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曾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曾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来源:九壹网
曾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1.曾子的名言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2.曾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曾子的励志名言大全1、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

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

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4、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7、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10、君子以仁为尊。 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11、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12、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1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14、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15、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16、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17、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18、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 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19、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 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2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论语中曾子的句子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四)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2,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九)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新亡者,对已故的先祖能不断追思,这样社会人民的道德日趋于笃厚,回归善的本性。”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七)

译文:

曾子说:“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

4,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六)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大事交代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5,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二十四) 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4.论语中有关曾参(曾子)的句子

因为《论语》的编辑整理工作是由曾参主持,最后主要由曾参的学生完成这一工作而成书。曾子是孔子的高足,系“四圣”之一,他

也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子思著《中庸》,是位了不起的大思想家,继承了曾子的修身思想。儒家传承可以线索如下:

孔子→曾子→子思→孟子

1、曾子传述孔子的思想,《论语》最先是由曾子主持,最后学生编辑整理成书;

2、曾子在传述孔子的思想过程中,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曾子的学生整理成《大学》、《曾子》,并著作了《孝经》;

3、子思著作《中庸》; 4、孟子著作《孟子》。

5.问一句曾子的名言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吾(务):我。

日:每天。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自古以来讲忠信,否则会寸步难行,两千年曾子就在告诫世人。 在此道德的基础上再谈学习,人不学习同样也不能立世!做学生当教师这一条切记,切记!一日不讲诚信,一日停止学习都对人是不利的。

你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体会吗?今日学习了就觉得充实,不学就觉得空虚。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济宁市嘉祥县)人。

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

后从师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

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以孝著称。

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曾子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姓姒。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于曾阝地,建立 曾阝国。

曾阝国故址,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原名“缯邑”,以当地多产丝织品而得名。 公元前567年(鲁襄公六年)邻近的莒国灭掉了曾阝国,曾阝太子巫无家可归,在远离莒国的鲁国南武城居住下来。

曾阝太子巫的曾孙叫曾点,字皙,他就是曾子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曾皙在孔子的学生中属于狂者,即敢说敢为,不拘小节。

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死时,曾皙曾“依门而歌”。有一次,曾皙和子路、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问他们的志向,曾皙说:“晚春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描绘出了一个升平祥和的大同世界,因而孔子表示赞同。

曾子的母亲上官氏是位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一生织布、操劳家务,对曾子非常慈爱。曾子的生母去世后,曾皙曾续娶,姓氏不详。

曾子著述颇丰,在孔子弟子中最多。主要有:《曾子十篇》。 曾子上承孔子,下传子思,孟子又学于“子思之门人”。 孟子把儒学发扬广大,到西汉武帝时“罢黑出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国学。

时至今日儒家文化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以致在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也衍生了许多社会问题,造成社会道德败坏,也带来了人际关系日趋恶化的现象。

建立法制社会,固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伦理道德依然要重视,它的基本精神更应予以发扬,诸如礼让之风、信义之行、廉耻之心、见义勇为、敬业乐群等精神,不是单靠法律就能培养出来的,它依然要借助礼德之教化。但儒学不可能也不应当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它只能是我们创造新的文化体系的一种根基,一种思想文化资源。

同样,儒学的政治哲学和治国之术,也只能作为我们现代政治和政治家的参考和借鉴,作为一种资源利用。资源是一种无价之宝,我们没有权力浪费它。

1.问一句曾子的名言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吾(务):我。

日:每天。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自古以来讲忠信,否则会寸步难行,两千年曾子就在告诫世人。 在此道德的基础上再谈学习,人不学习同样也不能立世!做学生当教师这一条切记,切记!一日不讲诚信,一日停止学习都对人是不利的。

你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体会吗?今日学习了就觉得充实,不学就觉得空虚。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济宁市嘉祥县)人。

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

后从师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

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以孝著称。

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曾子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姓姒。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于曾阝地,建立 曾阝国。

曾阝国故址,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原名“缯邑”,以当地多产丝织品而得名。 公元前567年(鲁襄公六年)邻近的莒国灭掉了曾

阝国,曾阝太子巫无家可归,在远离莒国的鲁国南武城居住下来。

曾阝太子巫的曾孙叫曾点,字皙,他就是曾子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曾皙在孔子的学生中属于狂者,即敢说敢为,不拘小节。

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死时,曾皙曾“依门而歌”。有一次,曾皙和子路、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问他们的志向,曾皙说:“晚春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描绘出了一个升平祥和的大同世界,因而孔子表示赞同。

曾子的母亲上官氏是位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一生织布、操劳家务,对曾子非常慈爱。曾子的生母去世后,曾皙曾续娶,姓氏不详。

曾子著述颇丰,在孔子弟子中最多。主要有:《曾子十篇》。 曾子上承孔子,下传子思,孟子又学于“子思之门人”。 孟子把儒学发扬广大,到西汉武帝时“罢黑出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国学。

时至今日儒家文化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以致在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也衍生了许多社会问题,造成社会道德败坏,也带来了人际关系日趋恶化的现象。

建立法制社会,固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伦理道德依然要重视,它的基本精神更应予以发扬,诸如礼让之风、信义之行、廉耻之心、见义勇为、敬业乐群等精神,不是单靠法律就能培养出来的,它依然要借助礼德之教化。但儒学不可能也不应当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它只能是我们创造新的文化体系的一种根基,一种思想文化资源。

同样,儒学的政治哲学和治国之术,也只能作为我们现代政治和政治家的参考和借鉴,作为一种资源利用。资源是一种无价之宝,我们没有权力浪费它。

2.\"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名言出自哪里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学而》。 1、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3、演变成语: 【成语】三省吾身 【拼音】sān xǐng wúshēn

【解释】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示例】三省吾身,谓予无愆。 ★宋·洪迈《容斋续笔·十五·逐贫赋》 参考资料 搜

/item/%E5%90%BE%E6%97%A5%E4%B8%%E7%9C%81%E5%90%BE%E8%BA%AB/99286?fr=aladdin 3.曾子曰:\"吾日三省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4.\"吾日三省吾身\" 是出自谁的名句

出自曾子的《学而》。

原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扩展资料智慧点世道纷纭,熙熙攘

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在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

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君子需严于律己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

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孔子还 以舜为例说明君主严于律己的重要性。

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在孔子看来,真正能从容安静使天下太平的概只有舜吧?那么他做了些什么呢?也不过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罢了。

这里舜的庄严端正行为正是他实现太平世道的关键所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 5.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