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研究——来自北京的经验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研究——来自北京的经验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研究——来自北京的经验

作者:岳 鹄,徐 亮,刘 胤,王锐淇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1期

摘要: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资源浪费十分严重。通过剖析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并基于的视角,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北京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介入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北京;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88-03 引言

科技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但它不能自然地向生产力转化,只有与人类社会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而这个重要的结合点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然而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速度慢:每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万项左右,平均转化率不到20%,形成产业规模的不到5%[1],说明中国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科技资源浪费 严重。

作为科技创新法规的制定者和成果转化制度的主要提供者,可以营造并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从的角度出发,探讨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并提出改革思路和建议,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不少学者也曾试图将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嫁接到中国,但由于国情、经济和科技不同等原因,国外的模式未必合适中国[2],而北京市作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的地区,在成果转化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有一定代表性,对中国各级介入科技成果转化有一定启示作用。

一、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包括投入、产出、转化和推广等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只靠市场的拉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的推动(喻金田,1998;刘溶沧,2000;李佳,2001等)。总的来说,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科技成果转化中市场缺陷的存在,是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依据

市场机制“无形的手”不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所以需要“有形的手”增加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的“透明度”,并对成果进行评级,保证科技成果的转让方与受让方都能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可以通过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具有较高的风险和较大的外部性,要以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另外,合理的制度安排有助于降低风险,如,提供成果鉴定、产品检测等服务可降低技术风险;健全风险投资制度可降低资金风险;对科技成果转化产品采购可降低市场风险等[2]。

2.降低交易费用,减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本。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科技成果、资金、劳动等多种投入,牵涉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等众多机构,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分工、合作等交易活动,可以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公共中试平台等,促进成果的供求双方沟通和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纽带

中国大量的科研机构于企业之外,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相分离的局面,而能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良好联系,促进这些机构的科技成果积极向企业过渡,转化为产品;还可以支持企业建立自身的科研机构,成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基 于视角

(一)现行法律法规对科技成果产生的引导作用有限

中国虽有一些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但配套不够,没有真正起到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首先,缺少对授权专利成果转化的资助办法;其次,中国对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到位,科技成果投资者和生产者的收益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严重挫伤了他(它)们的创新积极性和投资热情;最后,对实施转化科技成果的研发人员很少有专门的奖励措施,如解决户籍方面或职称评定方面等。

(二)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力度不够,风险投资机构也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研究开发∶中试∶成果商品化三者资金投入比例仅为1∶1∶10,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10∶100[3],正是由于科技投入尤其是成果转化资金短缺,大多数高校或科研院所没有能力组织中试,科技成果以不成熟的状态面市。而在中国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转化资金来源于风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投资的仅占2.3%,这是因为中国风险投资机构资金引入渠道过窄、投资规模小、运作效率较低,所以尚不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弥补资金不足的作用。 (三)没有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

对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主导作用不明确,缺少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致使大量科技成果游离于企业之外,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同时中国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和准确,导致高校、科技机构与企业的科技成果供需信息交流不畅,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过剩与企业成果短缺并存的局面。 (四)推广及转化平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一方面,在中国从事创业服务、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和风险投资等业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太少,且现有的科技中介机构市场运作能力差,主动服务的意识薄弱,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拓展能力不强,导致高校与企业以及科技中介缺乏合理的分工与配合,影响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中国的科技中介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成果信息发布分散,更新不及时,给科技成果的供给方登记成果和需求方寻找项目都带来不便。 三、北京市成果转化主要做法与经验

北京市积极介入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专利授权数量、新产品产值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以《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为基础,为科技成果转化从申报、认定、中试、转让以及企业生产和进入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和引导,覆盖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支持内容考虑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方面,包括要素分配、资金扶持、人才激励和创业孵化等。另外,配套法规也比较齐全,如《北京孵化基地优惠》、《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等,在推动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以技术市场为主要渠道,以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支撑

