2]Susskind.《弦理论及M理论》.斯坦福大学讲座 三、对于阴阳的试探性观点 [3]ArthurEddington.《物理科学的哲学》.商务应书馆.2014.北京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