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来源:九壹网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细目一: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

《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

1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 。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便秘的辨证要点

便秘辨证当分虚实,实者当辨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二、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使正盛便通。

三、热秘、气秘、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冷秘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热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2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芍药。

2.气秘

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 ,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

3.冷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痛,手足不温 ,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代表方: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常用药:附子、大黄、党参、干姜、甘草、当归、肉苁蓉、乌药。

3

4.虚秘

(1)气虚秘

主症: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代表方: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麻仁、白蜜、陈皮。

(2)血虚秘

主症:大便干结,面色无华 ,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代表方:润肠丸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

(3)阴虚秘

4

,舌淡苔白,主症: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滋阴通便。

代表方:增液汤加减。

常用药:玄参、麦冬、生地、当归、石斛、沙参。

(4)阳虚秘

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 ,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代表方:济川煎加减。

常用药: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泽泻、枳壳。

四、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热秘津液已伤,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 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大便不爽者,可用青麟丸 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

血虚秘,若阴血已复,便仍干燥,可用五仁丸 润滑肠道。

5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