北京市用税收优惠鼓励技术转让,使技术市场成为科技成果扩散和转化的重要渠道和发展模式。2007年北京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882.56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3以上。另外北京市以科技系统和中关村园区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如科技成果评估机构、技术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技术推广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科技咨询机构等已初具规模,成为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成果转化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北京市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体系,在上、上和机制上给予科技成果转化极大的支持[4],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首先,保障:北京市已制定和发布的、法规、制度、管理办法等40余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北京市一系列的推动下,北京市的区县都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纷纷制定区、县级扶持。其次,资金保障:市及有关部门加大科技投入并设立技术创新资金,同时发挥风险投资机构和担保机构的作用,支持高新技术成果化和产学研联合实施项目。最后,保障:北京市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充分利用北京大量的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和信息网络,注重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牵头定期组织高校专家、科研骨干深入企业解答技术难题,同时也组织企业家走进高校,了解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二是“产学共建”,即企业与大学共建科研开发中心,如企业与高校共建技术中心或综合实验室、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以及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等。三是对重大产学研项目列入计划给予支持,如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

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建议

(一)优化科技成果市场化的宏观环境,并制定重点扶持的产业

北京的产业布局和支撑产业发展的企业种类齐全,产业内部互补性很强,从而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上打开了局面。应该借鉴北京的经验,首先,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制定税收减免等扶持。其次,针对当地的产业布局和特点,通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支持重点产业,通过科技服务业发展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等营造产业创新环境,并从多方位、多层次进行配套,达到加速该产业整体发展的目的。 (二)为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

北京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包括项目申报、项目鉴定、资金申请等),通过各个相关主管部门定期到中心进行联合现场办公,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企业和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实际问题。企业通过 “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能及时获取的相关和信息,对科技成果申报以及审批流程有清晰的了解,并对整个创业和科技成果申请的运行主线有明确的认识,有效的指导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促进产学研合作,让成果走出“象牙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参与产学研合作,必须打破研究成果“出论文—发表或拿奖—锁进抽屉”的传统老路。首先,将研究成果能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纳入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考核范围;其次,鼓励高校教师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承接企业研发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拓展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进资源整合,集企业技术攻关项目需求发布、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供给、技术成果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 (四)大力发展技术成果交易市场

技术成果交易市场是成果供求双方进行沟通的主要场所[5]。借鉴北京市技术市场建设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依靠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联合专业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新技术推广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科技咨询机构等,建设规范的、综合性强的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其次,通过优惠鼓励技术转让,发展中介机构,加强技术交易与服务人员的培训,使技术成果交易市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持续健康的发展。再次,加大对技术成果交易市场的宣传与投入,激发技术交易市场的活力。 (五)加强孵化器和中介体系的建设

科技孵化器是企业科技成果小试和中试的主要场所,要提供资金扶持和引导。首先,对孵化器内的企业给予税费和租金等减免,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孵化器内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其次,对孵化器的具体功能、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进行官方界定,使科技孵化器为企业提供场地、融资、法律,人才和市场等全方位的支持;另外,在规范孵化器入驻企业管理的同时引进风险投资等中介服务机构,使孵化器真正成为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针对中国目前的科技中介服务水平不高,管理比较混乱等情况,应加强对中介机构进行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和管理,提高科技中介的整体服务水平;还可以建立各种服务、信息交流平台,如资源共享平台和信息互通平台等。总之要引导中介,使科技中介机构和企业的合作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六)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制度

首先,应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向;其次,规范和改善风险投资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实现中国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风险分散化的良性循环,以支持重大成果和重大引进技术产业化[6];再次,定期组织专家为风险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最后,建立相关风险投资机构档案库,对其资料进行定期更新,并定期向市场进行公布,做到正规化和细化整个风险投资市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王红亮,薛蓉娜,贾玉花.新时期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9):36-40.

[2]刘志辉,唐五湘.新时期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28-31.

[3]冷俊峰,李明生.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9):3-5. [4]刘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机制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 [5]彭树堂,谷彦芳,孙茂腾,王善杰,张如国.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的与立法问题研究[R].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软科学项目,2000.

[6]秦丽娜,李凯.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的作用[J].商业研究,2007,(4):98-103.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Experience from Beijing

YUE Hu1, 2, XU Liang2, LIU Yin2, WANG Rui-qi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51052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Chong 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400040,China)

Abstract:Transformation rate of China’s was low ,which illustrated the was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 resources was very serious. This paper, in one hand,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necessary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the other hand, studied the major obstacl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hina with a view of Government. Finally, the paper made appropriat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China.

Key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transformation;government;Beijing;dominant effec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