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云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来源:九壹网
云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1-1 综合水平 1. 团队组成 1-3 24分 职称结构 1-4 双师结构 1-2 知识年龄结构 二级指标 评审要素 团队设置(1) 整体素质(3) 成果(4) 学历比例(2) 年龄结构(1) 正高比例(2) 高级比例(2) 中级比例(1) 评审标准 教学团队设置合理;团队教师师德好,教学团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专兼结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果显著。 教学团队具有合理的学历和知识结构;老中青搭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梯队。 教学团队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有1名以上正高级技术职务,高级技术职务教师达到35%以上,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达到75%以上。 分值 8 3 5 “双师”比例(3) 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达兼职教师(5) 师德(1) 到30%以上,且有一定比例的高水平兼职教师。 8 2-1 2. 团队带头人 2-2 成果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学术水平 治学理念(1) 影响力(3) 技术服务(2) 教学能力(3) 教学成果(3) 评审要素 带头人师德高尚、事业心强、理念先进、治学严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学术水平高,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行业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具有企业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经历。 7 22分 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教研项目(1) 带头人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承担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或教改项目;获得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 7 评审标准 分值 2. 团队带头人 22分 3-1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 2-3 组织与管理能力 组织能力(4) 领先水平(2) 团队建设规划(1) 运行机制(1) 校企合作(4) 教改专业(1) 培养方案(2) 专业特色(1) 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群)8 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建设运行机制。 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进行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所在专业为校级以上教学改革(精品建设)专业;及时跟踪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所形成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满足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富有高职教育专业特色。 8 教学内容(3) 3. 3-2 精品课程(2) 顶岗实习(1) 人才共育(2) 开发教材(1) 教材水平(4) 实践数学(4) 教改思路(2) 教研项目(1) 教研论文(2) 教学成果(2)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教学内容,建立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1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且效果好;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总学时较高;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途经与方法得当,效果好;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有1本以上教材列入国家规划,有1本以上教材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建设有省级以上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水平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训练,建设有一定数量、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特色明显。 17 人才培专业(群) 养情况 人才培养方案 38分 的实施 3-3 教学改革 及成果 教学理念先进,教改思路清晰,教学改革有创意;团队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以上,有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相应的教学奖励1项以上。 7 3-4 毕业生情况 就业率(1) 专业对口率(1) 社会评价(4) 所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居领先水平;毕业生主要从事所学专业工作,专业对口率高;有实际证据和事例表明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群)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6 4-1 4. 情况 8分 4-3 技术服务 5. 规划 3分 5-1 科研项目 技术服务4-2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2) 科研论文(1) 科研成果(2) 社会服务(3) 承担有省级以上或横向科研项目5项以上。 2 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篇以上;有省级以上科研成果或获得过相应的科研奖励。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建立有教师引进和进修培养制度,有适应和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团队建设规划。 3 3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规划 5-2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6-1 建设规划(1) 1 职业发展规划(2)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2 6. 的制度保障 5分 校企双方制度健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校企双方,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全(2) 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 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合作机制(3) 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专兼结合管理制度 6-2 执行效果 2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