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xx搜集的《初一下册语文复习要点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初一下册语文复习要点归纳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班蝥máo臃肿yōngzhǒng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葚收(liǎn)敛脑(suǐ)髓人声(dǐng)鼎沸(kuī)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1 / 33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2 / 33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地名)作家林海音。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
P.43注释①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作家
1.线索——〔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2.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3.伏笔:爸爸病情的恶化〔第11、32、54、55段〕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第3课丑小鸭童话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讪shàn笑吐绶shòu鸡沼zhǎo泽木屐jī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
3 / 33
(2)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2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是由叶君健翻译的。 第4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设生活欺骗了你》
4 / 33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设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诗人普希金,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假设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告口吻,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 第5课伤仲永文言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宇注音。仲zhòng谒yè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隶:属于。(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惊讶。(4)邑人奇之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谒:拜访。(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解释为:牵,引。
5 / 33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注释1、3、4、6、7、9、10、11;P38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六至八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6 / 33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篇二】初一下册语文复习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精神。这篇文章前半局部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局部写闻一多先生参加**,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
7 / 33
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响,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幽默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单元字词汇总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8 / 33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奉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根底。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异很大。截然,形容界限清楚,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方法;定方案;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9 / 33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钻探:动词,这里是钻研的比喻说法。 疏懒:形容词,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高标:名词,很高的标准。标,标准。
慷kāng慨kǎ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冲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安排:安详,安稳。 阿司匹林:一种解热镇痛药。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10 / 33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kāi:擦,抹。 阖hé: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认。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孙权劝学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 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 孰 假设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11 / 33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假设: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12 / 33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 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慨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别:辞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假设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13 / 33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14 / 33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假设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15 / 33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慨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6 / 33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说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局部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
好处:这一局部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到达一箭双雕的效果。 第二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师生欢送。
17 / 33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对沦丧故土的思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送。 二、单元字词汇总
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谰斓)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zī长zhǎng
诧chà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18 / 33
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 婉转: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面容)苍白。 惩chéng罚:严厉的处分。 踱duó:慢步行走。
祈qí祷dǎo: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赚zhuàn钱攒zǎn钱 钥yào匙shi 思量:动词,考虑。
字帖:供学习写字的人临摹的范本。(贴) 哽gěng住 蕻hóng(端木蕻良) 蕻hòng(菜蕻) 碾niǎn谷(辗zhǎn转) 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 泛滥:动词,汹涌。
呻shēn吟:由于痛苦或兴奋,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 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 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奇怪,乖僻。 亘gèn古:远古。
19 / 33
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富饶:形容词,富饶。(求饶挠) 白桦huà树(喧哗huá)
镐gǎo头:刨土用的工具。(蒿hāo篙gāo) 田垄lǒng: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蚱zhà蜢mě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污wū秽huì:肮脏的东西。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木兰诗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又。 ②当:对着。 ③户:门。
④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⑤唯: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 ①忆:思念。
②军帖:军中的文告。
③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统治者的称呼。
20 / 33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征兵。
②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③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④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集市。
②鞯:马鞍下的垫子。
③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①旦:早晨。 ②但:只。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鸣②啾啾。 ①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 ②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假设飞。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战事。 ②度:越过。
③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
21 / 33
④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⑤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②策勋:记功。 ③强: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土。 ①欲:想要。 ②用:愿做。 ③愿:希望。 ④千里足: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 ①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我旧时③裳。 ①霍霍:磨刀的声音。 ②著:穿。
③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当窗理①云鬓(bìn),对镜②帖③花黄。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①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②帖:同“贴〞。
22 / 33
③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④火伴: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双兔③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 ①扑朔:动弹。 ②迷离:眯着眼。 ③傍地走:贴近地面跑。 ④安:怎么。
(二)重点句子翻译(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里足,送儿还故土。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土。
23 / 33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三)揣摩语言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置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气氛。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4 / 33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剧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那么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四)课文分析 1.整体把握。 主要情节:
①停机叹息,决定参军。 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土〞——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25 / 33
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4.说明木兰代父参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根本原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气氛。
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说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
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剧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6 / 33
10.侧面说明木兰功绩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土。〞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2.说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参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答复,还说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聚集于木兰一身,
27 / 33
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17.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
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秋瑾沉着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篇三】初一下册语文复习要点归纳 伤仲永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宇注音。
仲zhòng谒yè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惊讶。 (4)邑人奇之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28 / 33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29 / 33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2)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 (4)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开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0 / 33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立者。 木兰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可kè汗hán鞍鞯jiān 辔pèi头溅jiān溅啾jiū啾柝tuò 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 (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31 / 33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3.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二、重点句子 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参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说明木兰功绩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32 / 33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区分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答复不想做官。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木兰还乡〞一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33 /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