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如何试商的一点心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其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计算教学的一次“飞跃”。特别是试商的时候有时需要调商,要经历几次计算才能成功,既算除又要算减,而且这些计算都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同时完成,试商后的商应写在哪一位,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试商的能力如何,又直接影响除法计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感悟来总结出各种试商方法,从而归纳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1、口诀试商 如:948÷3=316
从高位除起,9个百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百(口诀三三得九)在百位上商3,4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十在十位上商1(口诀一三得三)余 1个十把18个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个一,在个位上写6.所以948÷3商是316。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就能求出商。口诀试商是其它试商方法的基础,可通过口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从而进行下面的试商方法学习。 2、四舍五入法试商 例如,594÷33
第1页/共4页
“四舍”初商易偏大,要调小;“五入”初商易偏小,要调大。 3.同头不够商8、9 如: 349÷38
当被除数的前两位,与除数两位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一样时,则为同头,可以直接用9.8 4.差数试商法
当除数是11、12……19,被除数的前两位又不够除,初商估为9,往往要下调好多次才能找到合适的商,太麻烦了,为此我们可以在试商时先看除数与被除数前两位的相差数,(简称为差数)来定初商。 如果差数是1、2,则初商为9; 如果差数是3、4,则初商为8; 如果差数是5、6,则初商为7;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第2页/共4页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如果差数是7、8,则初商为6。 如132÷14=9…6
除数14与被除数前两位“13”差数是1,初商估9;经过除数个位上的4调商后,商定为9。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总之,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教学中,以上几种试商方法可通过学生感悟、总结来学习,既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学习的乐趣、计算的乐趣,而且也减少了学生试商的次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第3页/共4页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