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不是一个口号5篇》
第一篇:安全不是一个口号安全不是一个口号
——演讲稿安全是什么。安全是清晨那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和谐的生活。安全是什么。安全是我们脸上永久不变的笑容。安全是我们心里最美丽的愿望,最平凡的寄托,也是最美好的期盼。而对于这个无时无刻不在耳边萦绕的词语,我们又能真正的理解多少呢。
我们都共同生活在一个祥和美丽的大家庭中,虽然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但共同的心愿都是一个,那就是平安。父母的健康,工作的顺利,朋友的快乐,无不时时牵动着我们最真切的祝福。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谁都渴望好运围绕在身边,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我们这个高度发展的生存空间,我们一方面享受着发达迅捷的条件带给我们的便利,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临着某些不和谐的音符。习惯性违章、违反劳动纪律等总是在无形之中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使我们正常的生活偏离了轨道。在这其中有我们不能左右的因素,那么另一部分就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比如工作中的麻痹侥幸造成的事故,比如不遵守规章制度促成的作业伤害,比如不负责任遗留的安全隐患……等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故隐患的根源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总有些人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好象安全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为了别人的利益,于是放任自由,导致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的职员工认为企业的安全是安监部门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所以对安全工作表现的莫不关心,甚至对与事故的惨痛教训抱有幸灾乐祸的态度。更有的职工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种玄妙莫测的东西,凭的是自己的运气好与坏,片面夸大什么所谓的规律性,以至在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执行中无所适从,听天由命。
理由再完美,也不能够掩饰住它背后的灰暗;借口再充分,也不能够弥补事故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一个个教训不但不能够叫人们深思安全的重要,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对安全的错误认识,形势的严重怎能够不让我们震惊。难道他们在肆无忌惮的散布那些所谓的种种理由和谬论的时候,就不曾想象去探索安全生产中的真正规律就是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吗。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是多少血的现实写就而成的警句吗。安全不是一个口号,更不可能是一阵风一阵雨的教条主义,而是关乎我们每一个员工生命代价的砝码,而是关乎企业发展和稳定不可或却的因素。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亲情、友情所包围的环境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亲人的关爱。我们的每一个好与坏的讯息都凝聚着无数亲人的牵挂。清晨高高兴兴的离家上班,傍晚平平安安的回家是多么平常而普通,但在这平常而普通中又将倾注了多少家人和朋友的祝愿,融入了多少的关爱。一人的不安全,就是一个家庭的不幸福,一个人的不安全就是整个企业的悲哀。如此想来,你的一个不安全隐患将是多么大的代价。你的一个思想麻痹将会带来多么大的亲情损失。面对这些,你又将做何感想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万个重视只为安全两个字,而万分之一的一个不小心,损失的却是不能弥补的代价,甚至是生命。这一切的结局就是怎么一瞬间的事情呀。可结果却是大相境同,一面是天伦之乐,另一面却是灰飞烟灭。鲜明的对比,真实的教训面前,你又能够做何感慨呢。
我们能够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就注定今生和双信公司有缘了。无论我们双信公司发展的如何辉煌,但始终不能够忘记的还是安全这个大问题,我们谁都不想看到悲剧的发生,谁都不想看到亲人的痛苦,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我始终有一个想法在心头,那就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杜绝自己的违章蛮干,阻
止身边的安全隐患。时时刻刻都不忘记安全,最大限度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安全前提下做好工作,为他人做好榜样,督促制止他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双信公司的发展、稳定做点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够做到的事情。
那么,就让我们共同珍重我们自己的生命,关注身边的安全,为家人的牵挂多一些安慰,为公司的安全工作做出点自己的贡献吧。
安全不是一个口号。
第二篇:安全生产不是口号安全生产不是口号
