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学教育学心理学试卷与答案(24)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试卷与答案(24)

来源:九壹网
2021年中学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卷与答案24

一、单选题(共20题)

1.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考核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观察法 【答案】:D 【解析】:

3.教师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道德叙事法 D:道德讨论法

- 1 -

【答案】:B 【解析】:

4.在人际认知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这是() A:正性偏差 B:近因效应 C:第一印象 D:定势效应 【答案】:B 【解析】:

5.对教师的概念做了全面、科学的界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B 【解析】:

6.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每一方都包含着的两个侧面是认知和() A:感知 B:意识 C:反省 D:行为

- 2 -

【答案】:D 【解析】:

7.自动化阶段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的() A:形成初期

B:初步动作系统形成阶段 C:内化阶段 D:最后阶段 【答案】:D 【解析】:

8.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 B:直接转化途径 C:间接发生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答案】:A

【解析】:可利用直接发生和间接转化两条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其中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 9.教学中“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 3 -

D: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10.__________是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 A:教师文化 B:课堂文化 C:课程文化 D:学生文化 【答案】:C 【解析】:

11.__________是内驱力的主要代表,认为机体需要产生内驱力激发有机体的行为。() A:弗洛伊德 B:奥尔德弗 C:马斯洛 D:赫尔 【答案】:D 【解析】:

12.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 4 -

D:爱岗守法 【答案】:D 【解析】:

13.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A 【解析】:

14.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答案】:A 【解析】:

15.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__________ A:动荡性 B:平稳性 C:过渡性 D:适应性

- 5 -

【答案】:A 【解析】:

16.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答案】:B 【解析】:

17.课程权利的分享,意味着课程由统一化走向多元化,这反映了() A: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B: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C: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D:民主化的课程观 【答案】:D 【解析】:

18.凯尔曼提出的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阶段不包括() A:顺从 B:认同 C:内化 D:同化 【答案】:D

- 6 -

【解析】:

19.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 【答案】:B 【解析】:

20.__________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A:调查法 B:临床法 C:个案法 D:测验法 【答案】:D 【解析】:

二、多选题(共10题) 21.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 A: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B:人才培养的规格 C: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 7 -

E:教育结构 【答案】:ABCDE 【解析】:

2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学德育教育内容的是()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社会主义教育 D:劳动教育 E:理想教育 【答案】:ABCDE 【解析】:

23.按照学习的内容,林格伦把学习分为() A: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B:概念的学习 C:态度的学习 D:语言的学习 E:认知策略的学习 【答案】:ABC 【解析】:

24.“讲授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具体包括() A:讲话 B:讲读

- 8 -

C:讲演 D:讲述 E:讲解 【答案】:BCDE 【解析】:

25.以下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有() A:走楼梯 B:研究登山路线 C:回忆办公室门号 D:慢跑 E:走象棋 【答案】:BE 【解析】:

26.发散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A:突然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敏捷性 E:独特性 【答案】:BCE 【解析】:

27.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有()

- 9 -

A:生存功能 B:学习功能 C:发展功能 D:实践功能 E:享用功能 【答案】:ACE 【解析】:

28.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是成为()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课程的开发者 C:课程的研究者 D:课程的管理者 E:学生发展的全面引导者 【答案】:ABCE 【解析】:

29.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何种地位() A:教育者 B:参与者 C:领导者 D:组织者 E:管理者 【答案】:ACD

- 10 -

【解析】:

30.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是() A:传道、授业、解惑者 B:示范者 C:管理者 D:父母与朋友 E:研究者 【答案】:ABCDE 【解析】:

三、填空题(共5题)

31.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方式,可将技能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 【解析】:

32.__________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答案】:10 【解析】:

33.心理评估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答案】:健康模式 疾病模式 【解析】:

- 11 -

34.价值体系个性化内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水平。 【答案】:概念化心向 和 性格化 【解析】:

3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成分。

【答案】: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解析】:

四、问答题(共5题)

36.在提问策略上与反馈策略上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存在哪些不同? 【答案】:专家型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多,从而使学生得到的反馈也更多。并且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会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专家型教师将对同一学生提出另一问题,给出指导性反馈。专家型教师比新教师在学生自发讨论中更有可能提出反馈。 【解析】:

37.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答案】: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处罚法。6、自我控制法。 【解析】:

38.发现教学经历哪四个阶段?

【答案】: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

- 12 -

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解析】:

39.在运用变式时,常常发生什么错误?

【答案】: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下列两类错误,必须注意预防。一类常见的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另一类常见错误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 【解析】:

40.论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要点。

【答案】: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换说等。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共同要素说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较共同要素说有所进步。 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 【解析】:

- 1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