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2018届高三2018月月考历史

最新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2018届高三2018月月考历史

来源:九壹网


南昌市铁一中2018届高三历史月考(12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共四种动物称之为四灵之物,并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与之相配,其中与北方相配的动物是 A.玄武 B.白虎 C.青龙 D.朱雀

2.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3.以下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表中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

商人 工人 佃农 自耕农、地主 24% 占总人口比例 10% 30% 36% A.唐朝关中地区 B.宋朝苏湖地区 C.明朝江南地区 D.清初广东地区 4.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C.行省、路、府、州、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D.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5.“臣奉命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此地原为红毛所居,无时不在贪涎,亦必乘隙以图。”材料中的“此地”是指

A. B. C.广东 D.山东

6.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甚至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7.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由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18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B.英国领事擅权为所欲为 C.片面最惠国待遇导致 D.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8.《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9.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

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的潮流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普通民众一致的选择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10.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炮,即以轮船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 A.轮船炮,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典章规则,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知识学问,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D.国际公法,设总理衙门推展外交 11.“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2.“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建立统一战线 C.建立广东国民 D.成立南京临时

13.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在沉默中爆发

B.张之洞残酷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 C.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准备了物质条件 D.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14.中华成立之初,在行政权方面拟实行总统制,但《临时约法》最终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中华成立,以法律形式确立共和政体 B.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建立“皇族内阁” C.袁世凯破坏民主政治制度,复辟皇帝制度 D.孙中山迫于压力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5.中华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辛亥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分化 16.《吕正操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的《论联合》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文中的“大会”是指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17.“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之间成立……当任何一种形式的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这就是我们这些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的原因。”引文应该出自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8.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

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蹬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C.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D.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19.苏俄新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中国的改革

开放,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A、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经济 B、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 C、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D、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20.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英国的思想

文化曾经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增添了英国文化魅力。能够体现以上叙述的科技、思想和文化成就的是

21.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今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

国股市暴跌,英国的首富、印度籍钢铁大王拉克希米·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月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经济全球化使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C.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D.经济全球化的弊大于利

22.1992年“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3.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

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 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②依靠科学技术发展 ③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 ④依靠殖民扩张和倾销商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张建国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1954年,张建国的父亲参加了选举

B.1958年,张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C.1976年,张建国参加全国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79年,张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25.“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据此推断这位画家的绘

画风格应该是

A. 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二 主观题(共3题,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对整个欧亚有重大的意义。商业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

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的发生。商业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的表现。(5分)

⑵材料一、二中的“商业”与材料三中“商业”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2分)

⑶简析宋朝的“商业”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8分) 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6分)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3分) 28.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924—1927年问,轰轰烈烈的国民大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1)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握手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分)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当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2分)

(3)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如何理解“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2分)

材料三 2018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但是我认为„„还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以及带着顾及被害者感情的谦虚,只有认真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 (4)福田康夫指出当今中日关系迎来第二个春天,那么现代中日关系史的“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事件?出现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南昌市铁一中2018届高三历史月考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主观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6.(15分)(1) 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人口剧增;的商业中心崛起;手工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率提高;坊市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任意写出五点,共5分) (2) 前者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而后者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2分)

(3) 本问分两个层次评分:第一层次,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归纳:

①经济上,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 ②政治上,重农轻商的传统阻碍商业发展; ③文化上,宋明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科举制度了新观念的萌发。(6分)

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考生能回答以下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 ①政治上,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的进程;集权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 ②文化上,中国是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及冒险精神。 27.(1)方式: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分)、内容: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2分)

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2分)

(2)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股取士制度制约了人才培养,维新派推动“百日维新”设立京师大学堂。(3分)

共同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再儒家经典为唯一内容。(2分)

局限性:教育保留封建纲常伦理(或儒家经书)内容,反映了维新变法反封建的不彻底性。(2分)

(3)宗旨:坚持民主精神教育。(2分)

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2分)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2分)

(4)评价:冲击了封建教育,有利于近代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3分) 28.(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2)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双方处于对立状态。(2分) (3)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破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

高。(3分)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立,从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