电力行业是个充满危险的工作。但只要掌握电力运行规律、时刻保持安全生产的警惕性,防微杜渐,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任务,是完全可以把好安全关的。每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按章作业,工作现场混乱。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安全问题的一系列问题,凸现了工作人员安全责任不清,现场情况不清楚,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事实证明,如果对危险点不预测,不防范和控制,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可能演变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通过学习,再次强化了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切实落到日常工作中。这些事故的发生,使每个员工的心里都十分沉痛,同为电力人,发生在他们身上,如同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一样,沉痛的教训,只有认真思考,进行反思。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1、事故充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不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只图省事、快当、存绕幸心理,怕麻烦,这就是事故发生的必然。
2、作业人员严重的违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验电不挂接地线,无安全措施保等等。在这些情况下作业严重违反《安规》和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这也是事故发生的必然。
3、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不是口号。这是我们电力工作者每时每刻都能听到或者看到的警句。但是这不仅仅是个口号,更是我们工作的第一准则,是我们人身安全保障的唯一措施,不能因为以前的安
全就忽略了以后的危险。忘记了这个准则,致使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有章不循,有规不遵,工作浮躁,作业人员不按要求执行,危险点控制措施虚设。
5、在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未落实,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安全学习流于形式。通过学习我们反思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深刻地吸取教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各项安全保障制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无小事,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
戴斌xx年6月7日
第三篇:“口号”不是经营理念“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近年来企业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理念、\"厂训\"等等,用金字或鲜明的字体书写在公司的大厅或接待室,而且用投射灯照亮它,让进出的客人、员工、来往
厂商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些经营理念包罗甚广,经常可看到的有:\"客户满意、品质、创新、研发、团队合作、诚信、服务、效率、勤奋,踏实、正直„„\"等。这些经营理念对于经常看到它的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果真会产生潜移默化或激励的效果吗。从其中一些企业的经营困境与管理现状来看,口号是口号,现实是现实,或许正是因为看得久了反而视而不见、不关痛痒了。\"管理口号\"就可以看作指导企业运作的\"经营理念\"吗。
提出这些经营理念的用意是好的。有些往往还是经营者认为企业的价值或精神所在,其实,我们可以逻辑地来分析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事物间的关联关系给出这样的描述:\"如果a,那么b\",还可以更详细一些,给出关于a和b之间联系的更详尽的信息:\"如果a,那么b,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使一些暗含的假设暴露出来,弄清楚中间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
举例说明如下:某企业决心把废品率从9%降至5%,有人提出用精神鼓励的方法,在厂区里、车间里张贴标语口号:\"巧干而不是苦干\"、\"做好而不是做了(读作liao,第三声)\"等等(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就是使用了类似这些精彩的口号)。但是,在肯定这个作法的实效以前,我们还是先做一下逻辑分析吧:\"如果我们需要把废品率从9%降至5%;而且工人注意到了'巧干而不是苦干'的标语;而且工人注意到了'做好而不是做了'的标语,那么,产品的废品率就能从9%降至5%\"。\"如果\"中的条件的是否具有充分性。显然,要使得条件能够具有充分性,还必须加上\"„而且产品合格率与工人工资挂钩\"、\"„而且质量责任落实到人\"、\"„而且质检部门被授以充分的权利\"、\"„而且,企业高层决策者能一贯地不惜投入人、财、物以确保产品质量\"„„,一旦这诸多的条件不具备、不完善,那么就会如下例所示:
某经营制造业的公司这几年来致力于提高质量的运动,积极跟随申请iso9000认证的风潮,它的管理口号就明白标示了质量,例如\"质量第
一、客户满意\"等,并已责成质检部门对成品加强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在某次质检中,质检部门发现一批即将要出货的成品有质量问题,不符合检验标准,要求生产部门返修后才准予出货,但是生产部门还有许多订单要赶,无法派人返工,而生产管理部门已答应销售部门在月底前出货给客户。质检部门为了质量的缘故坚持不放行,生产管理部门为了做到对客户如期出货的承诺,两部门都认为自己有理,争吵起来,只好请示厂长。厂长了解实际的情况之后,陷入两难:质量要好,交期要准,也无法做出决策。于是再向上反映到总经理,请示如何处理。总经理听完报告之后,询问这批货共多少钱,下属回答五百万元,总经理接着询问这个月的营业额距离目标还差多少,下属回答三百万元,总经理于是指示:\"出货。\"不论这批货后来是否因为质量问题被客户退回,总经理心里真正关心的是业绩。而高悬在公司入口处的看板写著:\"品质第
