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复习大纲
第一章 主题
1.掌握“主题”的含义及作用
2.熟练掌握主题的要求,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正确、深刻、集中
3.熟悉在写作实践中提炼、、深化主题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写作实践中
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新颖,见人所不能见,发人所未曾发。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挖掘其思想和理论深度,更具思想哲理深度,体现社会意义,更具现实指导作用
4.了解“主题先行”与“意在笔先”的区别
5.了解应用写作主题生成的两大特点
第二章、材料
1.了解材料的含义及其构成,并能区分材料与题材、素材等概念的区别
1
2.了解应用写作的材料与文学写作的材料的四个不同特点
3.了解搜集材料的方法,逐步积累写作材料
4.熟练掌握选择材料的三个基本原则,并运用于写作和阅读实践中
真实、典型、新颖
5.掌握准确认识材料的性质与价值的方法,正确选择材料
6.了解写作中运用材料的技巧,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第三章、结构
1.了解结构一词的含义及作用
2.了解应用类文章与文学类文章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
3.熟练掌握写作中锻炼思路的四种方法(包括开拓思路、组织思路的方法)
拓展法、挖掘法、控制法、梳理法
4.运用锻炼思路的知识有效地拓展、组织写作思路
5.了解思路组织的要求,并能将有关知识熟练运用于写作和阅读实践。
2
6.掌握文章思路组织的几种常见模式,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第四章、语言
1.熟悉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锤炼良好的写作语言
2.熟悉汉语写作的语言资源,熟悉文言、现代汉语、方言俗语三种不同语言资源的长处与短处,并能有效地加以整合,根据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熟练地使用写作语言
3.了解积累写作语言的方法,熟悉“内语言”、外语言“的概念。内语言:指写作者的内在语言,它存在于写作者的思维、感悟体验之中,表现在文章中,则体现为文章语感、文气、情调(如哀婉、高亢、激昂、幽默、诙谐、达观、悲戚等等)。
外语言:指写作者外在的语言表现,体现为作者对字、词、句、标点符号选择、使用方面。内语言对外语言有制约作用。
和根据语体风格划分的几类写作语言的概念,有效地加强自己的写作语言修养。 自然语言:这是日常生活的基础用语。科学语言:这是分析性的语言,内容是由逻辑思维抽象的事理,它通向科学的阐释。
艺术语言:这是描绘性的语言,其内容是由形象思维产生的具体的形象,它通向艺术的创造。
4.了解锤炼写作语言的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较好地锤炼文章的语言。
5.熟悉写作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并能运用于写作和阅读实践。[一]准确得体[二]清
3
晰流畅[三]生动形象[四]应用文对语言的特殊要求
第五章、表达
1.了解几种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使用范围,并能运用于写作 实践之中。
2.叙述
①了解叙述的基本特点,并能运用于写作和阅读实践之中。
②熟练掌握第一、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和缺点。
第一人称:优点:头绪单纯,容易组织思路;简单易学;给读者真实感、亲切感
缺点:有时间空间,不利于表现“我”之外的人和事物,不利于表现更广阔的现实。
第三人称:优点:在反映事物的时间、空间上,表现出极大、极自由、极灵活的跨度;叙述者犹如上帝,可以从内部、外部感知人物,是超然的叙述视角。缺点:
③熟悉第一、第三人称叙述的基本类型,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第一人称:第一种类型:“我”写“我”,“我”既是叙述者,又是被叙述者。
第二种类型:“我”写“他” ,“我”只是叙述者,非被叙述者。
4
第三人称:[1]全知视角,叙述者游离于故事之外,扮演着无所不知的超然
的、全能的角色。故被形象化地称为“上帝式的叙述”。
[2]单一视角
叙述者站在其中一个角色的角度来叙述,写法与第一人称写法类似。
④了解叙事次序的知识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⑤熟悉俯叙、仰叙、高调叙述、低调叙述的叙述手法,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叙述者以幼稚、肤浅者的身份,用困惑不解的眼光观察、表现生活,或用崇拜的眼光看待、表现被叙述者,以疑惑或崇拜的笔调来叙述,叫做仰叙。
叙述者以头脑冷静、思想深刻者的口
吻,用历经沧桑、洞察一切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或被叙述者,以鞭辟入里的笔法进行叙述,叫做俯叙。
写作者关注叙述对象,对叙述对象有情感、情绪上的反应,叙述过程中有不少叙述干预,叫做高调叙述。
写作者以超然的“纯客观”的立场看待叙述对象,以冷静、甚至冷漠的笔调来叙述,叫做低调叙述
5
⑥了解叙述的一般要求和应用写作对叙述的特殊要求,并能将有关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3.描写
①熟悉描写的基本特点,并能区分描写与叙述的差别。描写最大的特点是形象性。差别:描写与叙述是从不同角度去表现事物的表达方式。叙述着眼于交代“过程”,描写着眼于描摹“样子”。叙述相对具体,描写相对概括叙述主要沿着时间轴展开,描写则主要沿着空间轴展开叙述的作用是使读者了解事件大致脉络,描写的作用是使读者感同身受。
