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经典国学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经典国学对学生的影响

来源:九壹网
浅谈经典国学对学生的影响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应充分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充分挖掘教育内容中的有意义的价值取向,从而把语文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和培养语文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思想意识。从这点出发,与语文科结合最为紧密的当属国学。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的这段话,阐述了《诗经》的效用,诗教的功能,其实也能够说是概话了文学思想教育的作用。其实,今天语文科的德育功能何尝不如此?语文德育也能够知、能够情、能够意、能够行。

综观语文教材,几乎囊括了政治科的所有内容。学习《最后一课》、《黄河颂》、《木兰诗》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生命、生命》、《人生寓言》、《再塑生命》等能够引导学生关爱生命、体味人生;学习《理想》、《我的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理想情操;学习《羚羊木雕》、《藤野先生》、《我的母亲》能够领略作者难忘的人生历程、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了《敬畏自然》、《宇宙里有些什么》、《奇妙的克隆》等能够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注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再者从作文的角度说,“学文先做人”,只有在准确的思想引导下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所以语文科首先与国学结合更能体现其思想性与教育性。

在当前的国学和语文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流程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感悟重点段落内容,悟读体验作者情感,基本上是围绕课文内容来实行的。即使有解词析句,也主要是为理解内容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语文学习,就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标准,是看他在语言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而文本解读的对象首先是语言,尤其是语言表达的形式。文本解读的深度,应该看对语言解读的深度,尤其是对语言表达形式解读的深度。所

以,我们还需在教学流程上,由文本内容解读转向重语言学习使用,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点。

在国学和语文的课堂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创建尊重、欣赏、友好、安全、善意充盈着课堂,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以下的人格素养得到了提升:

1.开放民主的课堂,营造和谐、乐于学习的气氛,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习变得自由而轻松,思维积极而活跃;

2.无距离的对话,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融洽了关系,学会了包容和接纳,交流更加顺畅有效;

3.有了能够表现自我的空间,自主探索、主动质疑、乐于表达、主动反思,促成了良好而主动学习的习惯;

4.树立学习自信心,创造了学习快乐,丰富了课堂学习生活;

5.锻炼思维水平、表达水平和交际水平,学会了知识,提升了语文听、说、读、写技能。这些内在品质的形成为塑造人格又添加了强健的“筋骨”和健康的“肌肤”。

读经需要屏蔽泛滥的电视传媒,保护儿童不受视觉污染,以利于专注读经。正襟危坐是读经的普遍举措。当小孩自觉自愿心有所喜时,所读之经即已入腑。

读经需要实行的是一种双重责任,为己为国家民族,具有使命感,是一种以德扶人之状态,是千秋大业之根本,诚心正意地配合中华民族之文化复兴运动,把控中华文化的神韵,熟练**之概要,为我中华文明可望于下一代来之于天地经义之鼓荡而重振我中华之雄风。国学之根本在于根据人智的遍地结果而固定一个稳定的根基场,而不在于赋予人多少经典之积量,关键在于人生之理念端立于圣贤之伍。小学的国学内容从“蒙学”读物开始,其主要内容是我们通常读到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弟子规》等。这些读物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上基本适合孩子们阅读。

儿童幼小的心灵从小时就蒙窦未开,而经典撞击其心灵的火花,使其心智从幼时即种下圣贤的脉络,长大而后至理解层次。

诚心正意是作为人生理念的一大概要,我们读经是为了沟通经典所述之脉络,而非是为了读经而读经,因为经典能鼓人之智慧早开,亦能鼓舞人智精神愉悦而升华至万民同和的状态。

诵读经典如一盏明灯,是日月中天之行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生活是一种陶冶,读经是一种圣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