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备课人:罗海英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课型:新授课 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 “唐宋家”之一。
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
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预习设计:
1、给下列字注音
遂( ) 寝( 荇( ) 柏(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月色入户 ⑶念无与为乐者 ⑸相与步于中庭 ⑺水中藻、荇交横 3、翻译下列句子
1) 相与步于中庭 ) 藻( )
⑵欣然起行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自主学习: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 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品修辞)
3.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
二、合作交流
1、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2.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感受到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课堂检测
(一)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三)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
“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2、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须扣住“月”字概括。)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直接原因: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根本原因:作者被贬闲居,无所事事,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
明确: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欢欣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愉悦的心绪。
(设计说明:“一切景语皆情语。”读透课文,把握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写作意图,理解课文主旨。)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明确:一方面是“身闲”,身为贬官,无所用事;另一方面,是“心闲”,作者能淡泊名利,才能以达观心情,从容流连风景。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中。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4、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中。
5、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7、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闲适”、“热爱自然”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