②掌握根据描写事物而区分的描写类型,尤其是人物描写的类型,并能运用于写作和阅读实践之中。
③掌握白描、细描、正面、侧面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并能运用于写作和阅读实践之中。
4.说明
①熟练掌握说明的特点,区分说明与议论的差别特点:1.知识性:意图主要在于向读者介绍读
者未知的知识。
2.客观性:表达以客观真实为原则,不渗入主观因素。
3.科学性:介绍的知识不能违背科学道理。
6
差别:1.从写作意图看,说明给人以“知”,议论服人以“理”
2.从表达的色彩看,说明比较客观;议论多少带有主观性
3.从运用的手法看,说明多用精确、简明的述说,议论则多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
4.从对象看,说明表现事物的客观属性,议论表现对客观事物的看法
②熟悉各种说明方法,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一]定义说明
[二]诠释说明
[三]比喻说明
[四]图表说明
[五]数据说明
[六]举例说明
[七]比较说明
[八]引用说明
7
[九]分类说明
[十]分解说明
[十一]形象化说明
③了解说明的一般要求并能将有关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5.抒情
①了解抒情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②熟悉抒情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阅读和写作实践之中。直接抒情:不借助其它文字表达方式而直接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叫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将情感渗透在叙事、说理、写景等其它文字表达方式之中,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可分三类:
1.借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2.借叙事抒情(寓情于事,依事抒情)
3.借议论抒情(寓情于理,据理抒情)
③了解抒情的一般要求并能将有关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6.议论
8
①了解议论一词的含义,了解其广狭义的区别
②了解议论的分类,并能将有关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③了解常见的逻辑错误,并能在写作实践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④熟练掌握归纳(包括例证、分析)、演绎、对比、类比、归谬等常用的议论方法,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例证:通过列举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例证与一般归纳的不同,在于先列出观点再举证。
分析是将主要观点分为若干小的方面(分论点之类)加以论证,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分析法实际上是归纳法的一个特殊类别。不过它所归纳的不是个别的现象或事例,而是分论点。 演绎法:“三段论”。三段论的基本方法是:先列举一个包含一般性原理的大前提,在列举一个指出个别情况中符合大前提原则的小前提;最后推导出结论。其公式是:大前提(包含一般原理、规律)小前提(指出个别情况中符合大前提处)结论
对比法
A.异体对比
B.同体对比
9
类比法
A.一般类比
B.喻证法
归谬:将对方的论点、论题按逻辑加以推导,得出一个明显荒谬或与事实不符的结果,从而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或反证己方观点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属于反证法的一个种类。
⑤了解议论表达方面的有关知识,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第七章、学术论文
1.了解学术论文的含义,熟悉学术论文的分类
2.熟练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尤其是其学术性的具体体现。
有创造性的见解 有理论性的阐述 有专题性的表述
3.了解学术论文必须“有创造性的见解”的具体表现。
4.熟悉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与写作要求
标题 原创声明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序言 正文 结尾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熟练掌握摘选关键词的原则与方法
10
原则:醒目与独特兼顾
方法: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0题10分)
考核范围:写作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二、填空题(10空格,每空格1分,共10分)
考核范围:写作基础知识
三、应用题(2题,每题4-6分,共10分)
考核范围:写作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分析题(4题,每题3-6分,共20分)
考核范围:写作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写作题(50分)
考核范围:写作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1
命题作文 字数:800字以上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