一、满足客户要求\",只不过是美丽的装饰。这家公司的质量,就在总经理的\"英明\"指示下成了一纸空文。遗憾的是,企业界中这种口惠而不实(lipservice)的现象还不乏其例,譬如:
•强调\"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资产\",却吝于提供教育训练或进修机会;•标榜\"创新\"的公司没划拨多少研究发展的经费;
•墙壁上挂着\"客户满意,质量第一\",柜台旁另外写着\"货物出售,概不退换\";•办公室打着\"服务、效率\",却经常找不到办公人员,任凭客人排长龙等待。很明显可以看出,原本立意甚佳的经营理念,最后可能沦为空洞、没有生命力的口号。管理当权者也许还在一直振臂高呼,却再也无法激起回应。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很多员工根据经验,认为老板、企业主、经营者或高级主管只是说说而已,那么连他本人也不太认真,员工又何必当真呢。而且\"时间可以证明一切\",用金字或油漆写在墙上的经营理念,不到几年的时间就会褪色了。经营理念和口号两者,乍看之下当然是保持一致、相辅相成的。但是实质上的
差距却有如云壤,所产生的效果和动力也截然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原因往往就是:说的人只负责张贴这些口号,却没有决心去坚持、贯彻、诚心诚意地支持,或只是挂在嘴上嚷嚷叫叫而已。以iso9000质量认证为例,它所强调的是:\"说、写、做一致\",而多少公司即使已取得认证之后,仍只停留在\"说\"(对外宣称己通过)、\"写\"(有作业程序),离\"做\"(落实到每个作业层面)似乎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
第四篇:“口号”:不是经营理念“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xx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罗晓钟
近日以来,关于“火车晚点该不该赔”的讨论屡屡见于报端。发行量达百万份的《南方周末》还对大连律师张辉因铁路晚点状告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一事进行跟踪报道,并辟专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讨论(xx年11月13日版),读者参与踊跃。虽然诉火车晚点案为全国首例,但这种遭遇对我们每个曾乘过火车的人都不陌生:每当进出各地的火车站,就不难看到“准时”、“提速”、“安全”、“服务”等字样的标语,高挂在车站的大厅内或月台的天桥上。然而火车依旧经常误点。当蜗牛般缓慢爬行的列车喘息着到站时,站内的电子看板每每会显示该列车延误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皱眉的乘客一下车就赶紧鱼贯走出车站,不见有人抱怨——也许大家都习惯了(或许是认命于)这种遭遇。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最高人民《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铁道部《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对列车晚点的法律责任、损失赔偿等均未作规定。原来,对于那些“优质服务”、“准点到达”的标语是大可不必当真的,那么铁路当局又为什么会产生进行如此宣传的初衷呢。南来北往的乘客看了这些标语口号,
不知道会有什么感觉,是否会对铁路局更有好感或更有信心,进而铁路局可吸引更多
的乘客。反过来,如果这几张海报所勉励的是铁路局的员工,不知是否能激发员工的士气,促进经营改进,从而提高“准时、安全、服务”这三方面绩效。进一步推广开去,“管理口号”就可以看作指导企业运作的“经营理念”呢。
近年来企业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理念、“厂训”等等,用金字或鲜明的字体书写在公司的大厅或接待室,而且用投射灯照亮它,让进出的客人、员工、来往厂商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些经营理念包罗甚广,经常可看到的有:“客户满意、品质、创新、研发、团队合作、诚信、服务、效率、勤奋,踏实、正直„„”等。这些经营理念对于经常看到它的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果真会产生潜移默化或激励的效果吗。从其中一些企业的经营困境与管理现状来看,口号是口号,现实是现实——或许正是因为看得久了反而视而不见、不关痛痒了。
当初提出这些经营理念的用意,当然是好的。有些往往还是经营者认为企业的价值或精神所在,也许还经过内部一番慎重的集体思考和讨论之后,由公司的展望、任务或使命以及策略等提炼出来,再由上往下(缺乏的正是“由下往上”),
向全体员工和客户昭示。但是一旦拟定何种经营理念之后,似乎大功即告成,只要金字招牌挂在公司的大厅、会客室里熠熠生辉,或印在公司精美的简介手册上,一切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朝着理念去实现了。
其实,我们可以逻辑地来分析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事物间的关联关系给出这样的描述:“如果a,那么b”,还可以更详细一些,给出关于a和b之间联系的更详尽的信息:“如果a,那么b,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使一些暗含的假设暴露出来,弄清楚中间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
举例说明如下:某企业决心把废品率从9%降至5%,有人提出用精神鼓励的方法,在厂区里、车间里张贴标语口号:“巧干而不是苦干”、“做好而不是做了(读作liao,第三声)”等等(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就是使用了类似这些精彩的口号)。但是,在肯定这个作法的实效以前,我们还是先做一下逻辑分析吧:
“如果我们需要把废品率从9%降至5%;
而且工人注意到了‘巧干而不是苦干’的标语;
而且工人注意到了‘做好而不是做了’的标语,
那么,产品的废品率就能从9%降至5%”。
你是不是也开始怀疑如果中的条件的充分性了。显然,要使得条件能够具有充分性,还必须加上“„„而且产品合格率与工人工资挂钩”、“„而且质量责任落实到人”、“„„而且质检部门被授以充分的权利”、“„„而且,企业高层决策者能一贯地不惜投入人、财、物以确保产品质量”„„,一旦这诸多的条件不具备、不完善,那么就会如下例所示:
某经营制造业的公司这几年来致力于提高质量的运动,积极跟随申请iso9000认证的风潮,它的管理口号就明白标示了质量,例如“质量第
一、客户满意”等,并已责成质检部门对成品加强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在某次质检中,质检部门发现一批即将要出货的成品有质量问题,不符合检验标准,要求生产部门返修后才准予出货,但是生产部门还有许多订单要赶,无法派人返工,而生产管理部门已答应销售部门在月底前出货给客户。质检部门为了质量的缘故坚持不放
行,生产管理部门为了做到对客户如期出货的承诺,两部门都认为自己有理,争吵起来,只好
请示厂长。厂长了解实际的情况之后,陷入两难:质量要好,交期要准,也无法做出决策。于是再向上反映到总经理,请示如何处理。总经理听完报告之后,询问这批货共多少钱,下属回答五百万元,总经理接着询问这个月的营业额距离目标还差多少,下属回答三百万元,总经理于是指示:“出货。”——不论这批货后来是否因为质量问题被客户退回,总经理心里真正关心的是业绩。而高悬在公司入口处的看板写著:“品质第
一、满足客户要求”,只不过是美丽的装饰。这家公司的质量,就在总经理的“英明”指示下成了一纸空文。
遗憾的是,企业界中这种口惠而不实(lipservice)的现象还不乏其例,譬如:
强调“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资产”,却吝于提供教育训练或进修机会;
标榜“创新”的公司没划拨多少研究发展的经费;
墙壁上挂着“客户满意,质量第一”,柜台旁另外写着“货物出售,概不退换”;
办公室打着“服务、效率”,却经常找不到办公人员,任
凭客人排长龙等待。
很明显可以看出,原本立意甚佳的经营理念,最后可能沦为空洞、没有生命力的口号。管理当权者也许还在一直振臂高呼,却再也无法激起回应。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很
多员工根据经验,认为老板、企业主、经营者或高级主管只是说说而已,那么连他本人也不太认真,员工又何必当真呢。而且“时间可以证明一切”,用金字或油漆写在墙上的经营理念,不到几年的时间就会褪色了。
经营理念和口号两者,乍看之下当然是保持一致、相辅相成的。但是实质上的差距却有如云壤,所产生的效果和动力也截然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原因往往就是:说的人只负责张贴这些口号,却没有决心去坚持、贯彻、诚心诚意地支持,或只是挂在嘴上嚷嚷叫叫而已。以iso9000质量认证为例,它所强调的是:“说、写、做一致”,而多少公司即使已取得认证之后,仍只停留在“说”(对外宣称己通过)、“写”(有作业程序),离“做”(落实到每个作业层面)似乎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
话说回来,作为经常要搭乘火车的一名乘客而言,笔者依然期盼着能有一天:“口号”。“理念”,可以充分的体会
到铁路局说到做到。“安全——是我们的生命”、“准确——是我们的财产”、“服务——是我们的责任”。
byamt王玉荣、孔祥云
原标题:中国企业管理培训网
第五篇: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六月,全国动员号召安全防范的月份,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的工作,拉条幅、安全演练、安全培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征文等等五花八门,
目的只有一个—让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但是我们的安全意识能仅仅停留在六月吗。难道只要六月安全了,我们就安全了吗。很显然,不是这样的,安全在我心中的意识,要体现在每时每处,只有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性,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六月,一个本应平安的日子,却接二连三发生了多起事故,伤亡惨重,这是对安全月的巨大挑战,它告诉我们,安全的死对头隐患时刻潜伏,随时准备在适当时刻爆发,一旦爆发严重后果不可估量。安全的时候或许我们没有多大的感觉,但是一旦事故发生,受到伤害的就不仅仅是你自己了,还有你的家人,你所在的企业,他们将不得不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承担事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压力。所以作为一种责任,我们要保证我们自身的安全,保全家人的幸福和企业的荣誉;同时出于友情,当你身边有人违章操作时,请善意的提醒他,注意安全。因为自从你来到世上你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你肩负着太多太多的责任,你没有权利让你自己受到伤害。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仅仅依靠宣传,起到的教育力度不够深刻,企业就想法加入物质奖励,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生产有奖征文,吸引你去记忆安全常识,鼓励你拿起笔来写出你的切身安全感悟。
“¥10000000元”,这是一个很大的钱数,我们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但是回头想一想,一旦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的“0”再多又有什么意义。“1”在这里就是指我们自己,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如果人都没有了,有再多的钱好干嘛。正如赵本山小品《不差钱》里说的“钱还在,人没了”。或许你会说,能给家人留下这么大一比财富也就够了,可是对于爱你的家人来说你才是最重要的,钱没了还可以再赚,人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儿,请保护好自己,为家人保全幸福;请保护好自己,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工友们,让我们以六月这个安全月为起点,整装待发,开展消除隐患大行
动,为构建和谐、安定的xx公司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